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江南烟雨弯刀 > 锲子

锲子

推荐阅读:
笔趣阁 www.bqg.so,最快更新江南烟雨弯刀 !

    十一月的深冬,寒风凛冽,天地一片萧索。

    这是平阳府蒲州边缘的一个无名坟场,面朝黄河,背靠东华山。

    .

    酉时时分,远处哒哒哒的马蹄声打破了坟场的寂静。片刻,一个被虬髯盖住了大半面容的人牵马走进坟场,来人身穿鸳鸯战袄,头戴红笠帽,一眼便知是个军士。虬髯军士在一坟头前站定,掏出香烛,慢慢燃起,伏身跪拜几次后在坟前徐徐坐下,从背包掏出一把竹箫,缓缓吹起。

    坟冢里面是虬髯军士军中袍泽,是络腮军士在军中义结金兰的兄长,当年阵前替虬髯军士拦挡致命一枪而亡,虬髯军士依其遗愿送其归乡,将他葬在这片无名坟场。

    这位袍泽家人在荒年尽殇,遇有军中闲暇,虬髯军士皆会从雁北弛至平阳的这片坟场,上几柱香,再奏上几只这位袍泽昔日爱听的箫曲。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箫曲是东波先生的“江城子“,东波先生悼念亡妻,虬髯军士悼念袍泽,不一样的哀思,一样的黯然魂销。

    一曲奏罢,虬髯军士静坐不动,低头倾耳,似乎在等待什么。

    .

    良久,坟场东边一间茅草小屋有琴声悠然响起。

    琴声叮咚几个音节之后,虬髯军士竖箫在口,箫声慢慢和入琴声。

    琴箫相和间,一副与时下万物萧索绝然不同的画面徐徐展开:秋高气爽,长空辽阔,黄昏将至,烟波浩淼的湖边,风静沙平,云程万里。

    琴箫相和的是一曲唐人陈立昂的“雁落平沙”,琴声悠扬婉转,箫声缥缈隐约,似有雁群北来,盘旋顾盼,雁鸣回荡,倏隐倏显,若往若来。

    若有人在旁聆听,定会以为琴箫合奏演练过许多遍,方有如此默契和谐。

    实际上,虬髯军士是第一次和奏此曲。

    .

    三年之前,虬髯军士葬下袍泽一旬不到,坟场东边起了新坟,多了那间茅草小屋。

    守孝人在坟边搭屋守孝在这年头非常常见,虬髯军士初时对小屋视而不见,自顾自的上香拜祭。

    虬髯军士开始留意那间小屋,是因为一首曲子,一首他从未听过却让他感怀至深的曲子。

    曲子是一首思亲曲,明显是茅屋主人为坟中人而奏。

    曲子的开始,琴声缓慢低沉,似乎是一个人在喃喃低语,轻声的诉说无尽的思念;一番倾诉过后,曲子变得欢快明亮,琴音流动,展开一副承欢膝下其乐融融的记忆;猛然间,琴声变得急促,每一个音节直拨人心,生离死别的呼唤,阴阳相隔的哭喊,骤然袭来,令人忍不住潸然泪下;最后,琴声渐渐低沉,愈来愈轻,愈来愈淡,直到寂寂无声,只留下一缕牵肠挂肚魂牵梦绕的哀思。

    虬髯军士静静的聆听,努力的记住每一个音符。

    回到军中,这只曲子总会不自觉浮现,曲中的哀思,常令虬髯军士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不知是哪一日,当茅屋主人再次弹奏这首思亲曲时,虬髯军士的箫声和了进去。

    于是,喃喃低语倾诉之时多了虫鸟的和鸣,其乐融融的记忆里加了微风的环绕,生离死别的呼唤中有了远山的回响。

    一曲奏罢,才猛然发现,琴箫和鸣,竟然是如此锲合,宛若多年知音,丝丝入扣。

    此后,每每虬髯军士来此拜祭,琴箫总会和上几曲,对着不同的坟冢,寄着各自的哀思。

    如琴箫和鸣的默契,琴箫彼此都没去打探对方,虬髯军士依然浓须遮面,沉默着来去,茅屋主人也从未露面,只是琴箫悠扬,委婉的和了几季的花红叶黄。

    .

    曲声悠扬间,“雁落平沙”已到了尾声,琴箫声音渐渐低落,最后几不可闻,似乎雁群已一一敛翅飞落,徐徐的,雁群沙岸水波,都在愈来愈浓的暮色中渐渐睡去。

    “雁落平沙”曲终音散。

    良久,夜色静悄悄笼上坟场,十五的圆月,也悄然悬在天际。

    宁静如水的月华,照过河流,照过山岗,也照过那间茅草小屋门前默然远望的身影,照过走在山道上一人一马的身影。

    .

    那一刻,没有人知道,十五的圆月,竟是最后一次照过那间茅草小屋。

    .

    腊月十二,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改变了一切。

    .

    “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子时,秦晋之交,地忽大震,地震自西北起于东南,声如万雷,川原坼裂,郊墟迁移,道路改观,树木倒置,阡陌更反。地裂衅宽丈余,涌波泛滥,望似海洋,昼夜方息。房垣尽塌,人死中半。至十七日,黄河澄清三日,人视其底”

    .

    大地震后的清晨,虬髯军士带着一群军士从雁北往南疾驰。

    一路南下,军士分流探查,虬髯军士单身驰至平阳蒲州。

    .

    无名坟场东边的那间茅屋已不可见,只剩一堆茅草和残根断柱。坟冢的墓碑也已是东倒西歪。

    乱草残柱间,虬髯军士只寻得一本曲谱,一本谱满琴箫合奏曲的曲谱。

    虬髯军士修正墓碑,带着曲谱沉默而去。

    .

    此后几天,虬髯军士不停在不同集镇间来去,探查每一座废墟,问询每一个幸存者。

    七日后,虬髯军士带着他唯一救出的幸存者,一个昏迷的中年汉子,黯然北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