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so,最快更新轮回大逆转[快穿] !
何栋梁的事很快就被萧崇霭忘到了脑后。说白了,何栋梁的存在对萧崇霭来说本身就不值一提,不过是随着实际需要,决定开发的深浅大小,附带消遣娱乐而已。
更何况,现在的萧崇霭真的很忙。
一系列的工厂正式投产,或独资、或合营、或技术持股,行业包揽了人们的吃住用行,合作的方式多种多样,萧崇霭作为幕后总指挥,不仅仅是将先进的生产技术,外国的机械设备引入,包括统一的管理制度,企业文化,通通带入。
毕竟,他现在的目标不同。
这时期的民国仍处于动荡期,民智初开,更多的人是人云亦云,面对百分之□□十的文盲率和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制度,说什么一下子迈入民主共-和,很不客气的说,真的太理想化了。
所以萧崇霭的企业文化不介意个人崇拜,从一开始他在北平的定位,也有这方面的考虑,不是要当什么帝王神祗,只是树立一个高度和信任感,增强许氏员工的凝聚力。
另一方面,因为萧崇霭北平的三步棋,民族实业家的身份,借势而起,得到几位教育家、国学大师、大学校长的推荐,萧崇霭现在身边的留学精英比起一方军阀所占有的人数都不遑多让。
要知道,这会儿的留学生可是比唐僧肉更吃香的存在。
每年国家送出去的名额就那么多,私人能送子侄外出留学的,无不是家业身份在当地骄人者。这些孩子回来自然多是承载家业抱负,而国家送出去的人回来绝大部分进了正府相关部门报效祖国。
几千年的固定思想:“学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时至今日也一样,临时正府也是正府,地方军阀也相当于一省省长。
再加上自古重文轻理,商业农业更不必说,否则也不会在校攻读正式学位的学生百分之六十以上学习的是法律、正治或文科相关,其次是教育学。自然科学和工程加起来不到百分之二十,农业一类的‘冷门’学科更不必提……
这种风气也直接影响了留学生的专业选择。
学成归来,正治法律等专业人才自然是进入正府部门就职,其次是教师行业。此时国家兴办教育,学校可以建,但新思想的老师紧缺,何况教书育人在华夏历史上自来就是高贵的,所以待遇也都不错。
好吧,要不是知道华国之后会有战乱,萧崇霭也曾动过国外混一圈回来当个教授讲师的念想。轻松又安稳,待遇不错还能攒声誉,多好?
但现在这些曾冒出来的轻松想法都距离萧崇霭远去了。
北平的一番煽动人的实业演讲和《实业百问》其实也是在正面提出华国眼下的问题,所以,萧崇霭之后被誉为“一语惊醒梦中人!”国外教材中将这句话翻译为“唤醒睡狮的人!”也不算过分赞誉。
也是这些理由,萧崇霭才要为自己造势,借势,否则有哪个留学生会委身于个人实业家?!
而萧崇霭对待第一波多是经过北平事件和介绍来的留学生,态度手段也很是干脆。
凡是学习理工、自然、农业科学的人,萧崇霭一一聊过觉得不错的学子,除了无偿提供研究样本和实验室,还有合同注明其研究成果一旦投产证明有用,将会给与一定的股份。明说就是绝对不让你白研究。
至于那些跑到国外学了几套西方理论或者听了一下西方近代文学史,就不管国情和实际情况,一来就扬言要带着许氏冲击国际,成为“化蝶”一样让洋人折服的品牌,萧崇霭也不多说,随便指一个厂子给一个车间主任的‘官’让人实习三月再说。
毕竟,管理也要从基层开始嘛!什么?你是学文学的,崇拜血人的作品,听说我搞什么企业文化所以跑来?那就更该去体验工人的工作了,你该知道我的诗文都是源自曾经底层社会的苦难生活,文学作品不正是来源生活,高于生活吗?
不仅人人给了个“芝麻官”体验生活,萧崇霭还人尽其用,比如对外写点宣传资料,利用闲暇时间教广大工人识字……
要知道,留学生其实是一个团体,一个人能到萧崇霭身边,就有可能引荐他的同学同届,关系网不就是这么回事,尤其是华人圈子,于是萧崇霭的许氏联合实业,产品还没有辐射全国,名气地位却已是业界令人钦羡的存在。
那么多人才,真正的留学生啊,甚至有南洋华侨,以至于正府后来想搞什么大动作,都需要找许氏合作。
而这些人,之后很多都成了民国后的第一批科学,物理、化学、机械专家。华国的最高发明奖也同样源于“许氏实业”,最早正是许氏实业内部评选的奖项,随之时间和许氏实业的不断扩大,最终成了全国性的最高奖项。
不光这些人,就连之前被萧崇霭安排进车间的那些理论、文化学子,在实践中成为真正高管的也不再少数,至于最早文化体验生活的那位留学女青年,多年后,已经成了名符其实的著名作家。
接受电台采访的时候,清雅的声音难掩激动:“我尊重许先生伴侣的选择,但他对我来说永远是我最崇拜的人!更是指引我人生方向的导师!”
电台的播音继续响着,正缠绵床榻的某人突然抬起头:“你什么时候指引的她?那也指引一下我接下来的方向,嗯?”
暧昧不可明言的话音最终陷入旖-旎难耐的闷哼声中,收音机里的广播现在已经有好几个频道且通宵播放,从新闻时政、音乐戏剧、广告、话本故事,无所不包。
而这一方暖室中的热度,显然也会延续个通宵……
很快,萧崇霭的商界影响力和威望所能辐射的区域已经不仅仅限制于上海,包括江南江北,甚至天津福建都能听到他的名字。
除了这些都是明面上的实业,萧崇霭早早瞅准的特殊人才,和从英、德、美、法,购入的许多大型设备,实则都运到了谭屹的地盘,包括每次机器订单中夹杂的各式枪炮弹药,萧崇霭的手稿图,改进方法,谭屹那边同样一点儿也不闲。
对于萧崇霭买这么多武器,他现在摊子铺的大,和工厂所在的军阀走私点军火,赚点差价很正常。
至于交易的那些外国人,萧崇霭有记忆的便利,自然知道该找谁,如何说服。而在眼下的和平时期,其实贩卖军火根本不是什么事,只要不是本国最先进的武器,价钱合适,公董局的人都愿意和萧崇霭合作。
本来嘛,公董局这个机构本身就是一个商人联合组织,虽然有本国利益在内,但实际上,商人的赚钱的本性永远是在第一位的。
何况,萧崇霭现在的身份也不仅仅是实业家这么简单,上海滩第一位华人公董,黄禀清见到他都要礼让三分!
没有错,一年时间,萧崇霭扩大实业,扩大影响可不是毫无意义的。
公董局,既然是商人联合组织,局中公董选举皆是对上海滩商业发展做出最大贡献的人,那么华人诸多实业家哪个不是对上海商业建设做出了极大贡献,为什么始终没有华人董事?
先是上海滩所有华人老板集体抗议,同时华人工人也跟着抗议罢工,之后码头工人,华人巡警也出现了罢工的预兆,毕竟大家都是在为上海发展做贡献,但你们非不承认那我们还干什么?
一系列的动作之下,公董局最终妥协,给了一个华董的席位。之后投票结果出来,无疑是萧崇霭高票当选。
许氏银行也在同年开业。
用后来的话说,这也标志着萧崇霭从一介民族实业资本家成为了真正的商业巨鳄!
…………
11点多电话铃响的时候,萧崇霭刚洗了澡还没有睡。
“底下接到消息,有人要买黄禀清的命。从上海雇人还是再派人来还不清楚,但已经有人到了。”
“好,我知道了,谢谢!”
萧崇霭挂掉张盐卯电话,指尖扣着桌面,八叔站在一旁,门口的地方,还站着一名青年。眸光低垂,但整个人的气息,令人一看就知道很是危险……
“既然大老远来了,就不要让人空着手走吧。”
萧崇霭话落,八叔点了下头,门口的青年转身走了。至始至终,一点儿声音都没有。
萧崇霭看着桌子上的冰桶和红酒,想到某人一直念叨着什么什么时候再见,显然不远了。
当然,也的确是时候了。
大约很少有商人会在自己书房挂地图,但萧崇霭办公桌直对的墙面上,就挂着一副极大的华国地图,上海所在,图钉固定着一枚小红旗。
有人所见,都会夸一句许先生大气,看样子是要自己的许氏联合实业插遍全国啊!
萧崇霭淡淡一笑,从来不否认也不肯定。但此时的萧崇霭,所看的却是从上海沿长江而上,只需要几个小步骤,就能占得半壁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