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so,最快更新带着写手系统从末世到古代 !
季宣和一心两用,一边翻看着手中的书册,一边同邵云辰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
锦朝之前,知府的职责很广,刑狱、钱粮之类都由他统管。到了锦朝之后,职能被削弱了一些,刑狱单独分出来,不由知府直接负责。审案顺利的情况下,知府只需要最终签字盖章即可,当然,案件很难审理的情况下,还是会劳驾知府亲自出面。
大部分时候,知府作为刑狱的监督者,专管刑狱的官员想要一手遮天,这难度有些大,除非两者沆瀣一气,狼狈为奸,不然,相互之间互相制约,刑狱上能少出不少冤案。从这一点上来看,这么做好处貌似不少,实际上,冤假错案确实比之前的朝代少,但效果也没想象中那么美好。
官员之间,利益交错,每个人都有私心,谁都不能避免,大义灭亲,看似很高大上,真能做到这一点的少之又少。就季宣和自己,他也不知道,真到了那种时候,他会怎么做。人都是护短的,通常这也意味着不讲道理,不辨是非。季宣和只能尽量让身边人不犯律法,用以避免作出这种两难的抉择。
“宣和,姚家大公子说亲不怎么顺利。”邵云辰将手中的册子递给季宣和,脸上带着些幸灾乐祸的笑意。
季家有几人专门负责应州府城周围各种消息,其中有关后宅的一些信息都优先传给邵云辰,邵云辰筛选后,觉得有用的,就让季宣和过目。姚家的事关系到他们夫夫,在各种驳杂的消息中优先级别很高,有必要让季宣和也清楚后续事宜。
季宣和没有那么大的野心,因此,季家的探子不用冒着生命危险潜入到各家,他们只需要比普通人更敏锐,反应更快,能将看似毫无关系的各种不起眼消息串联起来,这就足以应对季宣和的需求。
季宣和同邵云辰作为季家的主子,两人虽然分工不同,却并非泾渭分明,很多时候都是互通有无。特别是邵云辰,他闲暇的时间多,趁空会帮季宣和处理报上来的各种消息。同样,季宣和有空也会当看小说一样看看各府精彩绝伦的后院消息。都说朝堂形势关乎到皇家后宫,这个说法放在官员身上也适用。
谁家后院起波澜,刨除官员本身的问题,这里面就有说道了。娘家的兴衰与否,通常昭示着夫人主君的地位是否牢固。多数人都是很现实的,锦朝讲究宗族孝道,就算夫妻恩爱,一旦双方间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丈夫还好,作为妻子这方若是势弱,那紧跟着的很可能就是灭顶之灾。父母长辈反对的情况下,作为丈夫的能顶住长辈压力的实在不多。
要么和离,要么休弃,再不然就好吃好喝供着,旁的权力却是没了,然后找个风波过后,一切又变得风平浪静的时候,静悄悄地离开人世。这么做的人家还算是有规矩的,要些脸面,那些不怎么讲究的阶层,可不会管这个,降妻为妾或者直接娶平妻也未尝不可能。
赵姑娘作为姚家大公子预定的贵妾,这事应州府城有头有脸的人家,多少都知道一些。可惜了,姚家不是寒门出身,自有其底蕴存在,未有妻先有贵妾的事只能影响他们一时,待过了影响力最大的那个时间段,深爱子女的父母长辈也许会将姚家排除在结亲人选之外,剩下那些就不那么在乎赵姑娘这个可能的贵妾给自家儿女带来的威胁。
本土人有本土人的好处,这些大户人家出身的少爷小姐,天生就点亮了如何在后宅生存的技能,谁的能力更强,后台更硬,谁就能笑到最后。明白其中内情的夫人小姐们,想着赵姑娘一来就不受姚夫人的喜爱,只要能力不太差,嫁过去也就那么回事,大多数本土姑娘都不抱奢望,夫妻间能相敬如宾就是不错的选择。
话虽如此,此事对姚家大公子的婚事到底是有些影响。一些姚夫人原本看好,对他家大儿子比较满意的人家,都开始各自找借口推脱,显见这门婚事成不了。姚夫人只能退而求其次,再不然,就只能往应州府外找门当户对的人家了。
每每想起这事,姚夫人心情就很郁卒,她这是自己挖了一个坑结果把自己给埋了,连诉苦的地方都没地方找去。不止如此,她还得承受来自姚同知的指责。赵姑娘和姚夫人有些亲戚关系,平时与姚家也常来往,姚同知不找姚夫人说道又找谁去?姚夫人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说来姚家大公子也是受害人,照理应该令人同情才对。也是他倒霉,摊上了姚夫人这么个娘亲,眼看着原先即将谈成的亲事就这么吹了,若无意外,他的亲事档次会下降一个层次。光这点倒还无所谓,家世不可能一成不变,现在弱的以后说不准会变得很强,就看他父母有没有这份眼光。
只是就姚夫人的所作所为来看,让她拿主意的话,这亲事就有些悬乎。好在姚家大公子作为姚家的嫡长子嫡长孙,做主的是姚家老太爷和姚同知,姚家老夫人和姚夫人的意见只作为参考,这对姚家大公子来说算得上是件幸事,
一码事归一码事,姚同知和季宣和政见不同,所求亦是不同,姚家大公子为人却还算不错,要是因这点小事就给毁了,倒有些可惜了。季宣和不是圣人,却也非那等睚眦必报之人,况且他和姚同知也非死敌,给姚家一个教训已足够,非毁了姚家大公子不可,却有些过了。
季宣和大致浏览了一遍手中的册子,见没什么遗漏,便合上放在一旁。他同姚同知共事已有好几个月,对他的行事准则也有一定的了解,像这样借助女人来达成目地,不像是他的作为,估计是姚夫人和赵姑娘擅自行动,以至于将他的大儿子也捎带进去,姚同知当比季宣和还要窝火才对。
季宣和也没有那么好心,季家已经在幕后推了一把,要不然赵姑娘想以贵妾的身份进姚家,还有的扯皮。之后的事季家就不再插手,要不是此事牵扯到了季宣和,他才没那个闲工夫去关心同僚的家事。如今锦安郡百废待兴,季宣和作为应州府知府,他忙着呢。
今年税赋降低了,百姓能存留的粮食比战时要多,到底不如战前的税赋水准,想要人人都填饱肚子,那无异于是天方夜谭,加之近些年气候寒冷,应州府又没有盘炕的习惯,百姓们能用得起炭火的也不多,虽不至于冻死,冻出毛病,导致最后病死的却也不在少数,每年总有那么一些体弱的人熬不过冬天。
应州府不比西林县,季宣和在西林县任知县时,政令统一,只要他下达的指示,底下官员鲜少有不同意的,捐赠救助一整套程序已经很是完善,就算季宣和离任,同等情况下,西林县的处境也要比其他县好上不少。
同样的一套在应州府显然行不通,季宣和也没想过要照着西林县那样做,因地制宜才是他最好的选择。
窗外阳光明媚,是难得的好天气,季宣和双手背在脑后,闲适地靠在椅背上,阳光透进窗户,将邵云辰半边身子染成了金色,季宣和一时有些看不清楚邵云辰的面貌,只觉得有了阳光的陪衬,邵云辰本就英俊的容貌更是增添了一份说不清道不明的气质,也更加吸引人了,季宣和不由呼吸一滞,要不是考虑到现在是青天白日,他都有将人就地正法的念头,好悬才抑制住。
季宣和自制力很是不错,这点从他在末世时就锻炼出来,到了锦朝也没放松。邵云辰是他的爱人,本不用他克制,谁能料到时间不对,邵云辰毕竟是土生土长的锦朝人,有些礼节已经印刻到了骨子里,若非必要,季宣和不会去给邵云辰添加莫名的负担。
季宣和知道,只要他提出,邵云辰不会扭捏着不同意。体谅是相互的,这种事偶一为之可以,多了就是在挑战邵云辰的礼教底线,季宣和哪能为满足一己之私,就为所欲为。他赶紧将有些不合时宜的想法摒除出脑海,随口说道:“云辰,织坊生意有起色吗?”
云记织坊一直有盈利,囿于战乱,百姓们的消费水准大降,盈利水平不高,只比那些无以为继的工坊好上一些。毕竟云记织坊有自己独特的织布工艺,不管到了什么时候,总有部分人会买上一些。这也连带着云记布庄亦是没有关门歇业,利润再薄,那也是有赚头的。在战乱年间,能养活铺子里的伙计,还能稍有盈余,就已经非常不错,君不见应州府城关门的铺子作坊比比皆是。
季宣和作为知府,虽不能把权力统合,有一样他却是强硬着做了,那就是定期清理一遍应州府大街小巷中的各种小贼混混,不能说完全杜绝这些状况,至少应州府城的治安比起他的前任要好上不少,百姓们做生意也有了一层保障,不会动不动就被人勒索。
战乱年间还好,营业的铺子不多,官员们能拿的油水自然也少,其间的利益牵扯少上许多,也就没那么多纷争。如今一切回归正途,商铺作坊之类就如同雨后春笋般,在人们还没来得及反应过来时,已是一间间拔地而起。
相信时间越久,能从商户中刮的油水就越多,利益庞大到一定程度时,愿意冒着风险打破规矩的人,肯定也会随之增多,季宣和最多就只能减少明面上的争端,暗地里的阴谋诡计却不是他一个人就能破除的。
季宣和没有想那么多,他只要做好自己的份内事就成,再多就得看有没有这个条件了,想要他一个人硬撼整个官员利益阶层,这完全是不可能的事。
“这两个月来,来织坊下订单的人明显增多。咱家织坊所出的布料工艺虽然不算特别繁杂,其他人想要模仿,一时半会却也不能成事。现在各郡之间有了往来,来应州府的商队就有好几家,其中有一家看中了咱家织坊的布料,从简单样式的布料,到每匹独一无二的锦缎棉布,都试着进了一些。若卖的好,想来,下次他们还会进咱家的布匹。”说起这个,邵云辰很是自豪,脸上的光彩更盛了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