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so,最快更新归卿 !
82_82524一开始,不拘世家还是寒门,文人们最初都还是站在宫十二这边的:
尼玛的都说武将粗豪,尼玛都鄙视文人心眼子多,但好歹我们没听说那个不要脸到打不过人家就污蔑人家大好汉子是个哥儿的地步啊!
那位宫小举人虽容貌稍盛,又和楚侯爷好得不明不白的——
文人对这两人的关系也不是没有猜疑,但有好事者看了宫十二一路考来的答卷,都不得不承认,不拘宫十二与楚侯爷是什么关系,他一路考上来,还是有真材实料的,故没脑子到将背后的酸话说到人前的,还真不多。
再加上宫十二将一干子武将打了个落花流水,这使得一干文人心中有种诡异的满足感,更不愿意在这点子事情上做文章,也十分鄙视怕得罪楚侯、不敢将真相揭穿,只混不要脸诬赖人家是哥儿的武将人家。
——忒小心眼了有木有!
一般武将都是要更粗放一些,一般文人都是更细致一点,于是文人们给武将鄙视“心眼只和针尖儿似的”也不知道鄙视多少回了,难得有一回能明晃晃鄙视回去,几个忍得住不添柴架火的?
不定看宫十二多顺眼,实在是机会难得,不冒出来踩武将两脚,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读书人家啊!
第一滴冰水入油锅,就是这么着。
但要是这么着也还罢了,可怎么可能呢?
第二滴冰水,不,准确的说,简直就是第二锅冰水,很快就注入滚滚烫的油锅,溅起油花子无数。
宫十二,这个虽然没听说什么□□小三元考出来、但确实很有点儿真才实学的年轻举子,忒么滴居然真的是个哥儿?
与他同科的落榜学子都是死人哪?就是中举的那些,但凡名次比他靠后的,日后还能有脸出去见人啊?竟考不过一个哥儿?
最要紧的是,这科举可不仅仅是看哪家小子哥儿文采好而已,什么叫抡才大典?什么叫为国举士?
忒么滴科举考出来,他是可以做官的呀!
忒么滴要不是这些年人才日多,进士都有在候缺不得官者——这举人,本也已经可以当官了呀!
忒么滴容忍一群寒门汉子入朝当官已经很受不了了好吗!
←以上,是享受够操纵九品中正制好处的世家们之卧槽。
但寒门学子比世家蹦得更高!
为什么?
第一僧多粥少啊,虽然本朝两代皇帝手腕强硬,硬是将本归世家操纵的察举制改为科举制,许了寒门藏书,许了寒门有不抱世家大腿的相对正当公平途径求官……
但,先帝和当今手腕再强硬,再偏爱寒门,也做不到将世家弃之不顾。
事实上,能一瞪眼就压得皇帝要讨好谄媚的皇后陛下,也是世家出身,只不过他那个世家没落了,嫡亲亲人更是死绝罢了。
当然皇后也没有因此就如何枕边风吹着皇帝偏心世家,但世家子就是和寒门子一样公平科举,他们也是妥妥占了优势的呀!
寒门纵能藏书,又能有多少银钱去买书?
更别提在桥下客弄出纸张印刷之前,根本是有钱都很难在外头找到书买的。
其他诸如师资、读书条件等就都不必提了,寒门比世家最有优势,大概也是唯一算得上优势的一点,几乎就只剩下他们大多吃过苦头,对科举时号子的适应能力比较强了好么o(╯□╰)o
就是拼过了科举,中了进士……
前文也说了,如今人才充足,不少进士都还在候缺——
这谋缺的时候除非意外得了皇帝赏识,不然就是拼人脉,寒门又有多少拼得过世家?
概括起来其实就是:
皇恩浩荡,给了大家晋身之阶,但要从世家嘴里夺到肉,也真心不容易啊!
忒么滴汉子们都不够分了,还冒出来个小哥儿?
小哥儿不乖乖相夫教子,冒头儿做嘛哩?
科举?做官?
别搞笑了好吗!
君不见多少书香世家,教导小哥儿也不是往才子上教,更多的还是如何让汉子觉得他是个好哥儿、好夫郎啊!
纵然学了琴棋书画,也不过是陶冶性情,留着日后□□添香而已,哪个是往科举上教的啊?
哪里冒出来的奇葩,居然真学了科举的手段,还一路考进京来?
忒么滴都勾搭上楚侯爷了,即使身份不够做侯爷夫人,得宠侧夫人妥妥的,怎么就不知道谋划个正常点的前程呢?
寒门,尤其是待考的寒门学子们,彻底炸锅了好吗!
倒也不是所有都怀着干掉一个、自己就多一个机会的阴暗心思,实在是哥儿科举这种事,太挑战大家的神经啦!
若不是有那寒门官员传出话儿来,大家伙儿将宫十二钉死在欺君大罪的名头上都干得出来好吗!
但就算没有欺君大罪,能讨伐宫十二的,也实在太多。
其中最有名的说法就是阴阳乾坤,各行其道,牝鸡司晨,惟家之索。
宫十二:呵呵!
老子正郁闷呢,送上门的靶子不抽白不抽,送上门的傻子不喷也是白不喷的呀!
必须说明一下的是,即使有楚小铮满怀期盼满怀信任的目光在,咳咳,那啥,反正大家都是目的明确的大人啦,大儒神马的都是手段不是?最终的目的只要凑足引领万民平安度过小冰河时期就ok的不是?
于是宫十二读书依然十分有目的性,除了科举这个反正都中举了,只差进士这一门,不过白不过的还稍微加强一点儿之外,他基本上并没有勉强自己往儒家经典上靠。
就是科举,也是过关万岁,也是科举考什么他学什么的。
在这种态度上,书背得再多,脑子再灵活好用,宫十二真论起引经据典和人争吵,还真没敢说肯定能吵赢。
何况如今是整个京师,甚至整个天下的大多数文人,围殴他一个!
宫十二会那么傻吗?
当然不!
虽然他不是太聪明,但楚小铮在确定他在户籍上依然是个小哥儿、而宫家也没有另一个宫归卿来顶替他面对天下文人的时候,就帮他筹划好了几处论调:
有才之士,谁说士只能是汉子了?
史书上以“士”称之的哥儿是不多,但每一个都不是普通人好吗!
其中最不普通的,一个是儒家的老祖宗孔丘子亲口赞誉的一国王后,虽然那一国最终没能完成统一天下的壮举,但正因为那国王好运道,取了个能让儒学大家以士相称的王后,又虽然不甚宠爱,却很肯听他劝告,才算又抱住了百十年国祚不衰。
还有另一个,则是前前朝程君,这位只是皇帝的侍夫,却是当时闻达天下的贤人,当时后宫正有几个心大的,包括皇后在内,都各种想要干涉政事,这位柴君拼着得罪n多同事,硬是写出一部《闺戒》,虽然言辞之间将哥儿身份放得太卑微了点,却正好对了当时想要遏制后宫野心家们的正直人士之心——
哦,对了,如今最是提倡理学的那位大儒,据说祖上还曾有幸取过程君所出的小皇君之儿,如今蹦跶得最欢实要讨伐宫十二的家伙之中,也有好几个是那位大儒的学生弟子来着。
于是:呵呵,哥儿就不能是“士”呀?程君那算啥啊?
这是最基本的,就是楚小铮没帮忙,宫且楦等人都早给宫十二备好了撕逼台词了。
但宫十二的口水吃几回,楚小铮少不得有更刷新下限,不,更符合二十一世纪大潮流的说法:
你瞧不起哥儿是吧?有本事你从你阿父肚子里头爬出来啊?哥儿卑弱到不许做官?你怎么不说你阿爹卑弱到不足以让你尽孝呢?
本朝可是以孝治天下,你质疑□□连哥儿也可称士的史书都没读过、号召天下人才应举的圣旨都会写错也罢了,谁让□□爷泥腿子出身、早年确实不通文墨这事儿,根本不屑于隐瞒天下人呢?
至于不知道当时帮□□拟旨的那位乃是方大儒,虽然早不在世但几乎是被称为亚圣之后儒家又一圣人者……也不怪你们,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去翻阅拟旨人的嘛!
但你居然瞧不起哥儿,瞧不起别人祖上的内长辈们也就算了,瞧不起自家往上无数代内长辈……
本朝可是以孝治天下!
你瞧不起自家内长辈是不孝,瞧不起皇帝恭敬侍奉的皇帝家内长辈,说句不忠不为过吧?
此等不忠不孝之人,宫大爷我和你说话都嫌脏了嘴好吗!
举国文人讨伐,宫十二别说只得一张嘴,就是忽然成了百嘴怪,也是拼不过人家的。
但他踩死了这两点,管你如何引经据典,他只管三言两语将人钉死在不忠不孝上,遇上正好是方氏子弟、或者是方大儒弟子后人,又或者是程君相关的人士,还能过嘲讽两句,左不过背祖忘宗之类,再有若是燕南路出来的学子,还要给他多问一句:
“阁下竟觉得哥儿只许在闺阁中,却不知道当年阁下,或阁下父祖都在何处?怎么倒让皇后累得伤了身子、累得当今无缘嫡子了呢?”
虽言语拙劣,远不及各方协力的精彩,却也稳稳立于不败之地。
是啊,谁让说皇帝的阿爹卑微?谁敢说自家阿爹不值得孝顺?谁敢说,与皇帝携手拼杀几十年的皇后陛下,不如汉子们能为?
p.s.皇后在成为燕王妃之前,可还有个将军名头,先帝亲封,你们说先帝做得不对?早干什么去了?怎么不拼死劝谏呢?偏要等到如今欺负死人不会说话、欺负皇后没嫡子没底气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