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so,最快更新天星天择 !
郭威知道这番僧已经没脸再讨要自己的黄金杵,然而此时若将其收回藏库,不免显得自己家寒酸小气。
“和你下棋这位年轻人,叫成奎远,人皆赞之,说他有天星降世之才。”郭威微笑道,“他用三岁孩童都知道的法则,却吃死了大师你这国手,你们说,这黄金杵应当归谁呀?”
东洋僧人本来听说了郭枢密家中有这宝贝,又知他善弈,故而求此赌赛要赚走这金刚杵。此时知道事情已经没戏了,也只好合十施礼道:“小僧以为,金刚杵该当赐给这小公子。”
郭威点了点头,招呼人将宝物捧了过来。
承远细细看去,那宝杵黄灿灿的表面隐隐有些黑锈,中间两尊佛雕一个表情温和,另一表情忿怒,风格式样和自己以前见过的金刚杵并不一样。他知道此时的西藏还少有这种玩意,因此这把宝杵八成是古印度的宝物,难怪那和尚要垂涎。
郭威不但亲自出现,而且还有郭荣,父子俩不但一同面见自己,郭威还给了自己一个棋盘上抖骚的机会,外加一份惊天的豪礼。承远此时当然就可以板上钉钉的确认:枢密使对自己绝对没有恶意。
这种情况下他虽然觉得收下如此宝贝内心惭愧,但略表谦词后还是坦然收下了,否则也显得自己不识趣,太小家子气。
“成小公子,待小僧回到日本,定会与关白讲解此事,让他们改推中土对弈的收官计算之法。”
成奎远恭恭敬敬的还了一礼:“大师谦虚了,假若你见到源博雅殿下(平安时代的皇族,围棋高手和雅乐大师,乾祐元年大概三十来岁),一定让他找找藤原氏宗亲里有没有个名叫佐为的,告诉他做人不要太小家子气,开开心心的做人就好……”
“欧亏,小僧记得了。”那僧人听了个丈二和尚,不过还是答应了这声,那个“ok”倒是更标准了点。
于是赵匡胤奉命带那东瀛僧人去花园赏花,郭府二进堂间里也就只剩下郭氏父子和承远三人。
郭威坐在屋子中央一把交椅上,郭荣执子礼随侍在侧,并没有落座。
承远当然就更不敢坐下了,刚刚在棋盘手谈之时众人如此随便,甚至主人家把自己的座位给了承远,然而对弈结束后,屋子里却恢复了一种庄重的气氛,这种气氛让性格略有些浮佻的承远不自禁的肃穆了起来,他深深地做了个揖:
“晚生成奎远,此时,正式拜过郭枢密使,郭监卫将军。”
“抬起头来吧。”
郭威自己也稍稍扬起了头,他的气势显然重重的压过了眼前这位所谓的“奎星”,或许这也是有意为之吧。
身旁的郭荣则一声不吭,显然他在这场会面中只会旁听,而绝不会插父亲的嘴……
“成奎远,我听你们邓州刘帅说过,你并非中土人士,生于数万里外化外之地,然否?”
这个问题如何回答承远想了无数次了,他此时微微叹道:“那里既非西域,又非东土,不是天宫,亦非地狱,实为更加遥不可及之处。”
郭威继而问:“哦?那是个何样的地方?”
“在那个世界里,天下并非一家之天下,人人得过古稀之年,多数人每日只四五个时辰的劳作,即可丰衣足食。”
“哈哈……”郭威忍不住笑了两声,“这样的地方,哪是什么化外之地?那岂非是世外乐土了?”
承远一脸的严肃,看来极为诚恳:“世上没有永久的乐土,我所来之处也绝不例外!在那个地方,也有无数人日日忧心,只怕没等哪一天,就突然崩塌殆去。”
郭威的表情微微有些不悦。绕来绕去了半天,不但没有问出对方真正的来历,甚至按照承远话里意思,此人究竟是人是鬼,是仙是魔都没有彻底搞懂。
“我前日读过你省试的策论,”郭威将左手伸出,对儿子示意,郭荣赶紧将一个方匣子恭恭敬敬的呈了上来。
郭威打开匣子,承远一眼就认出了那几张纸。想起几日前曹正愤怒时对自己挥剑,心中一下子又有点紧张了
郭威白了他一眼:“这几篇文章,为多少人增添了多少变故,你可知晓?”
承远点点头,又想起了当初王溥对他的告诫:“今日出此大言,他日命归之时,再要思量可就晚了”,又想起王溥赠他的那首牡丹诗,忍不住闭目而叹:
“晚生虽感悔不当初,然此文确乃真心之言。”
“哼!你说朝廷要想平北患,不单要光复幽云,”郭威忽然停顿下来,扭头看了眼身边的郭荣,果然看到儿子双眼一亮。郭威知道,锐意北曲,或者说先北后南,向来是郭荣感兴趣的话题。
郭威继续:“你说不单要光复失地,还说早晚要请朝廷置于河北,朝廷若弃河洛中国,而适戍边之地,那岂非以燕冀地而偏安自处?”
承远缓缓——但很用力地摇了摇头:
“绝非如此!”
承远想起了历史的后续发展,那绝不是江湖术士短期或模棱两可的预言,而是千年岁月积淀而成的历史长河:辽金元明清,这绝非那唐末梁唐晋汉周的数十年之五代,而是多个数百年王气组成的千年之五代……
“你策论中说:“通京口以输河朔,顾南北以养中国”,嗯……三条运河,河洛、河北、东南以全鼎足之势,这样撑起一个华夏,那才有“东岳封禅之资”,郭威闭着眼睛,想象着如此一个真正的大一统,然而他又张开了眼,一脸嘲弄的说:“然则你一个自远方的来客,真的清楚河朔是个什么地方么?”
承远心中当然很清楚,也知道郭威想用什么话来驳斥他:
“成奎远,”郭威续道,“前些天,北疆急报:北虏焦土焚城而弃定州!定州已经成为了孙方简这个土匪的地盘!唐末以来,黄河大范围的决口有近二十次了!年初,河北、徐州饿死百姓,近千!还有前些年滑州决口,倒灌集聚于巨野泽,人称水泊梁山……”
承远忽然张开双手,微笑着闭上双目,他紧接着又伸出一根手指,以食指凌空在划动……郭威只见眼前的小子划出了一条条看似优美的曲线……
此时在承远脑中的,则是数千年演变的黄河下游故道!那是他无论上学时还是毕业后最感兴趣的议题。
“这是古汉道……这是北宋北流图……”他一边画一边在口中小声地喃喃自语。
在乾祐元年这个天底下,只有这个叫作承远的人拥有这唯一的能力:他能画出数千年黄河改道趋势之图!
承远一边在虚空中比划,一边想着:
“即使我死了……”承远心想,“即使我真的要死,只要事先能慢慢回忆、考据,从而把这张图完整的画下来,交给眼前那位年轻的小将军——这位英明的世宗皇帝,或是刚刚那位做了天子的点检,让他们相信我。那么十一世纪大宋朝多少中国人的性命将被挽救……”
一边想,他又回忆起了当初刑场上和刘晏僧的那些对话。想起了那些饥饿中挣扎的人们……
此时不知不觉的,承远眼眶微有湿润了……
“如果我把这些图留给后世,中华大地的官员、百姓们就不必再傻傻的去到处死堵,他们可以根据这些图而分析淤积的分布,甚至设法让人民避开这些该死的大水肆虐。”
对面的郭荣眼见自己面前之人已处于接近痴狂的状态,然而不知为什么,他并没有产生嘲笑或鄙视的情感,而是同样心潮起伏的看着他,何以产生如此的感受,他却想不通……
郭威也不知怎么了,同样没有打断对面处于狂乱中的年轻人。
承远长长舒了一口气,他睁开眼,注视着眼前的郭威:
“郭枢密,今年年初,黄河在原武县决口了,晚生所说,是否如实?”承远回忆起了史书上乾祐元年的记载。
郭威心中猛地一震,原武决口乃是加急传递至枢密院的消息,自己也是早上才刚刚打开火漆,此人如何会知晓?
“七十年,”承远道,“我们有约莫七十年的时间,可以趁黄河大改道之间暂且的平静,定鼎天下,安定河朔!”
从天福九年(944年)滑州大黄泛,一直到天禧三年(1019年)再次滑州大决口,正好七十年左右,之后的北宋将长期为黄河北流所苦。
承远知道,只要中原王朝能够抓住机遇,实现那些长远而又必要的设想,那么北虏、女真、蒙元们便未必有那么可怕。
“七十年!”承远再次重复了一遍……
作者按:如果有兴趣,可以找找如下几张图,出自《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1先秦至东汉黄河下游变迁图;2北宋黄河变迁图;3金元时期黄河向南改道泛道图;还有最重要的4历代黄河下游河道变迁形势图。见到黄河下游数千年的历史变迁后,你定会在脑中蹦出一个词:神龙摆尾。
第一卷结尾感言(这段约900字,并非故事相关,应予扣除)
承远和郭枢密一家终于胜利接头了!朋友们,假如你竟然坚持读到了这里,那么请接受我本人,以及书中粉墨登场的承远、曹正、郭氏父子、王溥们一个深深鞠躬。谢谢你们!
头一回写小说的我曾经想过,如何在只言片语中把一个时代中的“魔幻现实”之处描述一番。
也许最好的方法,就是将同一时期的两个略有可比性之事摆出来进行对照:
杀人、吃人的人,会被朝廷招安加官进爵;
因饥饿而屠牛的人,反而会在王法下人头落地。
这就是历史的荒谬,然而却又无比的现实。因为,这不但是某个特定时期的特色,其实相同逻辑下的事例永远都在不断重演。
我想,每一个人对于历史的看法都是不同的,人的主观性制造了重重的迷雾,但同样的,主观性也构成了世界的多姿多彩,史书中的记述都是由无数的主观构成的,然而无数的主观色彩又会像油画中的每一笔般组成一个庞大的客观。历史学家的主观性体现在论文中,然而那总是遮遮掩掩的。也许,假如逼历史学家们一人写一本小说,那么他们的主观色彩和可爱之处将会更加跃然纸上。
每个人对历史故事写法的观点,也是不同的。
实际上,我第一次写本文时,原本只构思了一个关于“陪都”的话题,然后突发奇想的想写出来看看效果如何。然而当雨夜廷议、吃人的省耗、郭威这三个章节完成之时,我忽然感受到一种极大的愉悦感,这三个章节也许效果并没有多好,然而却是我写得最过瘾的三个章节。
于是,这才有了廷议前面,以及之后的故事。应该说,虽然文笔稚嫩,但本人对历史小说的基本初心也深深刻在了这三个章节中。
通过依托于5、6、7这三个章节,我希望自己尽量诚恳的向所有读者提出自己对于历史小说的看法,同时也以此向自己最敬佩的那位历史小说家致敬。(当然我绝不是说“567节类似于他”或者“我在仿他”,我自知自己的水平连仿他都不配。)
最后想说的是,究竟是什么东西能够支撑一个人进行写作呢?答案是:有人看,有人期待,哪怕人数并不多。
每一位陪伴着我跟读至此的朋友们,谢谢你们!
还有非天之翼、tif、夜行于昼、童家二少、殇之夜、theknights、euifu,宝生月毛枪鸟1942、yoyoyo233、拔剑惊四境及其他经常鼓励我,给我推荐票的朋友们,我知道你们的每一张票,都充满了鼓励我继续写作的心意,谢谢你们!
还有为我打赏10000的那位全知全能猫先生,你有过更加长期而艰苦卓绝的创作经历,也是值得我尊敬的前辈,谢谢您。
我以上面这几个零零散散的段落,作为第一卷的结束语,同时,我也以此对历史组编辑老师的推荐致以诚恳的谢意……
第二卷的故事我们明日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