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长河复生记 > 第221章 白高大夏

第221章 白高大夏

笔趣阁 www.bqg.so,最快更新长河复生记 !

    孙一去过宁夏,不由问道:“西夏不是党项人所建立的吗?怎么会是东胡呢?还有吐蕃怎么也会和东胡扯上关系?”

    达海回答:

    “西夏人是党项人不假,是东胡也不假,孙参谋不觉得这两个词很像吗?中原人多以为党项的是羌族,其实是党项的皇族却是源自东胡鲜卑的拓跋氏,虽然被唐朝皇帝赐姓为李,其实同南北朝时的北魏拓跋氏同出一脉。”

    “至于吐蕃,是另有一支同北魏拓跋氏同宗的鲜卑人在河西建立北凉之后,进入青海甘南,成为羌族的首领,最后成了吐蕃的皇族,所以青藏便被也叫做唐古特,那里的高山就叫做唐古拉山。”

    耿秀才是宁夏人,他对达海的说法予以确认:“确是有此一说,西夏皇帝李元昊曾自称其祖宗本出帝胄,当东晋之末运,创后魏之初基。李元昊还颁布过“剃发令”,凡党项男子,一律剃光头顶,只留边缘一圈,以示回复东胡风俗。”

    “这个拓跋氏也太厉害了!”,孙一感慨道。

    “孙参谋”,达海略略一笑,“其实同他们的祖宗比起来,拓跋氏根本算不上厉害。”

    “敢问拓跋一家的祖宗是哪个?”

    达海深深地看一眼二人,缓缓说道:“他们都是鲜卑人。鲜卑,就是三代中的夏朝皇族!”

    耿秀才立刻跳起来:“岂有此理!绝不可能!”

    达海苦笑一声:“耿参谋,可否容我把话说完再杀我?”

    孙一立刻道:“达海博士请放心,我们这里有作学问的自由,我们岂敢因为不同意你的观点就归罪你?”

    达海略略吃惊:“此话当真?孙参谋能做主?”

    “能!”,孙一坚定地回答,“不过既然是作学问,就得讲究一个实事求是,还请达海博士摆出事实自圆其说。”

    耿秀才虽然气不过,但是依然向达海言道:“你放心,孙参谋这个主绝对可以做得了。这里不同于大明,估计也不同于你们爱新国,否则,否则我就已经死好几回了!”

    “好!那就好!”,达海声音发颤,显然有些激动,“这些话我平时是不敢讲的。今天一吐为快!”

    达海站了起来,滔滔不绝地说道:

    “北国的草原大漠先是匈奴称雄,那时鲜卑人退居大鲜卑山自保。匈奴东逃,便是鲜卑独领风骚。之后突厥西来,鲜卑再退守东胡。盛唐之后,鲜卑化做辽、金、夏、吐蕃占据北国乃至中原,被蒙古一一击破,人口消亡殆尽,现在只剩下锡伯一支。”

    “先说这鲜卑山。鲜卑人不是因山得名,而是山因鲜卑得名。鲜卑人走到哪里,就把哪里的大山唤做鲜卑山。鲜卑山是汉语翻译,鲜卑山的名字真正对音应当写作’夏恩阿林’,草原上的人都知道,’夏恩阿林'就是白色的山。'阿林'是锡伯语和满语中都是高山的意思,'夏恩'才是山的名字,’夏恩'读快了便是汉语中’鲜’,’夏恩阿林'连起来读就是’兴安岭’。”

    “草原上有两条兴安岭。黑龙江两侧的大山分别是外兴安岭和内兴安岭,内兴安岭又分为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这些名叫’兴安’的山岭无一不是高大的雪山。黑龙江满语叫'萨哈连乌拉',蒙语叫'喀喇木连',意思都是'黑色的大河',在隋唐时,黑龙江的汉语名字就叫'黑水'。故而有鲜卑源于白山黑水一说。”

    “等等”,孙一忍不住打断达海,“西夏人崇尚白色,西夏还有个名字叫白高大夏国,是不是和这个白山黑水有关?”

    孙一匆匆地参观过西夏王陵,那里的帝王雕塑身着白色帝袍。这在中国数千年历史上,算得上奇特了,给孙一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西夏王陵景区一进门的位置有一块方匾上书四个大字,猛一看上去象汉字,细一看一个字也不认识。导游说是西夏文,翻刻于西夏王陵出土的石碑,如何发音已经无人知晓,专家破译后四个字按右上、右下、左上、左下的意思分别是“白”、“上”、”国”、”大”,因为出土的西夏汉文佛经有“白高大夏国”的字样,后世便认为按西夏文法应该是“白高大夏”。

    至于西夏为什么叫白高大夏,导游开玩笑说也许是因为西夏是白种人建立的国家,也许是因为流经西夏的黄河源于青藏高原的雪山。反正是个千古之谜。

    另外,导游介绍说西夏文著作《夏圣根赞歌》开首三句:“黑头石城漠水边,赤面父冢白河上,高弥药国在彼方”,据说指示了西夏的起源。西夏文还有记载:“白河本源:白高河水源出,本源白坡,民庶根也。”

    另一部西夏文字的著作收集整理的西夏文对联,最著名的一句“白高河,应当不呼名,地灰唇;十级陵,应当没有头,峰头缺。”

    导游说如果能谁破解了这几句话,就可以揭示出西夏的神秘起源。孙一牢牢地记住了这几句话,却百思不得解。如今达海提及,猛地打开了孙一的记忆。

    达海很诧异:“孙参谋居然知道这些!”

    孙一胡扯道:“呃,全是闲聊时听别人讲的。”

    达海思忖一下说道:

    “中原古书云:夏,大也。故古书云大国曰夏。夏禹即大禹。此言只知其一!夏恩,就是鲜,鲜就是夏,白色也;卑者,伯也,上古之尊称,至今满语仍称贝勒,突厥语仍称别克,意为高高在上也;鲜卑者,意译白高、音译夏伯也,后人称夏后氏,夏朝之王族也!”

    “一派胡言!“,耿秀才实在按耐不住,“华夏乃中国!有服章之美,谓之华。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

    “耿参谋”,达海道,“你被骗了,自从秦始皇开始,中原文人就只看见长城以内,自以为天下独有自己一脉。周代以前哪里有华夏为中国一说!衣服可以谓美丑,礼仪焉有论大小?《尚书》有言,'蛮夷猾夏,寇贼奸宄'。猾夏和蛮夷并称,怎么会是指中国?《公羊传》中,孔子以鲁为中国,中国之外为诸夏,诸夏之外为夷狄。”

    “上古中国历史,从我一个外人的角度看,就是夏、华两部沿黄河交织缠斗,之后夏族被迫北迁。先秦文字为何难懂?是因为混入了诸多汉语之外的辞汇!先秦人名为何晦涩?是因为那些都是异族的名字!中国为何有对联?是因为汉语本是两个源头,每个意思都有两个字相对!”

    孙一脑海里却浮现出西夏王陵门口的那副四字匾额。按照达海的解释,那四个字右边一列二字从上到下为“白高”,左边一列从上到下为“夏大”;白对夏,高对大,竟然真是一副工整的对联!

    达海利用自己的优势,从北方各族语言的角度去解读历史,跳出了中原文人的圈子,令孙一耳目一新。

    孙一早忘记给达海撒种子的想法,迫不及待地请教:

    “西夏还有两幅对联。第一副说的是西夏起源,译成汉语大概的意思是‘黑头石城漠水边,赤面父冢白河上’。第二幅是一句谚语,译作汉语是‘白高河,应当不呼名,地灰唇;十级陵,应当没有头,峰头缺’。达海博士有何见解?”

    达海呼地站起来,“西夏文就如同契丹文,女真文一般已然失传,没想到如今居然还有人还会通译!孙参谋可否为达海引见此位高人?”

    孙一连忙胡扯:“有一次偶然碰上的,我也不知道他现在何处。”

    达海流露出来深深地失望,就好像一个孩子被人生生抢走了心爱的玩具,落寞地坐下。

    孙一提示:“达海博士,这两句对联的意思……还有一句话叫白河本源白高河,水源出,本源白坡,民庶根也。”

    达海陷入沉思。

    良久,达海抬起头。

    “既然这两句是汉语的翻译,解读这两句话,还得从东胡语言入手。‘黑头石城漠水边,赤面父冢白河上’说的应当是西夏的两族人的源流。第一句说的是平民,第二句说的是皇族。”

    “黑头石城漠水边。‘黑头’转回东胡语言,可以是蒙古话‘哈喇处’,意为‘黑人’,乃是蒙古族中下人的意思。‘黑头’又可作蒙语‘喀喇沁’,蒙古一个部落的名字,明人译作‘黑郎中’。喀喇沁并非黄金家族,而是世代听命于蒙古大汗部族察哈尔。察哈尔的意思就是白色。鲜卑以白为尊,以黑为下,黑头应当是西夏中的羌族,听命于鲜卑皇族。黑头石城漠水边,可以解读为西夏羌族源自大漠黄河边的石头城寨。”

    “赤面父冢白河上,赤面对应黑头,说得便是西夏的拓跋皇族,其先人祖陵在白河上游。”

    “白河本源白高河,水源出,本源白坡,民庶根也。说的更为详细,白河上游叫做白高河,白高河发源于白山,是民族的根源。这句话可以重新调整为夏河上游是鲜卑河,起源于兴安岭,是部族之源。”

    “白高河,应当不呼名,地灰唇。说得就是鲜卑河位置!白高河,应当不呼名。就是说白高河并非本名。地灰唇三字却给出了谜语,白高河的容貌为石头、灰色、被夹在中间,这就是黑水,如今叫做黑龙江被夹在两座兴安岭之间的黑水!十级陵,应当没有头,峰头缺。说的就是鲜卑人的祖陵安葬的先人没有尽头,位置在山峰缺失的地方。”

    达海突然站起,神情极为激动,大喊一声:“我明白了!”

    孙一和耿秀才望着手舞足蹈的达海,热切期待他的解释。

    达海兴奋地坐下,按耐不住为二位解说自己的新发现:

    “鲜卑分为三部,曰锡伯、奚、契丹。锡、奚、契其实都是‘鲜’或‘夏’的转音,意为白色。锡伯为白高,奚为白,契丹为白下。‘下、低’在突厥语中就念作‘丹’或‘段’!这三部鲜卑,可能分布于黑龙江上游、中游和下游,抑或兴安岭高处、山坡、山下,抑或在夏族之内地位有高有低,抑或三者兼而有之。这三部都自认是源自鲜卑,但是奚、契丹都不敢称鲜卑,只有锡伯才敢说自己是鲜卑后裔!”

    “鲜卑在南北朝时创立拓跋氏北魏、北魏再分为鲜卑宇文氏的北周和鲜卑高氏的北齐,北周灭北朝,隋继承北周一统天下,自此开启大唐盛世。唐源于山西太原,正是鲜卑的基业。唐朝的唐,与唐古特的唐,也许都是源自东胡的东。唐太宗单人独骑劝退突厥兵,焉能说李世民不通胡语?唐太宗被草原部落尊为‘天可汗’,正是源于他的夏族皇室身份!有唐一代,可谓夏族翻身做主,故而草原部族纷纷听命于大唐!”

    “大唐之后,夏族便不服赵宋管束,夏族的白高部落建立夏朝,白下部落契丹建立辽朝,留在白山黑水的夏族余部建立金朝。这三朝皆有自己的文字,皆同汉字类似。可谓第二次南北朝。”

    “可叹这三朝人口不断南下,最后又被蒙元驱赶屠杀,白山黑水之间的夏族根基只剩下弱小的一支锡伯,竟成了科尔沁的附属。”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说道最后,达海临河而歌,凄然泪下。

    孙一向耿秀才耳语几句,耿秀才紧接着达海的词唱起曲牌。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孙一上前宽解达海:“华夏合流,未必就是一件坏事。百姓能安居乐业,文人能专心学问,难道不比哪个皇族登基更重要?”

    达海反问:“孙参谋说的是世外桃源,现实中怎会存在?先是蒙元成吉思汗,后是朱元璋,如今又有老罕王努尔哈赤,这天下哪个不是分分合合不死不休?”

    贾道士不知何时到来,他摇着羽扇上前言道:

    “达海博士此言差矣!我等就是要一心一意建一个世外桃源王道乐土,复兴三代之治!”

    ————————

    参考资料(不感兴趣的读者可跳过)

    睡虎地秦简,亦称云梦秦简,为1975年12月于中国湖北省云梦县城关睡虎地十一号墓出土的秦代竹简,记录当时的法律及公文,经整理的竹简内容,被收入《睡虎地秦墓竹简》一书。此批竹简是研究战国晚期至秦始皇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军事的珍贵史料,也是校核古籍的依据。

    云梦睡虎地秦简载:

    “臣邦人不安其主长而欲去夏者,勿许。何谓夏?欲去秦属是谓夏。“

    “何谓夏子?臣邦父,秦母是也。”

    《晋书》由唐初名相房玄龄等人负责监修,唐太宗曾下“修晋书诏”,并亲自参与。在《晋书》中,对慕容家族的起源有这样一段文字记载:「慕容,字弈洛瑰,昌黎棘城鲜卑人也,其先有熊氏之苗裔,世居北夷,邑于紫蒙之野,号曰东胡」。“有熊氏”是黄帝部落的别样称谓,黄帝部落的重要图腾之一是熊,因此黄帝部落也称「有熊氏」。

    二十四史之“北史”由唐朝著名史学家李延寿所撰“北史·魏本纪第一”说:「魏之先出自黄帝轩辕氏,黄帝之子曰昌意,昌意之少子受封北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

    之后,各种文献都指出西夏拓跋氏同北魏拓跋氏同宗。契丹耶律氏、完颜金皆自称自称炎帝苗裔。

    不管事实究竟如何,反正他们自己和后代是相信这个说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