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后我成了朱棣的女婿李逍朱凝云 > 第三百零六章 秋收过后,全面收地!

第三百零六章 秋收过后,全面收地!

作者:李逍朱凝云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笔趣阁 www.bqg.so,最快更新穿越后我成了朱棣的女婿李逍朱凝云 !

    秋收过后,收割了粮食,百姓们也空闲了下来。

    值得高兴的是,今年没有人过来催税收了,无论是乡绅还是官府的官吏,似乎都消失了一样。

    这段时间也就是百姓最舒服的一段时间,这个年代没什么娱乐,白天晚上大家都聚在一起,大树下,拿着小板凳闲聊。

    而到了晚上,就开始人类最原始的娱乐。

    这也是保证人口的一种方式,特别是今年没人来催粮,家里粮食堆得多,百姓们家家户户看着堆积的粮食,心里开心,喜笑颜开,晚上也就更卖力了。

    傍晚,夕阳西下,在天面染下红晕,格外的好看。

    自从舍区建成之后,汤家村多了一个广场,这广场就在唐汤家村舍区的门口,由青石铺垫而成。

    原本的千年大榕树还留着,风景别致,成了村子里闲暇之际的好去处,整个村子里的人聚在一起家长里短闲聊。

    “你们说,今年咱们还上不上税啊?”

    这是村民们最为关心的问题,百姓一年到头忙碌,粮食实际上是够用的,但除去朝廷的税收,那就有些捉襟见肘。

    往往这个时候,就会有官吏和乡绅下来通报一声,集中在一个时间段,将粮食准备好,统一上缴。

    然而该到了交税的时候,可却没有动静,大家又是高兴,又是忐忑,心中没有谱。

    “好像是有免税的政策,挂在舍区门口的牌匾上,不过不是针对咱们,而是针对将田亩上交给舍区衙门的。”

    一个五十多岁能识文断字的汉子说道。

    此人名叫傅兴业,他是这个村子里为数不多识字的人,年幼的时候家里还有些田亩,有三四十亩地,家庭还算不错。

    不过,农户想要翻身,是有读书这一条出路的。

    他年幼的时候,家里还算过得去,给他上私塾,不用他务农,开启了他的科举之路。

    然而,这样的小农小户,即便是有点余粮,也卷不过那些大户人家的读书人,大户人家藏书万卷,有名师指导,府试这儿一块,还能暗箱操作。

    最重要的是,大户人家的孩子无压力,能够心无旁骛的读书,而农户读书人还有生活压力和社会压力。

    因此,傅兴业考到了四十多岁,连府试都没考过,连个童生都不是,相对于普通的农户,也就是多识一些字。

    而因为他花费钱财读书,到如今,家里的田地都卖掉了,如今也只剩下了三亩地,连个婆娘都没有。

    一年劳作也只够自己吃喝,再就是地太多,他也没法种,自小就不做农活,专门读书,吃不了那个苦头。

    其实,这类人非常多,结局大多数都不太好,因为他们识文断字,还懂得一些道理,但科举当官距离他们很远。

    千万人挤独木桥,岂是那么容易。

    有见识,有学问,眼高了,就容易手地,种田就是煎熬。

    然而却没有中间地带。

    这样的人大明朝很多,

    但现在,这个中间地带出现了。

    舍区衙门无疑是给这一类有知识的人,一个谋生手段。

    因此,傅兴业一开始就把田地卖了,还通过了舍区衙门的测试,因为识文断字,懂得道理,成为了一名舍员。

    “傅兴业,你就是那个上交土地的人吧,你爹给你留下了五十亩地,被你败的只剩下三亩,现在连三亩地都要拱手被人收去。”

    一名农户打趣说道,随后其他人都哈哈大笑。

    在农村里面,谁要是连个婆娘都娶不上,大概率就是被嘲笑的对象,边缘化的人物。

    若是以前,傅兴业说话可能都没人搭理,直接挥挥手让他哪里好玩哪里玩去。

    好在现在傅兴业成为了舍员,每个月有朝廷俸禄拿,已经开始有人上门说媒了。

    “此言差矣。”

    傅兴业从小到大不知道受过多少冷嘲热讽,岂会在乎这些,他笑道:“当年大明国师李逍,不也是农户,也没考取功名,如今贵为国师,国公,我傅兴业如今成为衙门的舍员,也算踏入了官场,谁说没有机会呢?”

    此话虽然狂傲自大。

    但百姓也不敢多说什么,毕竟这个人摇身一变,的确不一样了,现在还能管他们。

    有村民问道:“好好好,傅大人,你说说看,今咱大家伙还要不要交税啊?”

    被称呼为傅大人,傅兴业很是得意,开始道:“大家,朝廷上面还没传来消息,不过可以确认的是,只要大家将手中的田地交给朝廷,那么就不用交税了,不用交税的感觉,大家应该很清楚吧,你们看我现在无事一身轻,每天多快活啊,还不用交税。”

    一妇女道:“傅兴业你倒是快活了,你家里就三亩地,上交就上交了,我们家有十几亩啊,还指望靠这点地吃饭呢。”

    傅兴业如今成了舍员,心里自然是向着朝廷,他笑道:“乡亲们,我来给你们算笔账.”

    话落,众人纷纷竖着耳朵。

    傅兴业发现自己穿了官服摇身一变,大家伙都开始听他的话了,心中很是舒畅。

    等于是人生华丽的转身了。

    之前别人都轻视他,讥笑他,但现在大家都很收敛了。

    究其原因,就是他身上的这身官服。

    华夏百姓一直被王朝统治,骨子里有一股奴性,顺从性,逆来顺受,对穿着官服的人,是有天然的畏惧。

    因为穿官服的人,不管是官大官小,都代表着朝廷,代表着权威。

    从来没受到这样尊敬的傅兴业,恨不得将自己的命都卖给朝廷,心中更是对素未蒙面的国师大人李逍,有着一股感激和无形的崇拜。

    当然,他也会更加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

    傅兴业接着道:“之前我已经给大家解释了很多次了,今天也不怕费口舌,再解释一遍吧,大家将田地交上去之后,以后就免税了,再也不用交任何税,包括以往的人丁税都不用交了,想生几个儿子,就生几个。同时,朝廷还会给你们补偿,二十两银子一亩地呢,等你田地交了,你们还能种田啊,可以在社区衙门租地,租金也不高。等于是凭空多了许多银两。”

    村民们道:“可我们的田地没了啊。”

    傅兴业解释道:“你的田不是没了,只是卖掉了,钱到了你的手中,另外田地会重新分配,将来你们若是种地的话,土地会更好的规划成片,种植起来方便,收获更多。”

    张婶儿不解道:“可我们这么多人,按照你说的方法,土地反而不够分了。”

    傅兴业笑了笑道:“张婶儿,你家现在有六个儿子,你家那三十亩地,再过七八年,儿子们成家了,那点地,够分吗?”

    张婶儿摇摇头:“不够。”

    傅兴业道:“对啊,随着人口的增多,大家的土地即便不卖出去,也不够分,比如张婶儿家六个儿子,老张家九个儿子,你们以后田地够分吗?不但不够分,你们这么多人,要交更多的税收,万一遇到个灾年,撑得过去吗?到时候还不是要卖地,最后成了汤家老爷子的佃户。”

    话音落下。

    村民们脸色大变,话糙理不糙,的确是这么个回事。

    其实,这些道理也不是傅兴业悟出来的,而是他进入舍区衙门后展开培训,学到的这些道理。

    土地兼并,就是这么个简单道理。

    假如一个村子起初只有三十户,一百人,每户三十亩地,每个人手中有十亩地。

    但是在太平盛世的时候,人口是往上增长的。

    一户生几个儿子,儿子长大后,娶了媳妇儿,以后就变成了几户人家。

    随着时间推移,原本村子三十户人家,可能就增长成为了九十户人家,耕地的面积是不变的,平摊到每户手中的土地却变少了。

    土地变少,意味着粮食变少,代表着抗风险能力下降。

    遇上了天灾人祸,活不下去的时候,就只能卖地了。

    而这时候,谁家的钱粮多,就能收购土地,于是渐渐的土地就到了少部分人手中,这部分人成了地主。

    地主土地多,抗风险能力强,因此土地越来越多,越滚越大,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穷者饿死,富者能天天大鱼大肉。

    村民们相互讨论,觉得是这个道理。

    可道理明白了,解决办法却没有。

    这时候,又有聪明的村民问道:“傅兴业,按照你的说法,土地还是这么多,即便咱们将田地卖给朝廷,那也不够分啊。”

    傅兴业笑道:“这就是我们国师大人的厉害了,土地当然不够分,家里人多的,可以承包土地挣钱,家里人丁少的,可以去打工啊。”

    “打工?什么是打工?”

    村民们懵了,听到了一个新鲜词。

    傅兴业解释道:“打工就是.当帮工的意思。”

    村民们不解:“那不还是成了大户人家的佃户。”

    “不。”傅兴业道:“是给朝廷当佃户啊呸呸呸,什么佃户,是工人,跟佃户可不一样,俸禄多,日子不比种田差.”

    村民们嚷嚷道:“嘘谁知道你说的是真是假。”

    然而这时,汤家村舍区长于谦走了过来。

    虽然现在不是上班时间,但群众的工作,不分上班下班,二十四小时待命,为百姓服务。

    “于大人。”

    “于大人来了。”

    “于大人你给大家解释解释。”

    村民们纷纷嚷嚷说道。

    这段时间,于谦事必亲躬,除了建设衙门,召集舍员,主要的工作就是与村民们打交道。

    因为他做事情讲究公平,凡事为百姓作想,大家也比较尊敬他。

    就比如被衙门占了房屋土地的那几户人家,都得到了相应的补偿,还承诺后面安置土地盖新房。

    于谦挥了挥手,笑道:“村民们,好消息了,咱们汤家村的第一家村企业明天正式招工。”

    这段时间,于谦忙里忙外,就是忙碌村企业的事情,若是没有村企业分担百姓就业问题,是不可能让他们心甘情愿的交出土地的。

    “村企业,什么待遇啊?”

    有百姓问道。

    对于企业两个字,他们不陌生了,毕竟之前就有一波。

    北平的电厂大量招工,不少人都去了。

    而且听说待遇很好,每个月3两银子,随着时间增长,技术娴熟,待遇还会稳步上涨。

    但去的,大部分都是佃户,因为佃户无房无地,无牵无挂,去也就去了,比在地主家里当奴隶要好得多。

    甚至不少大户人家的家奴也去了,朝廷规定,废除一切户籍,包括大户人家的奴隶,直接废除。

    那些人得到消息,立马就偷偷跑了,去了电厂当工人。

    还是那句话,若是有自由,谁愿意做牛做马?

    然而拥有土地,房产的百姓们,大部分却没有动身。

    其实也不单单是舍不得土地,主要是华夏百姓有落叶归根的思乡情节,即便是薪水再高,大家也不愿意背井离乡,离开亲朋好友,熟悉的环境,舍弃一切关系。

    但现在这个村企业出现,就不一样了。

    村企业,说白了还是在村子里干活,不需要背井离乡。

    这时,于谦大声道:“汤家村砖窑厂,每月一两银子的薪水,随着砖窑厂的效益变好,我于谦保证,让大家的薪水会增长,若是愿意干,明天就来县衙报名。

    但前提是,你们手中不能拥有土地,拥有土地的人需要将土地卖给朝廷,赔偿我们也不会拖,按照市场价格当场交付给你们,你们不会亏的。

    土地都收集齐之后,舍区衙门就开始规划分配了,总共分五百块田地,每户两百亩,家里人口多的建议就是种田,家里人口少的建议就是打工。

    大家不用担心钱买不到粮食,南京已经修建了大粮库,朝廷每年会花钱收粮储备,遇到灾年荒年的,朝廷也会稳固粮食价格,打压奸商抬价。总之,无论哪种选择,将来的生活都非常好的.”

    于谦耐心的解释了很久。

    其实,给村民们做思想工作,给他们灌输一种新的思想。

    “似乎不错啊,可我们村儿没有十万亩田地。”

    “不,有的,加上汤家的几万亩田地,似乎就是十万亩。”

    “总共十万亩田地,这是将汤家老爷子的地也算上去了?难道于谦连汤家老爷子也敢收?要是汤家人的田地都收了,那我也上交。”

    “若是不种田,去砖窑厂打工也挺不错的,跟种田的收益差不多”

    “我家只有三口人,打工倒是个不错的选择而且以后不用交税了,我还能得到一大笔卖地钱,说不定还能干点小买卖啥的,听说现在南京城现在很支持干小买卖.”

    百姓们,各自家里开始相互讨论着,显然有些微微动心了。

    毕竟,土地不是白拿走,而是按照市场价赔钱。

    这就是一大笔钱入账。

    之后,若是想种田,就交租金种田。

    租金也不高,算起来就跟以前的税收差不多,等于还是跟以前一样,但多了很多卖地钱。

    然后,家里人丁不旺的,也可以选择去村企业打工,每个月一两银子的收入,跟种田差不多了。

    不过,大家还是犹豫不决,下不定决心。

    于谦也是有些无奈,靠嘴,是很难说动他们的,他也只能做到这一步了,身下的,还需要慢慢引导。

    “来了!电影队来了。”

    这时候,于谦看到流动电影队的到来,像是看到了就行,他早就知道电影的内容。

    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

    这电影播放的,就是人间真实的画面,让他们见识见识,北平百姓们是如何生活的。

    于谦相信,只要这些百姓看到电影,就会向往电影里面百姓的生活。

    “大家不要走,今晚有好东西看了,这可是比唱戏还好看的电影,家里若是还有人没来,速速喊来!”

    于谦打声招呼,随后开始让百姓们都从家里出来。

    一起看这部耗时一年的纪录片电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