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3.22

笔趣阁 www.bqg.so,最快更新带着写手系统从末世到古代 !

    季宣和只是给予优惠政策,开荒的指令并非强制性。再好的策略,一旦带上强迫的意味,那味道就变了。那些事关西林县百姓安全的事,季宣和还能统筹一下,坚决要求下面人执行,像这种目的是好的,最终结果是好是坏都不能确定的事,他强行替人决定就有些多管闲事了。

    现在可是战时,保不准什么时候仗就打到家门前了,响应的人并不多。季宣和一开始准备的那些荒地数量充足,所有愿意去相应地方开荒的西林县城百姓全安排妥当后,还剩下不少。既然已经决定开荒,季宣和自然不希望看着大面积土地闲置,他让差役到离荒地最近的几个村庄传达他的意思,凡有意者都同城里百姓一样的待遇。

    村民佃田种的人很多,他们做梦都想拥有自己的田地,只是就这样的小小愿望,想要满足却是千难万难。凡事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村里附近的荒地早就被开垦一空,剩下的不是土质实在太差,就是离村太远。敢于拖家带口,破釜沉舟搏一搏的人真心不多。单户人家独自生活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安全系数太低,没几人敢冒这个险。

    如今季宣和给了村民机会,处于最底层穷的响叮当的农户再不抓紧机会,那还真就该当他们穷困不堪。农闲时节,本就有闲置劳力,战事一起,在家闲的没事干的壮劳力就更多了,一大帮人共同开荒,那热火朝天的场面看了就让人热血沸腾。

    有组织和没组织还真不能比,一排排简易茅草屋拔地而起,随后捡石子开地松土轮番上阵,荒地上忙活的众人充满了干劲。这可是为他们自己忙活的,不好好干就对不起他们自己了。

    季宣和坐在红枣背上,看着农户辛勤劳作,脸上笑意不由加深了几分。南方之所以繁华富庶,说到底还是单位面积的土地能养活更多人口,西林县就算将所有荒地都开垦出来,和同样面积的南方还是不能比的,气候土质决定了一切,谁来都改变不了。但季宣和能让现有的西林县百姓过得更好,这就足够了。

    季宣和将四个开荒点全都逛了一遍,见没什么不妥,就打道回府。他只能给百姓指点一条明路,至于他们会不会随后跟上,那都是他们自己的事,强按牛头喝水的事,季宣和不会干。春耕早就结束,现在这个时间开荒并不怎么合适,且人选也和他当初设想的不太一样,不过这都不重要,只要能解决百姓的生存问题,无论中间出了怎样的岔子都没有关系。

    季宣和原本打算是分流大村子的农户去开荒,谁想烽火起,城里百姓的生存问题成了首先需要解决的难题。不然若是和平时期,城内百姓生活水平普遍比农户要高一筹,可惜计划赶不上变化,他只好调整方针,优先处理城里糊口都困难的百姓。

    平常时候,县衙的救济能按时发放,现在可不成了。很多百姓都藏粮入户,有能力的不愁吃穿,没能力的在粮价高涨的现在,能买得起的实在不多。需要救济的人数太多,县衙的救助只能是杯水车薪,这样的无底洞是怎么都填不满的,季宣和索性停了救济。实在困难的百姓,就到村长那里登记,由里长每隔一段时间上报县衙,经县衙统一安排,以工换粮。

    六月,阳光开始变烈,照在身上不止是暖意,还带了一丝炎热。农户下地的时间自动调整,大中午的,已经很少能看到田间劳作的身影。打仗打的就是消耗,国力越强,战事就能拖越久,从这点上来说,文昌帝占据了极大的优势。同样的,占据富庶之地的颓势也由他接手,富贵迷人眼,繁华之地的士卒和边关将士一比,明显就弱了几分。好坏参半,如何平衡两者还真是个麻烦事,端看文昌帝的能耐如何。

    打仗才一个来月,一些与战事相关的物资就出现了缺口,供给渐渐跟不上消耗。这样的情况不独独出现在安王的封地,包括文昌帝所属的锦朝在内,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西林县最开始猎物大量充斥市场的情况渐渐消失不见,猎物总量就那么多,闲置壮劳力一窝蜂涌向外围的山林,多次扫荡之后,野兽不是退往深山,就是被捕猎一空,疯狂一阵之后,百姓又得重新寻找生计。

    到了此时,季家庄子和西山庄子养殖的大量牲畜,重新有了销路。虽说与战前不能相比,至少销量没有减少太多。战时能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就已经不错了,别的不能强求太多。西林县土地比较贫瘠,种植牧草却还算合适,对于这两个庄子而言,养殖家禽家畜的收益占的比重不小,肉类能够全部卖出那是最好不过。

    季宣和做主开荒的那四块荒地给了余下百姓们指引,这回不用季宣和多说,有这个意向的百姓临近几个村一起,凑足一定人数,就开始前往最近的荒地开荒。都六月了,现在开荒只能种一些蔬菜,要种管饱的粮食,也就土豆这些根茎植物尚能有一些收获。

    因为已经过了春耕期,这一年就没算在免税的三年中,算是给开荒百姓的一点福利。季宣和看着简略地图上的一块块荒地,不由苦笑几声。荒地再多,那也要有足够的人来开垦,人口不足,那就只能看着它们继续荒着,这事情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该如何还是如何,光想是没用的。

    锦朝已经够好了,工具比季宣和记忆中的要高级一些,人均耕田亩数还算可观。可就算如此,抛开客观因素之外,还有大面积荒地是如何也无法解决的,要是能吸引人口来西林县定居那就好了。

    有人才能发展,在做不到人人能吃饱喝足的情况下,粮食产量就决定了一个地区的繁荣程度。三年多来,季宣和看似延续着以往的政策,实际上改变不可谓不大。这些变化并非一朝一夕促成,都掩盖在一件件平常事务中。都说了人才是根本,西林县人口逐年增长,这是季宣和给西林县带来的最大贡献。现在人们还无所觉,时间长了之后就能感觉出来。

    那年外族入侵,同样是遭遇敌兵的几个州县,人口损失最小的就是西林县,之后最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并且人口还能比遭兵祸前略微增长的就只有西林县。西山庄子的建立,水库的建成,乞丐几近绝迹,最大程度避免了兵祸……桩桩件件,无一不吸引着附近州县贫困百姓前往西林县安居乐业。也是因为人口比较充足,季宣和才想着让百姓去开荒。

    亏得锦朝资讯不发达,延时效应非常厉害,加上西林县只不过是比以前好上一些,还没好到让人们趋之若鹜的程度,这才没引起大批百姓的涌入,要真这样,那就得罪其他州县的官员了。

    护卫队武装逐步到位,那些手艺好,被军队征召的工匠,闲余时间都用来给护卫队制作兵器,农具什么的基本交给他们的徒弟打制,算上之前的库存,顶过这段时间,待将护卫队的兵器武装到位,工匠就有空继续制作农具了。

    除了这些工匠之外,因着季宣和能制作良弓,季家学了这门技艺的下人不在少数,很多弓箭都出自季家人手上。季家人不能白干不是?不一定收钱,至少自己提供材料,包他们制作弓箭时间段内的饮食是免不了的。

    其他兵器都是由专门的匠人制作,拿来糊弄人的木矛之类用来偷袭防卫还成,战场上正面相对就过于落后,很容易被人轻易斩断,每人配备趁手的兵器非常有必要。

    看着校场上排得整整齐齐的一列列护卫,季宣和不由豪情万丈。真是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什么样的人,常混迹军中,豪迈之情溢于言表,特别是列阵出发的时刻,号角吹响,战鼓咚咚,很容易让人热血上头,血脉喷张,豪情顿生。光五百多人全副武装就有这种气势,可以想象几万人几十万人聚在一起,那将是何等的壮观。

    护卫队不是正规军队,兵器可以让工匠制作,铠甲却是不行的,西林县的工匠们不会,只好每人一套藤甲将就一下。护卫队岂止是没有怨言,他们摸着崭新的装备,一个个都透着喜色。真要为了这些让他们当兵,那他们肯定没几人会乐意,像现在这样,不用当兵也能穿戴齐一套和军中制式装备无差的护卫装,能忍住不向其他人炫耀都算是克制的。

    好装备不是摆着看的,每人一身藤甲、一张弓,再加上一把长兵器、一把贴身短刃以及数量不少的马匹,光这些就花了好大一笔银子,亏得费用由大户们各自分担,要是让季宣和来筹备,估计将他的家底耗干了也不一定能拉起这么一支护卫队。

    兵马不是那么好养的,就算是青云卫所,平均战力可能还不及季宣和这支护卫队。只要时间长了,护卫的战力得到加强,那这支护卫队就真正属于精兵一列。如今吗,光有其形,气势还不足,尚不能与精兵相提并论。

    校场上竖着一排靶子,一支支箭矢有序地射在上面。护卫们经过一个多月的训练,不说射的有多准,至少很少有人会在静止靶上脱靶。每个人擅长的兵器都不一样,不可能人人在弓箭上有天赋,那些天赋太差的,只能训练近战兵器,弓箭却也没有放弃。毕竟就算射击准确度不高,若敌对方人数众多,只要他们大致方向不差,那就有他们发挥作用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