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狂士楚歌

笔趣阁 www.bqg.so,最快更新[三国]得罪魏国全员后我走上了人生巅峰 !

    领着一队卫兵进来的人是曹洪。

    曹洪为丞相曹操的从弟, 深受器重。但他极少出入宫中,如今竟敢率军冲入天子的前殿,要么出自曹操的示意, 要么是曹操那边出了大事。

    结合他刚才的那句话, 郑平哪能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丞相遇刺?”

    在史书中死于董承事泄那一年的董贵人,如今还好端端地跪在地上, 惧怕地拉着天子的衣摆:“妾冤枉, 请陛下救救妾。”

    刘协无奈而为难地叹了口气, 转向来者不善的曹洪等人:“丞相目前身子如何?这当中是否有什么误会。”

    “丞相吉人天相,万幸只受了皮外伤。可那刺客用心险恶,竟在刀锋淬毒,欲置丞相于死地。我等追踪刺客身份, 所有线索竟指向宫中;又在伏府搜出伏后、董贵人与伏完的密谋信件,特来向陛下请示,诛杀这两个谋害忠良的毒妇。”

    伏完四年前便已病故, 其子伏典承爵。密谋的信件关乎性命, 时隔四年竟然没被焚毁,不由让人怀疑信件的真实度。

    当然, 也有可能信件送到伏府后,被某些有心人特意截取,用来要挟伏后等人。结果时运不济,正巧碰上曹操被人刺杀之事,搜查之下,整个伏府都无法脱罪。

    刘协清醒地知道这一点。可他在朝中的势力已近乎于无,哪怕猜到这件事有曹操借题发挥的成分,也没办法硬气地与曹操对抗:

    “信件在何处?皇后与贵人想来淑顺,怎会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

    曹洪道:“臣知陛下一时之间难以接受, 然而证据确凿。此为密信之一,请陛下过目。”

    刘协接过,果然是皇后的笔迹。

    他沉默了数息,艰难道:“丞相欲如何处置皇后?”

    曹洪回道:“丞相伤重,又知刺客乃伏后所派,哀痛不已。丞相不敢责怪伏后,只将实情上报给陛下。陛下得知此事,无比震怒,废皇后之位,囚于掖庭之中,又赐董贵人毒酒,斩伏家满门……”

    已被安排得明明白白的刘协显出愠色:“便是皇后曾写过怨怼之信,此次刺杀丞相的也未必是皇后。此事尚有疑点,怎可如此轻率?”

    曹洪拱手行礼,面无表情道:

    “如此毒妇,连朝廷重臣都敢随意谋害,只怕心大得很。今日敢派人刺杀丞相,焉知改日不会刺杀皇子、皇女,乃至圣上?”

    此语暗含的威胁之意让刘协惊怒不已,他欲发作而不得,只得颓丧地转过身,抽出被董贵人捉住的衣摆,不再看她。

    董贵人惊恐难当:“陛下!”

    曹洪一挥手,立即有卫兵冲上来,将董贵人一把拉起,往外面拖。

    “陛下,陛下!”

    哭喊声只持续了几息,就变得模糊不清,似被外头的人堵住。

    刘协背对着殿门,却是侧对着郑平,正好让郑平看见他泪流满面的侧脸。

    郑平一直垂袖站在原地,并未表态。

    外面的声响渐低,郑平仿佛没看见刘协的失态,淡然道:“陛下想来无暇闲谈,恕臣先行告退。”

    刘协蓦然转头,勃然道:“汉室衰微,天子受辖,君臣之纲崩裂。如今逆臣胆大包天,谋害千秋,卿为有志之士,汉室封的县侯,竟如此无动于衷?”

    刘协说得悲怆凄凉,情真意切,郑平却无动于衷。

    曹操不是坑害社稷,只为了满足自己私欲的十常侍,不可能因为伏后的一两句怨怼之语,或是为了推亲女上后位就大张旗鼓地为她定罪。

    今天的事显然没有明面上那么简单,伏后定然是谋划了什么,踩到曹操的底线,这才让他毫无预兆地用数年前的信当物证,给她盖上谋害重臣之名,一举论罪。

    而刘协,能在董卓等人手下安然无恙,并且在史书中活到最后,成为少有的被善待、活得最久的亡国之君,显然也不会是简单的角色。

    今日曹操被刺一事,未必真的与皇室全然无关。

    郑平心中透亮,对刘协的这番质问完全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听过就忘。

    “臣哀陛下之痛,怎会无动于衷。”

    下一刻,刘协眼睁睁地看着面无表情说出这句话的郑平从怀中取出一只装有褐色消暑药汁的陶瓶,倒了几滴在自己的眼睛下方。

    “——臣已流出血泪。”

    刘协:“…………你给朕走。”

    郑平从善如流地离开。

    郑平离开后,刘协表情冷漠地随手抹去脸上的透明液体,哪还有什么眼泪。

    为他纳凉的小黄门上前,小声道:“陛下,曹操父子都命大地活了下来……经此一役,他们已有防备,只怕再难得手。”

    “无妨,再等一等。”

    郑平并不知他走后皇帝与小黄门二人的对话。他去丞相府谒见,进入内堂的时候,曹操正躺在榻上看书,敞开的深衣内包裹着细腻的白帛,透出些许血色,竟是真的受伤了。

    许褚坐在榻边守侯,如怒目金刚,不许任何人靠近一步。

    郑平在距离较远的地方停下,行礼问候。

    曹操也没有如往常那般叫他靠近一些,以示亲厚,默认了这个距离,问他:“天子找你说了什么?”

    “不过是一些家常之语。”郑平随口道,没有提及刘协的那两句质问与对荀彧的慰问,“听闻丞相遇刺,刺客可寻着了?”

    “不过是宵小之辈,已尽数落网。”

    曹操脸色有些难看,他没想到刺杀他的还是从青州带过来的老人。

    若非为了巡查民情,只带了部分亲卫至城外乡野之处,又遇上劫匪,让许褚稍离了片刻,背叛他的亲卫也找不到机会乘机砍他一刀。

    那刀上还涂了猛烈之毒,幸而伤口不深,曹操又果断剜去切面的血肉,涂上随身携带的止血药粉,未必能平安归来。

    险死还生,怎么不叫曹操震怒?而更让曹操气恨的是,回来没多久,就听到儿子曹丕也被暗算的消息。

    听到曹丕也在同时出事,郑平突然生出一股强烈的违和感。

    “丞相是否已经查出幕指使者是谁?”

    “已有少许头绪,然则线索中断,尚不能确定主谋。”

    “信件与找着的线索,可否让衡一观?”

    曹操已将递上的资料都看了一遍,牢记于心,因此并未拒绝郑平的要求,让人把东西交给他。

    郑平翻阅了第一遍,确实如曹操所言,在顺着线索往后查的时候,在中间一个部分被截断,抹去行踪,无法确定幕后主使。

    这不但说明幕后之人的谨慎与果断,还说明他的势力不可小觑。

    能有这份能耐的,唯有世家与皇族。如今皇族式微,曹操便将怀疑的目光投在世家身上。

    世家之患确实非同小可。

    刺杀之事一过,只怕曹操会对一部分反对他的世家名士出手,敲山震虎。

    郑平正因为孔融等人而生出几分忧虑,忽然间,他留意到一条信息的巧合点,不由又从头看了一次,心中生出一个大胆而略显荒谬的猜测。

    曹操留意到他往回看的动作,开口询问:

    “可曾发现了什么?”

    郑平只是道:“线索不明朗,重头来过,看看有何疏漏。”

    又翻了一遭,郑平没有说出自己的猜测,只将结果定义为与曹操等人如出一辙的“线索中断”。

    郑平向曹操要了块白帛,在淬毒的刀上抹了一记,把白帛装进竹匣,离开曹操的所在,去后院看望曹丕。

    曹丕没有受伤,仅是落了水,此刻正在屋中饮用驱寒的汤水。

    让郑平意外的是,郭暄竟然也在,坐在曹丕榻前,面上是清晰可见的关切。

    见郑平被仆从引进院子,郭暄连忙出来迎接。

    郑平来不及询问郭暄事由,与她先后进屋,问曹丕道:

    “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曹丕与郭暄对视了一刹,将前因后果如数说来。

    原来郭暄用以狩猎的短弓损坏,准备找工匠打造一件新的,曹丕知道后,主动请缨帮忙挑选材质。两人一起去找工匠,被工匠用“查看样式”的名义请入地窖,结果遭到埋伏。

    曹丕的侍卫有半数被困在地底,另外一部分被杀手牵制,曹丕与郭暄一边应敌一边撤退,那些人大概也没想到不但曹丕剑术高超,连郭暄这个“弱女子”也精通武艺,不慎失手,让二人逃走。

    最后付出的代价是曹丕落水,损失了几个侍卫,正主平安归来。

    郑平又问了几个细节,问曹丕幕后之人是否有眉目,得到否定的答案后,他宽慰了曹丕几句,准备带着郭暄离开。

    郭暄似有再留之意,但见郑平已说出辞别的话,她没有开口拒绝,温声让曹丕好好休息,自己跟着郑平离开。

    等郑平与郭暄回到家中,郭暄略一迟疑,便对郑平袒露她对曹丕的心迹:“我与子桓相交多年……彼此心慕,愿为新妇,相携白头。”

    郑平不免讶然。郭暄多年来顶着外头的舆论,一直坚持自我,未改变不婚假的初衷。后来即便是她对曹丕有了点好感,也只是与曹丕保持一定距离的友谊,从未提起嫁给曹丕的想法。只半天未见就改变了多年来的坚持,不得不让郑平生出少许惊讶。

    然而转念一想,他就明白郭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改变。

    “是因为这次的暗算?”

    郭暄点头:“丞相位高权重。子桓为丞相如今的嫡长子,似今日这般的危机只会更多。而今侥幸无事,若有一天……”

    她咬了咬染了海棠色的唇,凝重道,

    “若能相伴左右,与他同进同退,总好过远水近火,有心无力。”

    郑平道:“你若只是为了他的安危,可在家中寻几个可靠而优秀的剑客与幕僚,不必牺牲自己。”

    素来聪慧豁达的郭暄不由红了脸:“倒不全是安危之故……”

    听到郭暄的真正心声,郑平不好再逗她,收了玩笑之意,想起在后院休憩的郭氏:“只怕阿母不会同意。”

    郭暄也知道郭氏对曹家人的态度,面上薄红尽退,郑重道:“丞相势重,姑母有所顾虑也是应当……此事我亲自去与姑母说,阿兄勿要担心。”

    郑平应了一声,与郭暄就此分开。他先去找李进帮他查一些事,又找上谢诸,把从曹操那带回来的,擦过毒刀的白帛交给谢诸,问他能不能分辨出上面的是什么药。

    谢诸小心地嗅了白帛上的气味,又提起白帛去后院找了只鸟雀研究,不久后面色异样地回来:

    “这毒不一般,若非曹操当机立断,只怕要受一番苦头。”

    “受苦头?”郑平重复着,迅速捉到重点,“莫非不致命?”

    “确实不致命,但若是毒入肺腑,只怕会头脑晕眩,四肢渐僵,不良于行。”

    会让人晕眩,影响思考并有导致瘫痪的可能?

    郑平心中的猜测变得更加凝实,他向谢诸问道:“此药非寻常所得,谢兄是否听过此药之名?”

    其实他更想问的是这药的来源。但他没有直说,谢诸也给了否定的答案。

    “只是说起这晕眩与四肢渐僵之症……听闻某位辅国将军亦曾有类似的症状,在床上躺了数月,染疾而亡。”

    谢诸喜医,对各种传闻中的疑难杂症都有关注。他口中的这个辅国将军,郑平恰巧也知道。毕竟同处一城,又曾经共事过,自然对对方得病的传言有所关注。

    这个辅国将军不是别人,正是伏皇后的生父,不其侯伏完。

    如今得知这毒药能够带来的症状竟然与伏完生前的病症相似,郑平愈加察觉今日之事所潜藏的汹涌,为脑中那个荒谬的猜测补全得更加细致。

    今日刘协找他过去,恐怕并不是为了劝他尽忠,而是另有目的。

    而往年一些令人想不透的变故也有了解释。郑平原本以为这里是平行空间,又被连锁效应影响,许多突发事件与史载截然不同。可如今一想,那些不同或许并不是因为平行世界衍化而成的变数,而是因为人为。

    郑平想再次进宫核实心底的猜测,但他没有急着前去,而是让人备车,送他去荀彧的住所。

    郑平离开住宅的时候,郭暄正与郭氏诉说自己已然改变的想法。

    郭氏几次相劝,见郭暄执意为之,哪怕日后再无安宁,被辜负了也不会后悔,她长叹了口气,去自己箱箧的最底层翻出一个褐色瓶身蓝色布盖的陶瓶,递给郭暄。

    郭暄奇道:“姑母,这是……?”

    “若他负你,将此药投于饭中,三年后自可解脱。”

    郭暄起先还没明白郭氏这句话的意思,等逐渐回过味,她不由白了脸,不敢置信地看向郭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