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奋斗在新明朝 > 五百五十三章 你祸事快上门了!

五百五十三章 你祸事快上门了!

笔趣阁 www.bqg.so,最快更新奋斗在新明朝 !

    李大人这次问话,得到的还是沉默。

    惜薪司黄公公又不是傻子,怎么会看不出李佑的居心?那李佑貌似不想把事情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并化解掉,相反,他将事情挑大的心思昭然若揭,特别是他现在正占了上风,只怕此时心中已经有了预案,只等着自己开口。

    无论如何,这些话不该由自己嘴里出来,否则难免又被李佑拿去歪曲了,黄公公吃一堑长一智,小心谨慎的想道。

    李佑大度的又给了黄公公几个呼吸时间,便叹道:“不想说就算了,人又不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寻人打听怎么也能打听出跟脚。”

    随后李大人对西城兵马司姜指挥吩咐道:“天寒地冻,官军在外辛苦,是不是该让众官军都先入屋暖暖身子?这里煤多,不怕没得烧火。”

    这是今日要收摊了么?黄公公不知为何,产生了不用再直面李大人的轻松感,虽然他那被诈去的假把柄还在李大人手里,但他就是想早早逃离此地,不愿和李大人再站在同一片天空下了。

    李佑微笑的目送黄公公迈步转身,没有半点阻拦之意。

    黄公公才走了一步,便踟蹰不前,脚步再也迈不动了,好像前面是龙潭虎穴。他目测周围有至少上百名百姓聚在这里,人人都是能拉煤的壮劳力,经过方才李大人有意无意的煽动,此刻他们情绪很激动,神色很不善,举动很蠢蠢,全靠李佑带来的手下拦在外围。

    如果撤了阻拦,那后果…黄公公不寒而栗。

    与官员比起来,太监没人权啊,若有人继续恶意煽动,难保民众不会愤激到集体失控爆发,真把他群殴打死,找谁说理也救不回小命了。皇上也不可能为了他一个人,就砍一百多百姓为他报仇,他还没那分量。再说李佑肯定要添油加醋为民众开脱,将他贬成罪有应得。

    他愤然转身对李佑道:“李大人担负京师治平之责,欲坐视民众围殴中官不管不顾乎?”

    难逃余之一握也,李佑第三次问道:“你的干爹是谁?”

    黄公公留也留不得,走也走不脱,无可奈何答道:“咱家自入宫起,便拜在内官监谭掌印门下。”

    李佑虽然对宫中并不熟悉,但对内官监掌印太监谭公公还是有所耳闻的。毕竟内官监在宫中二十四衙门里,也是排在前几位的大衙门,内官监掌印太监地位不低。

    这谭公公年纪不小了,如今宫中是以“三恩”为代表的中生代当家,谭公公是硕果仅存的几位老太监之一。

    说起这个,李大人却想起一桩往事。去年在泗州守祖陵时,在大堤上一个月苦日子里穷极无聊,与祖陵神宫监的海公公天南地北无所不谈,倒听起海公公隐隐约约提到一些宫中的尘封旧事。

    据说十年前先皇驾崩、今上登基,在新旧交替的几个月时间里,宫中发生了“大灾变”。

    许多在当时权势赫赫、气焰熏天的大太监在那场大灾变里纷纷陨落,连那权柄滔天的司礼监掌印太监也被逼罢去掌印,单身出京去了南京养老,并不得离开南京半步。插一句嘴,海公公也是在那时被赶到祖陵当守陵太监的。

    自此之后,司礼监掌印、秉笔、随堂太监全部罢设,仅保留了文书房维持公文运转,中官势力急剧衰落,而且是青黄不接。直到今年太后归政前重开司礼监,才挽住了颓势,但仍与当年不可同日而语。

    若非那场大灾变让上一代老太监们损失惨重,就凭目前“三恩”这三四十的年纪,排资论辈起来,怎么可能将司礼监前三个交椅全部占据。

    李大人所知道的也就这么多,问出内官监谭公公便卡住了。他的醉翁之意是段知恩,不知道从这谭公公身上挖下去,是否能与段知恩扯上关系。他自己掌握信息有限,回头还得去问问明白人。

    不是李大人嫉妒段知恩与天子关系亲近,因而看不顺眼,实在是李大人很有责任感。

    作为大明朝堂当前秩序的奠基人,以及最忠心的捍卫者、最坚定的守护者,他希望的是稳定安定和谐相处,最讨厌段知恩、白侍郎这样不安分的、并妄图颠覆现有秩序的破坏者。

    白侍郎还好,但这段知恩躲在深宫搅风搅雨,常常叫人望而兴叹、鞭长莫及。三大巨头中,麦承恩和吴广恩这两个同在司礼监的弱人又压不住段知恩,更叫李佑不知在心里骂了两人多少遍废物,怎奈人鬼殊途,只可恨不能以身相代。

    李佑忽然想起什么,又问黄公公道:“你只是惜薪司右司副,你在煤市囤积居奇,你的上司知道否?比如那掌印太监知否?”

    黄公公无语,李佑难道想把他身边所有人都像过筛子一样过一遍吗?

    眼看日头西斜,李大人准备撤回城中,便勒令泰盛煤铺开放卖煤,但每人限购五十斤,暂且解了围观百姓的燃眉之急。十几万斤煤,也足够几千人购买了。这也算借机为黄公公解围,免除他被殴死之虞。

    随即他匆匆返回城中,在西城兵马司换了轿夫,急急忙忙向东城十王府而去。出了这等事,他必须要与归德长公主面谈一番。

    在路上,天色渐渐的黑了。京师的冬夜,街上人影稀少,天寒地冻,一般没人在外面乱晃。像李大人这样负责治安的风宪官,从理论上,在夜间的街道见到任何可疑人物,都可以先抓后审,只不过平时夜巡由巡捕营负责而已。

    今夜李大人没有这个恶趣味,一门心思的督促轿夫迅速赶路。从阜成门外到十王府,直线距离可能只有五六里,但需要从大明门外绕圈子,实际上一口气赶了十多里路。

    等到了十王府归德长公主宅邸,传话进去,没多久李佑就被引到后殿偏厅。

    此时长公主似是准备歇下,身上内衬家居厚袄,外罩素色薄衫,不施粉黛,不戴珠翠,头上也是松松散散随便挽了髻儿。

    她见了李佑笑道:“稀客稀客,在我记忆里,你这是首次在夜里主动登门寻我。今日生了什么事情,叫你居然不避嫌了。”

    李佑大呼小叫道:“你祸事快上门了,还有心思说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