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妙手骁途 > 第十六章 尸首迷踪

第十六章 尸首迷踪

笔趣阁 www.bqg.so,最快更新妙手骁途 !

    “你歇一会说,究竟发生了何事?”杨弘芝看着李时安急切的神情就知发生之事非同小可。

    “县衙后头的密林中发现了一具男尸......”李时安喘口气道“冯师爷一向喜欢在那荫林中处理琐碎事宜,今日午后冯师爷叫我到县衙中吩咐要事,说是近日漕司大人有意往清河县监税,要我多派人管理好清河县县内治安,以免在漕司大人来时出来纰漏。可就是冯师爷吩咐停当,我瞥见距冯师爷石头桌凳不远处地面上有一处布脚,不曾想靠近一看那浮土之下竟埋着一具人尸。所以冯师爷让我请您过去。”

    李时安说到这儿杨弘芝便明白了个大概,若是往日里县衙内发现尸首县里官员已是渎职之罪,更何况是在这上面派人前来监察的节骨眼上。且不论这尸体背后是否是一桩命案,但就这巧合程度......杨弘芝突然惊到,莫不是有人想置刘铭朔于险地,县衙中冯师爷待人虽傲,但为事还是公道的,就此杨弘芝也只能想到那武官出身的刘大人了。

    “杨大夫?杨大夫?”李时安看杨弘芝沉思便看向他身旁的楚照。

    谁人敢在县衙埋尸乱来,楚照听完这些早已快按耐不住火气,可杨弘芝正在侧摒声静听沉思,他也先按下了性子。杨弘芝思索了一会想着也只有见到尸体才能定计于是楚照说道“楚大哥你与我先去往县衙,这事影响甚重,若不在那漕司大人来之前解决怕是后患无穷啊。对......大牛!”杨弘芝唤道。

    “是,杨大夫。”大牛被叫到后立即学衙役般站出听候差遣,只是这模样似乎是紧张了些,微微发起抖来。

    “今日之事切不可出去乱说,否则楚捕头将以泄密之罪施以重刑,知道吗?”

    “知晓。”大牛身子一颤答道。

    “还有,今日我便不回医馆了,你向惜喃解释几句即可,无需多言。这事毕后就回义庄整理事宜,等我吩咐。”杨弘芝说道。

    李大牛连连应是,看着杨弘芝的肃穆神情,他比之遇见了刘铭朔大人还要紧张,不敢有半分差错。。

    “嗯,楚大哥我们走吧。”杨弘芝说罢,楚照便和李时安随他往县衙走去。李大牛也接着吩咐急忙去往凛州城。

    ................

    “这便是尸首。”冯师爷眉头紧锁指着放在桌板上的尸体说道“也不知是谁人埋的,这般出事,真是大乱啊。”

    那具尸首被摆在了县衙后堂的空地上,刘铭朔坐在木椅上,就冷眼瞧着。夕阳半垂,淡金的阳光照进堂里却还有点微凉。

    “杨大夫,你瞧瞧这尸体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啊。”刘铭朔对着正在检查尸体的杨弘芝问道。

    “回大人话,初步看来,这具尸首的死因并非是中毒或他人击杀。”杨弘芝虽然知道刘铭朔性子急躁,但这回情状看来比之上回在公堂之上的草草断案犹有不如,不由得杨弘芝对刘铭朔低看了几分。

    “那是何死因啊?”刘铭朔又问道,口气颇为不耐。

    “我观其状态,此人骨瘦如柴,但面色发青,表明生前饥寒交迫。虽然尸体浑身泥土,但穿着整齐,看得出生前有人为其整理遗容。至于死亡时辰......”杨弘芝笑了笑道“这尸体已无尸僵现象,但近时天气干爽凉快,才不至于尸体腐败,而尸体尸斑深重,刺破又无尸液,说明这尸体早已死过很长一段时间。因此......”

    “因此什么?”

    “因此这尸体既不是被人杀死后抛尸于此,也不像是糊涂人误埋于此。倒像是有人故意寻衅。”杨弘芝终归还是没有把自己的猜想说出来,毕竟以刘铭朔的莽夫劲儿,要是自己说了,这清河县必定被翻出天,不得安宁了。

    果不其然,刘铭朔闻言一拍身边茶桌怒道“谁人敢在太岁头上动土,难道那人不通大宋律法,他不想活了......”刘铭朔骂了半晌,气差不多消下后冯师爷便立即向前跟刘铭朔说道“大人,现如今漕司大人正在凛州州府上与李知州大人会谈,不多时便会前往清河县,若此时大人不耐住性子,可是会对自己不利啊。我以为,杨弘芝有行医之力,验尸之才,前日也因此破案,这次何不让他随大人一起,以加助力。”

    刘铭朔听完叹了口气,仿似同意说道“杨弘芝本官今日命你随冯靖言冯师爷与楚捕头一同彻查此案,还有此事不得向外人胡说,知晓吗?”

    “在下清楚了。”杨弘芝愣了一下回道,因自己不是府衙在职人员,也不以下属自称。

    刘铭朔走后,冯师爷命李时安将尸体安置妥当,然后走到杨弘芝身侧道“杨大夫拖你入事实是迫不得已,望请见谅。方才你检验尸体,又了解了事情经过,心中怕是已有计较,不妨说给靖言听听。”

    杨弘芝看着冯靖言严肃的神情,知晓他的苦衷,便将自己的猜测一一说给了他听。

    “你我所见略同啊,在此时节发生此事,若不是有人刻意而为,靖言也真想不通这尸体从何而来了。”冯靖言叹道“杨大夫有无良策?不吝赐教啊。”

    冯靖言虽是凛州出名的举子,作赋行诗信手拈来,处理公务卷文亦是娴熟,但要碰上了迷案悬疑时那便是扎住了千万思绪,不得而出了,这番低声请教杨弘芝一是前面他有断案之能,二也是杨弘芝德才兼备,又谦虚待人,十分的合他胃口。

    “清河县地处偏狭,但临近凛州州府,往来的商旅不少,而奸贼盗匪更多。以我之言,先设下关口盘查往来商旅,若这具尸首是外人不懂胡乱埋得,那便是大幸,若不是,那往来人中必定能发现端倪。我们清河县中百姓朴实,县里安定无乱事,是县中人所为可能性甚小。但也不可偏信,也需叫楚捕头好好注意。”杨弘芝娓娓说来,冯靖言听得连连点头,笑道“杨大夫好计策,若有人陷害于刘大人必会在附近监视,那也有迹可循啊。”

    “冯师爷过奖了,在下所想,漕司大人若要前来,只会秉人通知知州知县大人,百姓无人得知。而有人要陷害刘大人,那人位置也必不会小啊。”杨弘芝说道。

    冯靖言沉吟了会儿转身对站在一旁等候吩咐的楚照说道“楚捕头你带人前往通往各县及凛州城的要道设立关口,并派人暗中监视,若有异常及时汇报。”

    楚照接了命令立即走出后堂,杨弘芝见事暂歇也想告退,先回家中整理医书便道“冯师爷,在下还有事宜就先告退了。”杨弘芝还未说完即刻便被冯靖言拉住到“杨大夫慢走,靖言有一事想问。”

    杨弘芝一楞开口道“何时,冯师爷尽管说。”

    “杨大夫知道为何漕司大人要前来监察吗?”

    杨弘芝哪里知道这些,他只知漕司大人乃大宋每一路的赋税转运管,监管一路十州的赋税收集状况,漕司虽也有监督当地行政政事,但清河县这一小县又有何值得关注呢,杨弘芝想不清楚便道“请冯师爷明说。”

    “大宋名士文人何其千万,但流芳百世之人,却只有其中千一,其余的无不湮没与岁月长河中。我冯靖言堂堂三届凛州解士,十余年间却落得连县丞之位也不与我,何其悲哀......靖言有志难酬,可几日前却显转机,全因杨大夫你破的那案。在刘大人与李知州大人汇报公务时,说起此案,知州大人夸赞刘大人办事明断,不错留恶人,也提及了靖言。这事知州大人也说与了漕司大人听,漕司大人便有意向来此一游......可这案子靖言却一点也没提到杨大夫您啊。”冯靖言说道此处便有些哽咽,他继续说道“没曾想,我这私心惹怒孔夫子,竟降下这样一桩事来,到头来靖言还需杨大夫助力,靖言实在愧对解士之名,愧对孔圣啊。”

    杨弘芝听罢心头一震,原来冯靖言本想将这案子记在刘铭朔名下,自己则为从旁佐助者,这样可为自己留些清名。谁知凑巧漕司大人来访,他心思一转,便顺水推舟以此奇事引漕司大人来清河县,如此漕司大人一来,必会发觉刘铭朔勇武有余,智力不足,也会将目光转到冯靖言身上,印象一落,冯靖言便能扶摇而上。可谁有曾想今日发生了埋尸一事,不但绝了他的心思,也让他明白了自己的作为。

    “冯师爷不必自责。原本学而优则仕是孔夫子古语,我想冯师爷也是为了黎明百姓尽上一份力才出此下策,况且冯师爷及时悔悟也着实不失文人风骨,比之廉颇负荆请罪也未不如啊。”杨弘芝对于是否抢功看得并未太重,自己生活清闲即可,有人帮忙顶功他还求之不得呢,于是笑道。

    冯靖言见杨弘芝如此豁达,再次关头还为自己辩解,面容一松,心头大暖,如遇人生一大知己般上前握住杨弘芝手道“杨大夫胸襟开阔,果真是男子汉大丈夫,靖言着实不如,也百活了这么多岁月了......”

    杨弘芝知道大宋文人看中风骨,更看重友情,便任由冯靖言握着等他说完那些肺腑之言。之后,冯靖言与杨弘芝说了些义庄事宜,接着道别后,杨弘芝出了府衙径直去了清河县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