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笔趣阁 www.bqg.so,最快更新[红楼钗黛]咸猪手,蟹黄酒 !

    宝钗一惊,竟不知该如何回答,就听见秦氏又道:“世人以讹传讹,听风就是雨,编排出这些有的没的,我也不好和他们计较。只是你既和西府里凤婶子是姑表亲,难道来前竟不请她参详一二?”

    宝钗素来沉稳,胸有城府,但不知道为什么,见秦氏这般模样,竟不愿瞒她,正迟疑间,谁料想秦氏也是个最玲珑剔透的人物,已经被她看出端倪。只听的秦氏又轻笑一声说道:“是我想的差了。你这番来,必然是得了凤婶子的主意。我只说我们从小玩得投契,好过这么一场,她必定对我有几分真心在。想不到墙倒众人推,别人尚未听到什么风声,她反倒先落井下石起来。是我高看她了。”声音里大是闷闷不乐。

    宝钗摇头苦笑道:“想来是我平日不得她的欢心,随意搪塞诚心看我出丑也未可知。”

    那秦氏听她如是说,却摇头道:“哪里有这般简单。我那凤婶子,少说也有几万个心眼子。只怕让你出丑还是小事,要和我婆婆一起对付我才是真的。从前我家好时,娘儿们有说有笑,何其亲密,如今见我家里不行了,西府里老太太、太太只怕还不知道消息呢,她就先变了嘴脸。”说到此处,只觉得一股彻骨的寂寞由心底生起。

    宝钗心中暗暗诧异,心想:果然先前王夫人所言非虚,她出身另有来历,绝非秦家自养生堂抱来的弃婴那么简单。不然,焉能有这般底气?她所言“我家”绝非是秦家,只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何必问个明白?一个不慎,反招来杀身之祸。

    秦氏看宝钗神色变幻,也不去细问,只是自顾自叹道:“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如今这荣宁两府,除了他之外,竟无一个男子能挑大梁的,那贾琏只顾耍些小聪明,余者更是鼠目寸光,难堪大任。我原说凤婶子是脂粉队里的英雄,原盼着她能从旁襄助的,想不到她反倒助着那愚妇,争些意气。我一个将死之人,颜面扫地,又有何惧,只是从此贾家的名声,就毁于一旦了!”

    宝钗只管想着秦氏口中的“他”是指何人,若说是贾蓉,无论如何也不像,又想着平日两府里传闻,她是和贾珍不妥的,莫非竟是说他?正疑惑间,那秦氏又道:“你如今来的意思,我也知道了。必是为你哥哥得罪了秦钟那孩子,西府里老太太、太太不知道我家里的事,仍看作往日一般,生怕我心中不自在,故遣你过府来请罪。只是不该穿成这副模样。我婆婆正想寻我的错呢,清早一大早命人去唤我这个病人陪她逛园子,我走累了才说要来逗蜂轩休息,不想更是中了她的毒计。你这么个打扮,在轩里这么一等,倒像我是约好了,来偷会什么男人了!那起子下人最听风就是雨的,嚷开了去,你我又有什么意思?”

    宝钗听得暗暗心惊。一来她尚未出阁,再料想不到婆媳之间竟算计至此,二来她极少来宁国府,更是初会秦氏,竟不防秦氏说话如此直言不讳,丝毫不肯给尤氏留面子。她见秦氏一双眼睛似笑非笑,直往自己身上打量,忙笑着说道:“清者自清。幸亏我是女儿之身,倒不妨事的。”

    秦氏冷笑道:“不妨事?你知道什么?你道西府里那位珠大奶奶,何以不受人待见?做女人命苦啊!行止稍有差错,就是一辈子的事。李家只道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哪里管她的死活?这还罢了,她好歹有个小子,还能守着。我那爹娘,才叫过分,我未落草时,只盼着是个带把的,多方筹谋,待到知道是个女儿家,也就撂开了手,如泥土瓦砾一般了。不然,我何以沦落此处,又何以日日要受尤氏的闲气?”

    宝钗见秦氏越发激愤起来,自忖交浅言深,绝非善事,忙笑着说道:“奶奶这话从何说起?我年纪尚轻,竟是不懂。奶奶久病初愈,难免思虑重些,这并不算什么事。平素里奶奶孝敬珍大嫂子,都是阖府称赞的,珍大嫂子也待奶奶如自家女孩儿一般,娘儿们一团和气,何必因了这些小事思虑伤感?奶奶放心,我并不是那传话的人,这话谁会记在心中,不过听听就忘了。还请奶奶保重身子,少思多动……”

    宝钗话尚未说完,那秦氏已经变了颜色:“说到底,你竟是来教训我的了?你虽是个女孩儿,却也是皇商家庭出身,难道不懂这和气生财的道理?薛家白遣了你来了!平日里常听人传你会做人,我只道你也如凤丫头一般,是个会见人下菜碟,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谁料想你反倒跟我讲起大道理来了!是不是你以为我家里落魄了,就可以任由你教训?”

    宝钗自知说错了话,涨红了脸,一言不发。若论辈分,她原比秦氏高了一倍,但如今情势比人强,只能低头受教。就听得秦氏劈头教训道:“我先前虽未见你,也早知道你的贤名,只道你果然是个聪慧孩子,便如凤丫头一般,倒也担当得起兴衰大事。想不到竟是个死读书的愚人。须知那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原本是多事的人编排出来,好哄骗人的。只因暗合了龙椅上头人的意思,才流传开了。聪明的人拿这个当幌子,只为了自己的位子做得稳当,其实并不曾把其中所谓圣贤之言当成圣旨一般。就算是圣旨,也如放屁,阳奉阴违,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事情多了!只有傻子,才拿个鸡毛当令箭,对别人横挑鼻子竖挑眼的。我是什么人,岂容你在这里说三道四?”

    其实秦氏说宝钗是个死读书的愚人,固然偏激刻薄,但也不能算毫无根由。

    宝钗自幼饱读诗书,深受儒家教化,看似平和,实则外圆内方,遇到有悖儒家礼仪的事情,眼中容不得沙子。譬如说她深知凤姐平日行径,大看不惯,认定了不是一路人,敬而远之,所以虽然是姑表亲,却不如和王夫人、三春姐妹来得亲近。

    宝钗自以为她掩饰得很好,但凤姐毕竟比她大上好几岁,何等聪明老辣,怎不知她心意?凤姐原本就忌惮她,再加上这一层,就格外疏远起来。譬如这回薛蟠和秦钟大闹,薛蟠固然冒失,但凤姐是早知道秦氏靠山已倒的消息的,若她肯在贾母、王夫人面前透露一言半语,贾母又怎会拉偏架,逼得薛家低头认错?再不济也不至于出这么个馊主意,害得宝钗和秦氏差点丢了面子。

    宝钗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的,暗道常听人说东府里秦大奶奶性格骄纵,喜怒无常,自己初见她时,见她一派楚楚可怜,说话甚有条理,只当是那起子小人们刻意诋毁她,想不到才没说几句话,已经置疑起圣贤来。若是往日,依了宝钗的性子,冒犯自己犹可,冒犯圣贤断然不可取,必要引经据典和人辩论一番。如今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只得咬牙忍了,只是一股委屈愤懑的气息从心底而生,好容易才压制住了,一言不发。

    逗蜂轩中两人一站一坐,沉默了许久。宝钗心中只盼着尤氏赶紧回来替她解围,心中纳闷:怎么去了这么许久还不回来,也不见人将大夫请来,难道果真如秦氏所言,宁国府已经彻底放弃了秦氏?

    秦氏半坐半躺在一张贵妃榻上,喘了几口气,面色渐渐平和下来,望着宝钗长叹一声,说话却温和了许多:“普天底下的人多是如此,为了芝麻丢了西瓜的,也怨不得一代不如一代了。你看看那些公子哥儿们,一味胡闹,可有几个能挑大梁的,或打理族中事务,或致力于仕途光宗耀祖的?一族人里总要有几个出类拔萃堪当重任的,这户人家才不至于衰落,其他的子弟才能继续花天酒地,做他们公子哥儿们的美梦。你也是个命苦的,偏生有这样一个哥哥。想来平素也很是为难罢。”

    这一番话和先前的激愤刻薄不同,却是平和温柔,大近情理。宝钗听了这话,正中心事,又被秦氏一双眼睛望着,竟恍惚觉得那目光里有无尽的关怀之意,不知道怎么的,鼻子一酸,差点哭出来。她想起来意,忙向秦氏行礼赔不是道:“说来都是我哥哥太过莽撞冲动。冲撞了秦小相公。我……”

    她的话还没说完,秦氏已经略显疲倦地摆了摆手:“我早就告诉秦家,秦钟那孩子若再不学好,只怕神仙也难救了。偏他贪玩不用心念书,反在一些不三不四的事情上下功夫,又能怪谁?如今我身子这个样子,时局又是如此,难道竟为了这些有的没的小事思虑气恼?再者,就算我有心追究,只怕也追究不起了罢。”

    宝钗见秦氏明言说不予追究,心中大慰,因念及宁府是非之地,不宜久留,正想着再说一会子话就离开的时候,秦氏突然又说道:“你事事力图贤德,虽是迂腐了些,原也不能算错。既然你我有一面之缘,我且给你个忠告罢:既然不幸身为女儿,别的事情犹可,唯独一个情字是万万沾染不得的,若是不慎失了脚,凭有千般心气,万般筹谋,也就不算什么了,被作践得如同枯叶野草一般……”

    这话于宝钗而言,更是晴天霹雳。她越发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欲要打断时,只觉得秦氏如同交待后事一般不管不顾,竟是无从打断。正觉得尴尬间,忽然听得外间脚步声起,门帘响处,却是一个男人大踏步走了进来。

    宝钗一看之下,见是贾珍,因避之不及,遂打定主意,先上前行礼,以兄称呼之,再趁势告辞。谁知贾珍才进门就向着秦氏开口说道:“听佩凤说那婆娘硬要拉你来园子里乱逛,我就知道不好,急着赶过来,路上又听偕鸳说你晕倒了,如今可曾好些了?”一语未落,已看到房中还有别人,见是个穿着男子衣衫的陌生男子,不觉微微眯了眼睛,沉声问道:“你是何人?”

    宝钗忙赶着给贾珍见礼,说明身份,在解释自己穿着时,只淡淡说一时顽皮,图个新鲜,那贾珍想是心中有事,哪里有心思管这些,因宝钗是女眷,更不便多说,不过寒暄了几句,宝钗就瞅个机会告辞而去了。贾珍如释重负,哪里肯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