笔趣阁 > 悦农门 > 第180章

第180章

笔趣阁 www.bqg.so,最快更新悦农门 !

    鞠躬感谢lhrgxf同学的粉红票,暂且记账,补更之后再加更答谢!

    ********************************

    顺子带着一帮村人去小河沿挖水渠去了。

    这些村人都是九连洞山脚下的。

    天头一入伏,大片的田地浇灌成了首要任务。单靠人力担水,实在是太辛苦了。从前张四娘说要做水车,但成本高,又是官府行为。张四娘虽说手里有两个闲钱儿,但她还没有富到拿出那么多银子出来的地步。

    于是,张四娘让顺子出面张罗人,她负责这供这一众人的吃食。都是为自己谋福利的事情,人心又齐,宋家还主动提出供三餐,这样的好事,九连洞的村人哪有不依的。

    天刚刚泛亮,在宋家吃过早饭的村人都跟着顺子去了河边干活。

    炎炎夏日,柳枝叶被太阳烤得蔫嗒嗒地,只有那不知疲倦的知了没完没了的叫。

    桂花娘一早就得了张四娘的吩咐,忙完了鸡场里的事情,便开始和面擀面条。小桂花在灶间里生火,准备下面条。

    经过观察桂花娘是个勤快能干的。不仅把鸡场的事情做得好好的,还争抢着做宋家人手里的活。她常道,若不是宋家人给她们娘们俩人活路,如今还不知在哪儿讨生活糊口。她对宋家人是发自内心的感激。

    宋家人抢不过她,便由着她去做。张四娘自然也不亏待她,工钱涨了一倍。桂花娘怎么也不肯要,宋王氏私下里单独给桂花娘记了帐。待将来她不*场的活计时,一并给她结账,好让她们从宋家走出去时,也有个富足的日子可以安度。

    “桂花。你先去打两桶水来。记得,把桶往深里放,一定要打凉的上来。”桂花娘擀好了面条。今天她要做凉面。

    凉面的做法是张四娘教给她的。煮好的面条下到沁凉的水里过凉后,按份儿装进大海碗。再往里加面汤。面汤是由凉水、糖、醋、酱油做成。最后在里面上洒上黄瓜丝、辣白菜、半个卤鸡蛋和一些熟芝麻。

    凉面最初是由张四娘演示做出来的。她实在是不知朝鲜冷面是怎么做的。只得把面和得筋斗些,再切成成细细的一条的。经过多数尝试,终于煮出来的面滑韧而不易煮断。

    这种伪冷面,一经做出,十分受欢迎。尤其是到了晌午,天气正热的时候,来上这么一大海碗的凉面。实在是惬意得很。

    在桂花娘准备按份装碗的时候,张四娘挽了袖子过来,拿起面案上剩下的一团面又练习起抻面来。

    她做这些是为了开面馆做准备。

    用刀切出的面,远没有手抻面来得好吃。可手抻面也不是随便一个人能做出来的。它对臂力与抻面时的速度都有要求。

    张四娘已经在这里练了很久。虽能把面抻得很细,但面质松懈,不筋道。

    “东家,要不找得月楼的大师傅试试?”桂花娘停下手里的活,看了一会儿。忍不住提议道。

    照她这种抻法练习,那面是越抻越松。

    总觉得哪里不对,却又说不上来具体原因。

    张四娘不想找得月楼。不是信不过周正,而是不想给自己惹麻烦。与其事事与人家说清楚,继而再去堵人家的嘴莫要声张。还不如从一开始就不要告诉。

    面馆,面馆,关键是在面上。如果做出来的面条与大众无异也就没有什么噱头吸引食客了。她准备再练一段日子,如果实在不行,就得招一个会做面食的大师傅,而这是下下策了。

    张四娘和桂花赶着驴车去小河沿送凉面。众人取了面碗,寻在树荫下呼噜呼噜吃着,又解暑又爽口。大家吃得都很尽兴。

    王大山端着面碗坐到张四娘的身边,“这面真好吃,我回去也让我娘帮着做了,可做不出你这面的味道。”

    张四娘看着眼前那奔流不息的河水,淡淡道:“面再好吃,也不能天天吃。早晚有吃腻的那天。”转而问道,“大山哥,你瞧着这水渠还得挖多久?”

    这思路跳得也太快了,他 啊 了一声,也追随着她的目光,朝河边看过去,“照这么挖,也得要十天。咋,你又有啥想法了?”

    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

    张四娘抿嘴一笑,“没啥想法。这水渠干完了,就让我顺子叔好好歇歇。这阵子可把他累得够呛。”

    王大山露出一口白牙,“四娘,你这爹啊,可真不白给。你们家出力的活,可都是顺子叔带头干的。”

    她点头,目光落在吃过面躺在碎河石上歇息的顺子身上。

    人憨厚,能干,肯吃苦,且不失精明。这样的人当她的爹,是她的福气。这么多年来,一心一意地对待宋氏的那颗心,更是难能可贵。

    王大山吃完面,抹了把嘴巴,“那边,你多久没回去了?”

    张四娘知他指的是高崖村的张家,这不是她想回就能回去的。今天上午,宋王氏出面给大郎送轮椅去了,也不知道老爷子能不能让收下。

    “有段日子了,想让我爷转变想法难啊。远的不说,你就瞧着我大伯一家的日子,他们宁愿就这么苦这么累下去,也不想着变通一下。”

    王大山道:“理儿是这个理儿,可你也得看看你大伯家的现状。唯一能指望上的大郎还落得这个地步。他们不干地里的活,谁还能干呢。也没那么多的精力想别的。”

    大房家里一共两个女儿,一个明年就嫁了,另一个跑得无影无踪的。女儿家根本就指望不上。

    宋王氏从吊水桥上走过的时候,看到了河沿上的张四娘,冲她招招手,张四娘交待了桂花收拾碗筷,便跑了过去。

    “成了?”张四娘没看到轮椅,知道老爷子肯定是同意收下了。

    宋王氏神色复杂地瞧了一眼她,指了指胳膊上挎着上的篮筐:“偏给我装了满满一篮子的鸡蛋。我瞧着,他家里头的缸里也剩不下几个了。唉,何必呢。”

    “求心里舒坦呗。”张四娘接过篮筐,掀开小花布一看,果然是满满一篮子。这得是攒了一个多月才能有的数。

    不禁咂舌。

    “……你大郎哥见你爷同意了,立马就让元娘扶着坐上了……院子里坐着轮椅,高兴得跟什么似的,唉,这孩子……”宋王氏感叹,突然拉了下张四娘的衣袖,“对了,我走的时候迎面进来一户人家。瞧着像外村的,一家三口,那姑娘长得水灵,大眼睛忽闪忽闪的……”

    张四娘心中一动,“知道姓啥不?我大郎哥说啥了?”

    宋王氏摇头,“我哪注意那些了。就看到坐着驴车过来的,一定是远道的,不是高崖村的。老两口黑瘦,那姑娘倒是长得真好。”

    保不齐,这便是旋子村的吴家姑娘了。张四娘隐隐有些激动,想到之前吴家姑娘天天到镇上去看大郎……今天又是一家三口齐上门,说不定好事将成。

    ……

    元娘将地里头干活的爹娘喊了回来,说吴家来人了。

    人赶回家来的时候,吴家人在老爷子的屋子里正闲聊,忙站起身来,各自见过礼重新落座。

    “……早就应该过来看看孩子的……孩子送去镇上医馆了,莲儿听了就过去了。”吴家老爹笑了笑,这笑里多少有些无奈。

    何氏品出来,吴家人是不想莲儿去看大郎吧。

    当初她也是一门心思地瞧上了人家,结果人家没看上他们。这次吴家人再次上门,是单纯地想来看看大郎,还是……她不愿意再往下想了,那患得患失的情绪,一下子就激起她的自尊心,“吴家大哥,你来这儿是有啥话要说吧?”

    单刀直入地打断了他的话。这次,张老爷子没再瞪她,也没给她的脸色看。

    与吴家没结成亲,虽不是结了什么仇,但两家人再次坐在一起,多少还是有些介怀。

    吴莲儿忙用手推推她娘,吴家婆子赔笑道:“孩子他爹不会说话,你们别介意。这次来,是想说两个孩子的婚事。早前儿,孩子爹是一时没想明白。现在看大郎,怎么看怎么中意。关键是孩子们都有这个心。就想着……”

    “要是因为大郎的腿,你们想结亲的话,我看,就不必了。”张义忠插言。

    吴家老爹的心思多,会盘算。当初不同意,是因为没想上张家。现在张家不仅不如当初相亲时那样富足,而且大郎还伤了腿。如果因为负疚才想结亲的话,那实在是没有必要了。一边结着亲,一边叹着气,何必呢?

    如此,张家人也背上了包袱,在亲家前总觉得很矮了一头。

    再者,这腿可是要瘸上一辈子的,人家一个如花似玉的大姑娘能愿意嘛。

    坐在轮椅上的大郎低着头,不知在想些什么。

    吴家老两口对视一眼,这是拒绝了?大郎爹的话,他们无从反驳。尤其是吴家老爹,他一方面是被吴莲儿软磨硬泡,寻死觅活地逼着上门,另一方面,确实是因为大郎的腿。

    这时,坐在炕沿上的吴莲儿腾地一下,站了起来,红着脸,走到大郎面前,“大郎,我想嫁给你,你愿意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