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so,最快更新崇祯十六年 !
皇极殿出现着两百年来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一副场景,崇祯皇帝公然训斥着文官之首的首辅大人,首辅只是跪趴在地瑟瑟发抖中,不敢出一言以复。
崇祯皇帝嘶吼着,在发泄着对文官的不作为的不满,崇祯皇帝冷笑道:“怎么堂堂首辅。在大明中枢几十年来,竟然连领兵出征都不敢,你不是动不动就说自己经世救国,怎么现在需要尔等真的为国征战之时,尔等却又不敢?
尔等要是怕死,那些前线的将士,守边的边军,个个身先士卒,个个命悬一线,难道他们就不怕死?难道只有你陈演才知道命的贵?”
朕真是万万没有想到,真是瞎了眼,竟然选出你等这样的首辅。”
跪趴在地上的尘陈演心里是很清楚,自己这个首辅算是当到头了,自己就算不辞去首辅之位,今日之事,怕是也在这满朝之下也抬不起头来,从来就没有出现过,一朝的首辅竟是如此像自己这般,被皇帝训斥得如同一条狗一样。
崇祯皇帝嫌恶的看了陈演一眼:“滚出去,自己闭门想想,然后自己该做些什么自己知道,别让朕花心思在你这种人身上。”
陈演跪倒在地,忍住满心的凄苦,将头顶的乌纱帽摘下放下,整理整理官服,像向祯皇帝最后一半拜,缓缓退出皇极殿,这将是他人生最后一次的朝会,自己接下来就应该识趣儿的主动辞去首辅一职,而陛下也将会不毫不犹豫地在自己的奏折上批下。
可即便如此,自己这首辅的名称怕是真正坏了,若是提起崇祯朝的首辅,都知道像自己这一般被皇帝弃之如履的首辅,真不知道是可笑还是可悲。
朝堂上的人都是兔死狐悲,一个个都是人精,哪里不知道此去,陈演怕是再无翻身之路,想来按照历年来的规矩,次辅蒋德璟晋首辅,三辅晋次辅之位,三辅怕是要又是在六部之中选拔出来。
自古以来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有人腾出来的坑,自然就有人心动不已。
有人想着,借助同乡的力量,通过朝议将自己推向高位,可碍于崇祯皇帝愈发愈来强势,对于这一等高位自然是由崇祯皇帝亲自点出,而有的人则想着倒不如早早向陛下表忠心,哪怕做个弄臣自己也是认了,倒也不虚。
当陈演离去时,崇祯皇帝明白时机已经成熟,便顺势推出了自己的想法:“既然首府也不可,百官之中还有谁愿替朕出征?”
崇祯皇帝问完之后,空荡的皇极殿里荡漾着崇祯皇帝的回音,次辅蒋德璟刚刚正欲站出,崇祯皇帝突然开口打断:“既然百官之中无人愿意,好,那朕亲自出征,朕御驾亲征,朕就不信不能剿灭流贼,既然成祖皇帝能够五次征伐漠北,那阵也可以,朕今日就效仿祖宗亲自带兵剿灭流贼,如若不然,朕何以面对天下百姓,朕何以做天下人君父,朕如何面对列祖列宗。”
瞬间一颗炸弹在整个朝堂炸开,御驾亲征,这是一座200多年的朝堂上所有人都不敢提的,无论是何等情况,就是日后崇祯皇帝在城破之际,也从未有人敢动过这等念想,一旦动了这种念想,那就相当于自绝于世,要在朝堂之上被活活围歼至死的啊。
英宗御驾亲征期间,军务大事皆由太监王振监军决定,正是由于不懂军事的王振瞎指挥,才导致了皇帝被俘这种贻笑大方的尴尬事。
八月二十三日,朝堂上,大家正在筹划如何应对内犯边境直逼北京的瓦剌蒙古,忽然右都御史陈镒上奏,请求诛杀王振全族:“振倾危宗社,请灭族以安人心。若不奉诏,群臣死不敢退。”
面对廷下慷慨陈词的群臣,当时还是监国的代宗皇帝很是慌张,一时也拿不定主意,于是表示改日再议,然后就要溜走。
群臣哪里肯答应,于是纷纷涌上去,直接堵住代宗皇帝,表示今天必须有个结果来。
代宗皇帝瞧这阵仗,不答应是结束不了的。于是便让太监金英传旨,命锦衣卫指挥马顺前往王振家进行抄家。
本以为事情已经过去了,但是堂下忽然有人大喊,:“马顺是王振党羽!不应该让他去!应该让右都御史陈镒去才对!”
传旨的太监金英也想赶紧结束了此事,催促着百官赶紧离去。谁知这下触了霉头,有气没处撒的群臣上去就要走金英。太监金英慌慌张张得跑掉了。
锦衣卫指挥使马顺平时仗着锦衣卫和王振党羽的身份,习惯了飞扬跋扈颐指气使的马顺直接就呵斥百官,让他们速速退下,否则锦衣卫就要动手了。
平时这种情况下,百官理论上应该就要退下了。但是今天并没有人走,已经处于疯狂状态的百官们,就如一桶干燥的火药,稍微一个火星就或被引爆!
引爆这桶火药的人是户科给事中王竑。只见他突然起身向前,挥起手中的笏板,照着马顺的脑袋就是一板子,厉声道:“平时你仗着王振袒护作恶多端,现在王振倒台,你还敢猖狂!”
堂下群臣先是一愣,然后人人奋起,对马顺拳脚相向,史书里记载愤怒的朝臣甚至咬下了马顺的一边脸颊!
堂堂锦衣卫指挥使,被当堂打死!
朝堂之上,那些平时之乎者也的读书人,此刻每人都衣冠不整,双眼通红,怒拳紧握。甚至连七老八十的老臣也颤颤巍巍的挥拳动手。
代宗皇帝哪里见到过这种血案,看着堂下被打死后血流满地的马顺的尸体,吓得脸都白了,呆在当场一动不动。
这些杀红眼的臣子将目光投入到龙椅之上的代宗身上,代宗皇帝当时就几乎差点儿撒尿了,率先表明了态度,高度赞扬了百官们这种行为,是对恶势力的斗争,是对以王振为首的奸臣集团祸国殃民行为的正义之举,这样才使得百官放过了代宗皇帝。
所以,当崇祯皇帝提起御驾亲征这一事时,即便是蒋德璟等人也目光投向了御座边的王承恩身上,整个文官集团都将眼神聚焦在了这位不显山,不漏水却又无法敢忽视的内相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