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原配嫡女 > 第3章 .29

第3章 .29

笔趣阁 www.bqg.so,最快更新原配嫡女 !

    王真人的到来,让孟、胡、戚、薛四家都极为惊动,纷纷以为王氏许是在其中表了态。

    然而王真人却只是带了一位老郎中前来,并未说王氏如何。

    老郎中其实也算是道门中人,身着一身简单不已的道袍,用一根树枝将白发盘起,脚上穿着的是十分普通的千层底,却十分的有仙风道骨之感。

    要知古代和尚们会治病,道士们倒也一样,治好一个可都是一个功德。

    只望闻问切良久,老道士才叹道:“可惜晚了些年。”

    在座的众人听闻此言,心中也不知该是何种心情,只都沉着一张脸,至少面上露出的都是遗憾与悲伤来。

    公子珣却是面色不变,只与老道士拱手,“带累真人了。”

    温宥娘对中医,有着一股很矛盾的想法。因她来自医疗条件最好的现代,对于中医向来只相信养生,而不重治病。然而穿越过来,却是很多时候生病了却也是中药治好的。

    不过因公子珣叫了真人,倒是让温宥娘惊讶了一番,倒是把这矛盾的想法压了下去,只看向被叫做真人的老者。不知这真人是何身份。

    老真人只摇着头比划,“十年。要能十年前寻到老夫,许是能续命十年。如今最多亦不过三四年。”

    公子珣却是笑着道:“生死有命,苟活二十年,如今能报父仇,珣已满足。”

    温宥娘下意识去看自家师尊的神色,少见的在她脸上看出了些微妙的变动来,心想公子珣这一招够狠。

    果然,云宁真人问道:“这些年,你既逃出,何不与我联系?”要与她联系了,如今又哪只得三四年好活。

    公子珣却是垂下眼帘,道:“真人已被逼入空门,珣不敢打扰。”

    温宥娘听得这句话,却是心中一阵惊涛骇浪,听这意思自家师尊却是被逼入空门的。

    孟世子却是在一边扯了扯温宥娘的袖子,用眼神示意她出去。

    温宥娘暗想自家师尊好歹是孟世子的姨母,想来是知晓当初之事的,因此就道:“既然公子与师尊是旧识,那弟子就不打扰了。”

    随着温宥娘与孟世子的离开,军帐中其他人自也不好叨扰,也纷纷告辞。

    只温宥娘拉着孟世子回了自家住的帐篷里了,才问道:“师傅当年是被逼出的家?这里面是怎的回事?”

    孟世子却是坐了下来,抱着自己儿子甩了几下高高,逗得儿子哈哈大笑,胖霸王眼睛都眼热红了,才停下来,跟温宥娘道:“本就与皇子联姻,后不成,难道能嫁给别的人?”

    温宥娘也坐了下来,“看样子,师尊对先三皇子是有心的,连公子珣都愿意照拂,千里迢迢只为了替他请来名医。可当年为何没有嫁给先三皇子?”

    按道理来讲,王氏乃世家大族,愿意把女儿嫁给一个皇子,没得那皇子还不愿意。特别是先三皇子也不算没野心的人,对于王氏女不可能不心动。

    当然温宥娘也不免暗搓搓的想,就是自家师尊从现在的容颜上也看得出当年是个大美人,又怎的可能不让男人动心。不动心的,那得是断袖才行。

    孟世子只摸着儿子的头,长久没有言语,只等得温宥娘差点没了耐心,才慢吞吞道:“王谢两家已通婚数百年。”两族宗主之位常变,然宗主与宗主子嗣之间为姻亲这一点却是没变过。整个王氏与谢氏,其实从血缘上讲,说是一家子也没错。

    温宥娘顿时明白了。先皇不想让先三皇子上位,自然不甘心先三皇子娶到王氏女,虽旨意是自己下的,然而却也不是不能反悔。

    “也还是我母亲还在时与我说过一回。”孟世子轻声道,“先帝是被逼给先三皇子与姨母赐的婚。所以他明面上做不得什么,只暗中让谢氏与王氏游说,否决这门亲事。世家本就注重血统,大隆皇室血统当年也不算多高贵,要王氏拒绝,就先皇的旨意其实也算不的什么。”

    “先三皇子与王氏关系本十分融洽,与我姨母也算是自幼一道长大。本我姨母是要嫁与谢氏为宗妇的,只因他们两人感情深厚,多方争取筹谋这才有的这段联姻。只可惜先三皇子与王氏的关系再融洽,也比不了王谢两家的血脉之情。王氏最后被谢氏说动,毁了这门亲事。那时姨母与三皇子之间的情义,早就为大隆世家及京中圈子所知。王氏不肯背上背弃盟约之名,因此就被逼姨母了空门。说是梦有所感,得悟大道。”孟世子说道最后一脸的鄙夷。

    若王氏不想与先三皇子结亲,只当初就拒绝了不就成了,却是在婚事订下之后,却又半途毁约,更为了名声把自己的女儿逼入空门。

    随后谢氏被先帝背叛,王氏跟着远遁闵州,也都不过是报应罢了。

    温宥娘不曾想这里面竟还有这般故事,就问道:“那先三皇子后才娶的仲氏女?”

    仲氏女虽是世家女,然而仲氏别说与王谢这等一流世家相比,就在二流中也只算得上是末尾。

    因此在当年先帝对先三皇子一脉的清算中,仲氏一族便就此灰飞烟灭,如今竟是半点印迹也无。

    “公子珣,确是仲氏女所出。仲氏天性温柔,虽其家族不过世家二流末尾,然而品行在世家女中却算得上是中上,连姨母对她也算交好。那时姨母尚在京中,她也时常带着公子前去拜访姨母。因此公子年幼时也与姨母关系及其亲近。”孟世子道。

    那是个不错女人,只是命不好,嫁给了先三皇子。最后带累了自己就算了,还祸及一族。

    温宥娘听得一阵唏嘘,不免对孟世子道:“还好我没出身在世家。”

    要换在世家,再遇着那一家子破事儿,如今自个儿还不知在哪,又焉能有如今。

    孟世子却是啦过温宥娘的手,道:“也还好你不在世家。”

    温宥娘要在世家,一生皆得被家族左右,他又如何敢娶。

    虽他当年娶不了世家女乃是被三房与蔡氏陷害,然而却也庆幸过自己不用再娶世家女。不然只当两族立场相反之时,他还如何与她恩爱?

    云宁真人的到来,并未说王氏是否支持,然而却是开始让人给公子珣开药针灸。

    公子珣当年乃是在离宫前被灌了毒药,只侥幸未死,因此这些年一直病怏怏的,身体早就被拖得乱七八糟的了。

    即便有老神医相救,其实也并没多大用处,无非是每日醒来的时间长了那么半个时辰或是一个时辰。

    温宥娘觉得,不一定是服的药有用,许是针灸太狠,刺激到了神经,被给疼醒的。

    这般要明说出来,倒是有些不敬真人,毕竟开药针灸的也算是这大隆天下三大真人之一。

    孟世子只私下里跟温宥娘唏嘘,“也不求王氏与公子示好,如今王氏答应只不妄动也就谢天谢地了。”

    当年王氏有负先三皇子,如今云宁真人以当年之事要挟王氏顾忌名声,而不得与谢氏再联手,因此倒也算是替他们帮了忙。

    温宥娘想了想道:“王氏恐也不惧师尊的威胁,想来这些年心中还是有愧的。”

    谢王两族休戚相关。先皇如何对谢氏不好,就能让王氏多想象要是当初支持先三皇子后对谢氏与王氏会有多好。

    所以如今云宁真人能带来这样的消息。毕竟就算谢氏辅助南宁,谁知道南宁有没有机会赢过大隆。

    王氏的选择,向来都十分现实。

    王真人对于温宥娘的选择,倒也没多说什么,只与温宥娘道:“只愿你能护住你想护着的。”

    温宥娘自然应是,与王真人道:“还请师尊放心,办不到的我向来不会答应。既答应了,自是死了也得成全自己的一番心意。”

    王真人听了点了点头,随后有些自嘲道:“你总是比我有福气。”

    温宥娘知晓自己师尊许是想起了当初的先三皇子,也就不再说话,只立在一边看着王真人沉默着眺望着远方。

    她确实是有福气,一能嫁给孟世子,二能护住自己想护住的人。也只盼着以后也能一直护着下去。

    ……

    公子珣在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后,薛九领着的三万大军一路势如破竹,到了京城脚下,京城被围困起来。

    王真人与温宥娘道:“她也是个有福气的。”

    温宥娘心想,恐怕全大隆也就薛九一个人的福气最高。上辈子再糟也当过皇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辈子一成婚就是国公夫人,随后还挣脱了这世俗的规矩,以女子之身而领兵,彻底掌控了自己的命运。

    要薛九还不算有福,谁还算得了?

    薛九是有福,皇帝就无福了。

    只听得薛九领着三万兵马兵临城下,当朝就又晕厥了过去,竟是一躺不醒。

    朝臣此时已分作了两派。一派闹着投降,毕竟公子珣也是大隆皇室血脉,即便换个人当了皇帝,也需得叫大隆。另一派,庶族为多,却是拒绝降敌,当今再不好却是重用了许多庶族官员,也并非真的昏聩,焉有以身伺逆贼的做法。

    随后对于薛九忘恩负义的缴文就出现在了京外,还是叫的一大嗓门站在城门上念的出来。

    皇帝当初可是封的薛九为县主,且入了宗室的名牒。

    当然大隆几代皇帝对自家的兄弟儿子都是下得狠手的,所谓皇室血统,除了天生残疾的,其实被留下来的十分稀少。

    就薛九没皇室血脉,皇帝闹着要把她算作是宗室,当初不算安的好心,可如今就成了薛九背信弃义的罪名了。

    好似那个县主是她求来的一样。

    薛九其实对那个县主的封号憋屈得很,早八百年就想洗一洗这欺辱了,此回京城里敢来骂她,她也没客气。

    薛家祖上千年,王侯公爵不知出过多少,且还带有传言这片土地最早的皇室血脉,对于只在两百年前才开始兴盛一百多年前才当上皇族的土包子还真底气十足。

    薛九提笔为书,先是骂皇帝当初为了皇位将兄弟陷害死绝了,随后又骂他不尊祖宗基业,混淆皇室血脉。最后再将自家祖上的伟人们数个遍,各个比大隆皇室里的皇帝在历史上的名声要高,威望要重,只到最后才给了总结:呸,劳资祖上也非没出过皇帝,稀罕你给个破县主来施恩?自个儿兄弟姐妹都弄死绝了,扒拉着个外姓来当县主上宗牒,你祖上十八代的脸都被昏君你给丢尽了!

    不过薛九骂皇帝混淆血脉还是轻的。更重的还是说他欺辱薛家,看不起薛家血脉。想她薛府千年历史,哪容昏君诋毁。

    温宥娘看完薛九所写,只摸了把冷汗,心想自己还好没与她为敌,不然只这对骂这一局,她都得甘愿认输。

    这皇帝不过封了个县主,顺带说了一句算进皇室里,反正皇室里也就他跟他几个儿子公主,多一个没封地的县主也不算甚。只没曾想被薛九这么一数落,就是天大的罪过了,就是侮辱薛氏血脉了。

    要知血统这玩意儿,不只皇室注重,大到世家,小到庶民之家都在意得不得了。没得自己能生还甘愿养别人的种不是?皇帝要让薛九入宗室,这算个什么事儿?

    当初皇帝这么干的时候,也不过是有些人私下里想诋毁薛家的时候嘴皮子掀一掀过个嘴瘾儿,还真没薛九这般大方真闹出来说的。

    薛九骂得痛快,只让公子珣看得直抚胸口,最后颤抖着手,让人拿去抄了后附在箭上,以巨弩射入城中,与温宥娘等叹道:“果真巾帼不让须眉!”骂死人不偿命呐。

    公子珣的母族亦是世家,皇族此时在一定程度上还算子以母贵,其实薛九骂大隆皇室乃是土包子之时,他心里也隐约有股快感。

    本就是根基不深,却还自我专权得很。公子珣也十分厌烦先帝与当今那股子自以为是的寸劲儿,不愿意承认自己不如世家,死活做梦都想把世家踩在脚底下给自己当狗的德行。

    别说世家,就庶族,看得明白他们父子的,只都恶心得紧。不然那么多庶族考了功名,为何又不愿为朝廷效力?

    薛九把京城里来的训斥给驳了回去,却也按兵不动,暗中却跟温宥娘道:“我担心直隶那不好打。水路是最容易受暗算,又怕码头上有人设伏。”直隶码头并不算大,像是布袋子的口子一般,要真有甚有力的埋伏,对于戚国公一行就是一杀一个准。

    温宥娘安慰道:“既然还没有信送来,想必就是无碍的。之前也着人打往直隶查探,快马加鞭,许不过两三日便回了。”

    如今已到了京城脚下,不可能就这么退回去,薛九也只得自我安慰,随后与温宥娘说到京城里的局势,“如今城门已闭,送信也难。”

    温宥娘道:“城中还有七八千将士守着,军粮肯定已经开始不够。城中百姓也渐没了吃食。乱起来也是迟早的事情。”

    本薛九兵临城下时还与守在城外的驻军打过一仗,只那些驻军到底比不得进退有度且训练有素的边关军,只打了一日就退回了城中闭门不出。

    “只忧心京中长辈。”薛九又叹气道。

    其实在出兵之前,她就已经想到要打到京城下,就会面对这个问题。薛家的长辈,大多是女眷,却还住在京中。

    不说皇帝此时肯定会寻薛家麻烦,只怕京中被围困的百姓许也会对薛伯府发泄愤怒,毕竟于他们而言,皇帝做什么不要紧,但薛九这造反却是让他们日子难过起来了。

    温宥娘觉得如果她是皇帝那一方,必然不会让薛家出事,且还得把薛家当佛爷给供着。一来造反的是戚家,薛九到底只是薛家的外嫁女。二来薛伯爷并未带兵来凑热闹,还本本分分的给大隆守着边关。三来只把薛家供得越好,越能体现薛九的忘恩负义,从而鼓动京中百姓死守,许是围困的大军没了粮食,自然就不得不退了兵。

    只可惜暂代朝政的四皇子并不是温宥娘,也非温宥娘那般迂回的性子,听得薛九骂回来的话,气得脸色通红,一怒之下竟不顾大臣的劝阻,只把薛家的女眷们全捆着推上了城门。放话薛九明日退兵,不然一日不退,先杀一人。

    薛家的女眷们许是觉得此番已无望,竟是各个都不曾求饶。反而是四皇子这边,还担心那些女眷们一心求死,刺激得薛九不顾一切攻入城中,反而看护得十分安全。

    薛九只拿铜制的单眼望远镜看了看城头上一脸大义秉然的长辈们和娘家侄子侄女,心中到底也不好受,只与温宥娘道:“我并未那般狠心,能见她们而不救。”

    温宥娘却是想起了古代上有个造反的王八蛋,自家亲爹被抓着威胁说要煮汤,自个儿还说要先喝一碗。薛九跟那厮比,简直就是云泥之别。

    当然,这许也是薛九只是个将军,而那王八蛋后来当了皇帝的区别。

    温宥娘见薛九眼角都红了,也就道:“那就不打了。”

    “不打了?”薛九没想到温宥娘会这般说。

    只回了军帐中,众人皆问为何。

    温宥娘心想,你们没家人在京中,自是不会心疼自个儿的亲人,可薛九娘家还在京中。她手上可是扛着三万大军,要心里的念头一个突变,你们这群全都得陪葬。

    不过温宥娘倒是想好了说辞,“只我们将粮食与各水路两道控制严密,京中又熬得了几日?到时毋须我们出手,他们必然就会投降。何况戚国公还未到,再等两日也无妨。昏君拿薛将军娘家人为人质,可他拦得住小国公?”

    盛国公家那个,明显就是个变态,这一路杀下来可没见停过,就算他们一行比小公爷快了一步,不过想来小公爷到京城也不过这几日中。

    “他们不敢拿薛家怎样,我们不打,小公爷必然会动手。我们只用等着京城里开门投降就行了。”温宥娘道。

    无非是拿不攻打京城为条件,让他们善待薛府众人。只等小公爷到了,还有得是京中求着投降他们的时候。

    小公爷就是个杀神,可他们几家还算自诩世家,顾忌着名声,不轻易杀人如麻,算得上是仁义之师。

    连薛九都没想到温宥娘竟是这般打算,只对温宥娘佩服得五体投地,连连摇头,“亏我没得罪过你。”

    这坑人都拐了几道弯,让被坑的自投罗网最后还寻不到挖坑的人来。也只温宥娘的心思有这般复杂。

    其他人对温宥娘这计谋自然也十分赞同,如温宥娘所言那般,大家都是世家,不想吃相难看。

    既然如此,吃相难看的事情,就只能让别人去做了。

    因此与京中的谈判十分顺利,薛九决定不攻城了,留给京中官员与昏君考虑开门投降的时日。

    不过他们这一头却也还有其他要事可做。温宥娘与薛九道:“听闻小公爷被姓仇的拖住了,这才比我等慢了一些。”

    薛九对仇氏的仇恨大得很,不然当初仇家三爷也不会死在南面的战场,听说仇伯爷跟小公爷打着,想着卖小公爷一个好也不错,就道:“我带一万兵力去把他给包了!”

    前后夹击,就算仇伯爷武神在世,也得彻底输下来。

    他们跟京城里谈判,说是不攻打京城了,可也没说过不帮小公爷。

    温宥娘叹道:“姓仇的在领兵上到底也有些能耐。”

    当初在南边为将,被调入京中这么多年,临时上任,还能拦下小公爷的五万铁骑,到底也算是个有本事的人。

    薛九只嗤声道:“自以为有了点本事,就心比天高,只可惜命比纸薄。”仇伯爷上辈子冲着南面的兵权去了,跟四皇子那贱人里应外合,陷薛戚两家于不利。这辈子没了机会,就冲着北面去,也不看看她还给不给仇家那个机会。

    就算上辈子预料得到自己死后,仇家也不会有好下场,然而薛九心中却还是意难平。这辈子他们两家的结局被更改了又如何,到底上辈子那些人却都因仇家与当今及四皇子而死。

    薛九要带兵去包抄仇伯爷,然而却是被否了。

    “京中还有几千兵马,若调动一万绕过京城前往北方,只怕昏君会集中兵力突围而出。要让昏君出了京城,要再将人拿下恐怕就难了。”胡二爷摇头道。

    如薛九一路上京的顺利,要昏君突破了围困线出了京城,一路下南,恐怕也会容易。毕竟这造反看热闹的多,正伸着喉咙等捡漏的也多。

    他们几家因有了一个公子珣,自然自诩正统,不为谋反,只为匡扶天下。然而那些看热闹的世家豪族,与他们几家不亲的,也少不得心中有自己的想法。

    要是昏君带着皇子跑出了京城。匡扶王室之功,有点实力的,谁不心动?

    薛九闻言也知晓围困京师事大,然而到底有些不太高兴。只之前才赶来的严如霜却是道愿意带着几家世家的部曲前往包抄。

    要论对京郊一带四面八方之熟悉,没有人比常年‘剿匪’的严如霜更为清楚地形。严如霜愿意前往,其他世家的子弟也自然愿意。

    胡氏明显会再出一个相爷,然而却也想要立一立军功能再封个爵位。孟氏的三千兵甲,也不可能只是随着薛九的大军混日子。而严如霜,明显公子珣也有着自己的私心,想要他捞个军功。

    因此在商议一番后,最终也只严如霜带着两世家带着五千兵马一道前往北面。

    薛九对此惋惜不已,“我倒是想要亲手将那厮挑于枪下的。”

    温宥娘当然明白薛九对仇家之恨,恨不得亲自动手方得解脱,然而到底时局不易。只道:“往日之事不可追,还得珍惜现在才是。戚国公在直隶打得艰难,只怕也要薛家妹妹做好准备。不去北方亦无妨。”

    严如霜匆匆赶来,途经直隶,也带来了戚国公的消息。直隶确实打得不易,前脚才将直隶的兵马打散收拢,后脚就有人打着维护皇室的旗子紧跟着前来。

    双方谈不拢,自然又得打。虽戚国公所带兵马加上整编后足有一万好几千,然而到底算得上是疲惫之师,加上整编后的新兵难听调遣,偶尔吃个败仗。在对方准备充足之下,竟是打得不可开交。

    薛九冷笑道:“之前广发名帖,谁都不愿来。如今想来截胡,倒是来得够快。”

    先前不论是温宥娘他们这一方的召集帖还是皇帝那一方的诏令,各地反应都十分平平,只如今他们都打入到京城了,那些人倒是手脚快了起来。

    “我们如今已经过了直隶与江州,只怕他们打算着以为可以在后面捡着便宜了。”温宥娘道。

    薛九也知晓,虽他们一行借道许多,然而也并未留兵把守,说那些人没自己的心思也不可能。

    只如今瞧着有很大可能是真陷割据之势,薛九也知道戚国公守着的直隶有多重要,只道:“只盼着严如霜此行顺利。”

    严如霜要能尽快解决仇伯爷,让小公爷能顺利驻兵城下,京城里降了,他们才能先入驻京城,再来收拾南面的那些残局。

    温宥娘揉着头跟薛九道:“之前,没曾想起个事竟这般不容易。”

    虽是顺利到达京城了,然而南面那些蠢蠢欲动的人,却是看起来比打入京城还不容易搞定。

    薛九却是早就料到了一般,“谁都有自己的私心,世家更不外乎是。”

    温宥娘扯了扯嘴角,觉得有些疲累,又听得薛九道:“不过是些不成气候的东西。只空出手来收拾,也用不着几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