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so,最快更新寒门崛起 !
略做休息片刻,朱平安便继续看第二道策论题,其实这场科考相对于乡试而言,题量缩减了五分之四左右,单看第二道策论题就知道。乡试中策论题目一般是四道题,也有三道或五道的,但是本场科考也就一道策论题而已。
这一道策论题目也比较简短,不像殿试策论那样长,题目是这样的:
“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论。”
这道策论出自三国诸葛亮《答法正书》。意思是,用法令来产生威慑,法令得以贯彻时,人们就会感到恩惠。以爵位来显示地位,当加官进爵时,人们就会感到荣耀。
这说的也就是赏罚分明,这在后世都分析透的不能再透了,朱平安几乎看到题就能写出来好几个版本。不过也正是因为脑海中答案太多,所以也不太好抉择选用哪一个,在脑海中将多个答案融合删选后,朱平安提笔开始在草稿纸上工整仔细的写了起来:
“赏罚者人主之大权也。赏罚明而后邪正分、纲纪理。君不施小惠、民不怀觖望、治国之道类然。若当积衰积弱之势、欲使朝野上下清明严肃、则赏罚两端、尤宜严定章程焉。善哉。武侯之对法正也,曰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
......”
文不加点,一蹴而就。
等写好后,朱平安对自己写的文章越看越满意,几乎没有什么瑕疵的地方,微微勾起唇角。此次科考,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妥了。
桌上的墨汁快用尽了,朱平安将毛笔放在桌边的支架上,取过放在一边的砚台。开始研墨。关于研墨,古人有个说法:轻研墨,重舔笔。轻研墨,指的是不要急躁,不要重力压墨锭。古人说,研墨叫闺阁少女来磨最为合适就是这个道理。朱平安取过砚台后。食指放在墨的顶端,拇指和中指夹在墨条的两侧。开始研磨,按下去时稍微重一点,转的时候轻轻的,均匀用力。
古墨轻磨满几香。砚池新浴灿生光。
朱平安带的墨是特意买的徽墨,这是上好的墨,平时都舍不得用。好墨研时细润无声,差墨研时声音粗糙。直到朱平安研完墨,都没有发出一点声音,倒是发出了淡淡的墨香。
研好墨,朱平安将砚台放在一侧,休息片刻。将状态调整到最好。然后便取来毛笔,将草稿抄写在答卷上,心无杂念。全神贯注。
一笔而下,观之若脱缰骏马腾空而来绝尘而去;又如蛟龙飞天流转腾挪,来自空无,又归于虚旷,这近乎癫狂的原始的生命力的冲动中包孕了天地乾坤的灵气。
一篇八股文,一篇策论文。一气呵成。
朱平安将试卷抄写完,检查了两遍。不能再满意了,通篇没有一处笔误。字体也几乎是自己的最佳状态。
此时已经有人交卷了,听着北边高台上提学官赵文华似乎有所问,但是朱平安却不敢抬头左右及后张望。科考跟岁考一样,考规很严,如果左右张望,伸懒腰,打哈欠等等不雅的行为,就会被高台上的提学官或者教官等记录下来,不管你文章做得好坏,都会被降一等的。
检查完,确认无误,朱平安伸手请示交卷。
片刻便有小吏过来验收,检查核对朱平安试卷个人信息后,在上面印了一个章印,然后卷收起来,示意朱平安与其一同去北台交卷。
因为朱平安交卷早,此时只不过三五人交卷而已,在座的考生俱都侧目而视。此时台上正有一名考生在前交卷,领着朱平安的小吏便将朱平安领到高台下方一侧,等待前人交完试卷。
这个时候朱平安才看清楚高台上提学官赵文华赵大人,这位历史上颇为有名的奸臣,从外表上根本看不出赵文华有丝毫奸臣的痕迹来,这是一位五十岁左右的国字脸中老年官员,留着标准的胡须,看上去温和又严肃,是一副公正很是负责的样子。
不过朱平安可是没有被他的外表所欺骗,这位赵大人不过掩饰的好而已。
因为这个时候还没有多少人交卷,所以赵文华是现场阅卷的,朱平安前面的这位仁兄,信心满满的前来交卷,不过却是一脸苍白的下台来。因为赵文华赵大人当场指出了他试卷中的纰漏,给他了个二等,二等虽然也是很不错的成绩,但是也意味着与乡试无缘了。乡试名额就那么多,一等才有戏。
这位仁兄下台后,便被人领到门口跟前面几位交卷的人一些等待交卷人数够数了再一并放出去。
这人交完卷,朱平安便跟着小吏上台交卷,俯身走到台上赵大人所坐几案前,跪而受教。
这万恶的封建社会,跪你妹!还是跪个奸臣!
朱平安跪在几案前,表面一脸恭敬,心里早就吐槽了。
咦,这个生员竟然如此年轻?!
赵文华赵大人看到朱平安时有些吃惊,这么年轻,不过心里却还有淡淡的轻视,这般年轻应该是家里捐的监生吧,真才实学恐怕不符吧。给个三等二等也就算了。
不过,等接到小吏递来的试卷后,赵文华更是有些吃惊,因为试卷上标记着朱平安竟是今年院试案首!这少年竟然不是捐监的,竟然还是自己考上的,还是案首!
再打开看到朱平安的答卷时,赵文华的呼吸都有些急促了。
刚开卷,便觉一股锐气扑面而来。
这字体宛若活了一般,笔走龙蛇,铁画银钩,墨穿铁砚。
只看这字体,给个一等都不为过。
再看内容,赵文华赵大人不由端起旁边放的茶水,连着喝了两口。看完朱平安写的八股和策论,旁边的小吏都给赵大人添了两次茶了。
赵文华将朱平安的试卷看了两遍,捋着胡须将跪在台下的朱平安仔细看了一遍,放下手中的试卷问道:
“汝年几何?”
跪在下面腹诽不已的朱平安听到赵文华的询问后,恭敬的回禀道:
“回大人,晚生今年十三。”
赵文华点了点头,看着朱平安突然问道:“非礼之礼,何也?”
闻言,台上的其他考官及教官也有些诧异,以往惯例不过是问些经义,让生员背诵一二便是,不过是走个过场而已。这会,怎么突然变成这种难度的问题了,周围人不由有些同情的看向朱平安。(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