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承明之治 > 第44章 再邀商贾

第44章 再邀商贾

笔趣阁 www.bqg.so,最快更新承明之治 !

    活版印刷术想必不用作者赘述,大家也知道。首要说一下,李承乾降低铁的熔点,同时打算锻造钣金甲和马蹄铁。

    古代人即使利用风箱、木炭等冶炼工具,也没有办法让铁的温度达到2000度左右,因为冶炼的技术还是有限的,特别是增加氧气含量。中国的冶铁术略晚于西方,而西方用燃烧木炭的方法才能使铁的温度达到1200度,这几乎是当时能够达到的最高工艺温度。

    但是冶炼生铁的技术要求铁是处于液态的,可当时所能达到的1200度工艺温度却不能使纯铁变为液态,因为铁的熔点是1535度。但是古代人们利用聪明才智,在铁中溶入硫、磷、硅、锰等溶料特别是加入碳以后,可以使熔点降至1150度左右,只要选取了适当的器皿和工艺,就可以得到液态生铁。

    第一介质淬火。把烧到温度的工件往水或油里一滋,就可以。

    第二是双液淬火。用不同的液体淬火,綦毋怀文在造宿铁刀时,浴以五牲之溺,淬以五牲之脂,就是盐淬、油淬的双液淬火。这种淬火产品,硬度合格还是其耐磨和弹性也很好。

    第三就是敷土烧刃了。技术本质上还是单一介质淬火,工件外不需要淬火的部位加了含碳泥土进行包裹,需要淬火的部位一般有一层薄的膏剂,通常含有大量的碳氮成分,等膏剂干后,进行淬火。这种做法在唐时还有,之后失传。日本则一直保持了下来。

    因此,古代在技术有限的条件下,运用智慧巧妙的弯道超车,做到了熔铁为液的壮举。随后,就是水锥,运用渭水流水量带来的势能,形成锻造捶打动能,详细的作者也不多说,网上就有,清朝时期出现了水利锻造,汉朝就出现了许多水利设施。利用泥沙制作的制式化流水线,将铁水融入做好的泥质模板内,就可以迅速大批量的制作钣金甲,以及马蹄铁,当然,后续少不了一定的打磨。

    钣金甲就是大家平日里俗称的板甲,但不是说就是全身板甲!那玩意只有骑士老爷才穿得起,通过熔炉和水锥以及泥范的综合运用,大批量生产胸甲、臂甲、腿甲等等,把身体各部位拆分开来,制作不同部位的板甲,并不算难。

    至于所谓的锁子甲,那玩意实用性不咋地,而且费时费力造价高昂,性价比不成正比。还有有关纸张的情况,在唐朝造纸行业可谓是盛况一时。隋唐五代时期,我国古代封建文化高度发展,造纸技术亦相应提高。对造纸原料处理增强沤泡措施,然后用碱水蒸煮,能比较好地清除胶质。臼捣原料也更加精细,加大了纤维的分散度,经搅拌后,纤维交结紧密而且均匀,故纸的质量又比以前提高。

    早在唐代,成都产麻纸已冠绝天下。浣花溪边,集中了近百家造纸作坊。唐代,蜀纸乃是皇家贡品,尤其是成都麻纸,被指定为朝廷公务专用纸。唐末王公贵胄写诗作画,都花费重金从成都购买蜀纸。

    成都纸家深刻影响了我国的造纸业。据史书《新唐书·地理志》的记载,唐代贡纸的地方很多,有常州、杭州、越州、婺州、衢州、宣州、歙州、池州、江州、信州、衡州等。

    因此,大唐虽然缺纸,但是不缺造纸的。而造纸技术呢,也没啥好说的,因为古代最便宜的就属蔡侯纸了,但那玩意放在唐朝也不是一般人家能用的。没有化学技术的古代,搞个屁的漂白洗涤二次回收废纸。

    至于我国的采矿术,那倒是更没啥好说的了,几乎除却现代化机械科技出现外,曾今我国的采矿术种类繁多,针对各类情况的矿床矿洞等等,深挖入洞都是常态,都有详细的方法和技术了。

    李承乾要做的很简单,开设产业,吸纳就业者,逐渐将所有产业铺设起来,形成咸阳当地的市场规模,和对整个大唐市场的对接,形成贸易规模产生经济效益。说简单点,造东西创造财富,之后搭建内需市场和外需市场,不断扩大内部市场经济规模还兼具从外部大市场牟取利益维持可持续发展。

    李承乾聘请了数位从事酿酒行业的师傅,将详细的古代蒸馏技术教给他们,以府库支撑开设大规模酿酒厂。自古盐铁专卖,唐朝并没有实施,至少唐初没有垄断。但酒这东西,可是古代供不应求的奢侈品,因为它需要粮食。古代粮食本就珍贵和稀缺,不可能大规模量产,因此李承乾眼下的目标乃是隔壁长安的那群勋贵世家大族。

    至于后续扩大规模,需要等到马铃薯的产量上来后,一定程度解决了粮食供给问题,才能考虑为民间提供高度数酒水。主次有序,不能乱了。至于马铃薯的酿酒工序,古代能做,但做不到现代的精良,出来的酒水也不如现代化的好,但对比古代的酒,还是算得上佳酿了。

    制曲:一杯美酒的诞生历程里,至关重要的便是这头一步——制曲。曲为酒之骨,古人酿酒制曲的重要原材料便是谷物。刚发芽的谷物中会产生大量的酶,这种酶可以将谷物本身的糖化成糖分,在之后的发酵过程中,再转化为酒精。而发霉的谷物,同样也可制曲,曲霉当中的淀粉酶也会糖化谷物中的淀粉,成为制曲的重要环节。

    发酵:不同的酒曲酿造出来的酒风味相去甚远,但不管酿造黄酒白酒还是果酒,发酵是必经的过程。将酿酒所用的谷物先浸泡一整日,浸泡之后,再用锅炉蒸煮。此时厨房内满室谷香,叫人垂涎欲滴。再在冷却后的谷物中加入谷壳,拌入酒曲,便开始入池发酵,静待时光酿造一段谷物的传奇。发酵的过程讲究一个“准”字。谷物浸泡的时间要准,蒸煮谷物的火候要准,加入谷壳与酒曲的配比要准,发酵的时长更是要准上加准。一个发酵的工序做完,酿酒师傅们往往要忙出一身汗。

    蒸馏:没有现代蒸馏科技,古人的蒸馏方式非常朴实无华。将发酵完的谷饭上锅蒸馏,蒸馏出的头一道酒却往往不能用,还需要再进行发酵,再进行蒸馏。在这个过程中,酿酒师傅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时光与温度给予  酒一次又一次的蜕变。在蒸馏的过程中,发酵往往伴随其左右,耗时长、工序繁复。每出一道酒,酒中的浓烈的谷物便要柔和淡化一分,直至终了,不偏不倚,既有那一口足以萦绕口腔的谷味,又不失陶醉味蕾的那一份属于酒的醇和。

    蒸馏技术出现在我国的时间,众说纷纭,有说汉代、也有唐代、更有宋代。因此,这里就不管三七二十一,蒸馏技术没有扩大传播,那就由李承乾借用一下。例如,始于唐代的说法是白酒始于唐代有诗词为证。如白居易的"荔枝新熟鸡寇色,烧酒初开琥珀香。"雍陶的"自到成都烧酒熟,不思身更入长安。"显然,烧酒即白酒已在唐代出现,而且比较普及。

    从蒸馏工艺来看,唐开元年间,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有"甄(蒸)气水,以器承取"的记载。此外在出土的隋唐文物中,还出现了只有15~20mL的酒杯。由此看来,在唐代出现了蒸馏酒是毋庸置疑的。但眼下是贞观,距离开元还差多少年呢,到开元还要等武则天把老公家嘎嘎乱杀几千人才行。

    以上,就是李承乾目前的部署和安排。活版印刷术、熔铁、水锥锻造、制式化泥范、蒸馏酒、开矿等等,就是咸阳县如今起步的基础产业链。至于马铃薯,还早着呢,起码还要等个一两年,咸阳县才有足够的幼苗大规模种植,四五年才能推广开来,七八年才能在大唐普及开来。

    但这些,需要有人来经营和维持,因此,李承乾再一次召集了昔日在征讨吐谷浑的那群商贾大家。这一次,他们许多家都是家主亲自来临,他们见识到了李承乾这位太子爷,说话算话,而且他们的产业已经在吐谷浑地区开设,形成了规模,这是实实在在的利益啊!

    在古代,对商人歧视和贬低乃至防范,遇到李承乾这种太子爷,简直是他们商人的福分!换你,你能不伤心吗?不感激涕零吗?

    李承乾在咸阳县的一家酒肆内,包了一个场,这次来的商贾有点多,大概二十多家,这财力可不容小觑。李承乾拿着酒樽,站在高处,众人纷纷翘首以待。

    “诸位,此次孤召集诸位,自然是有新的路子,孤也不和诸位废话,毕竟俗话说得好,时间就是金钱。眼下,咸阳县孤说了算,因此孤打算把咸阳县打造成为一个商业化的县城,扩大各类产业,随后组织一个商贸组织负责对外兜售咸阳县内产出的各类商品。”

    “自然,孤需要诸位帮帮忙,孤给诸位规划好的产业,诸位听从命令妥善经营,事后自会有收益。按照诸位所占产业和店铺,咸阳官府与诸位按照比例分红便是。孤只有一个要求,听话。孤先把丑话放在前面,能给你们,也能随时收回。不听话,牟取不该牟取的利益,孤这把刀子恐会无情。”

    “孤说完了,接下来诸位可以自行考虑。不愿者,可自行离去,孤也不做强求。至于之前征讨吐谷浑时,协助唐军的商贾们,暂且留下,一码归一码,孤当初承诺的馈赠不会忘记。”

    最终,离场的有八家,剩下的是十三家。其中,协助过征讨吐谷浑的商贾,就有七家。

    “首先呢,是针对七位之前对我唐军施以援手的几位。孤当初承诺过,吐谷浑地区优先开设产业、朝廷外放订单两个馈赠,眼下第一个实现了,第二个也快了。现在,孤可以把第三个馈赠告诉诸位了,诸位从家中选出一名并非继承家业或是有其它安排的子嗣,孤东宫缺少太多人手,孤需要对他们培养一段时间,事后委以重任。”

    一位锦服老者:“殿下,自古商人不可入仕,此举恐会遭人非议啊。”

    李承乾点头:“非议常有,孤不惧之。诸位按照孤的吩咐来即可,此次诸位再一次响应孤的邀请,孤自会给予一二偏袒。若非大是大非,孤自会记得诸位的恩惠。可懂?”

    “我等,多谢殿下大恩!!太子千岁,千岁,千千岁!!”

    李承乾摆了摆手:“接下来,孤会详细的安排产业和规划。希望诸位,能够多加协助,事后孤也不会亏待诸位。但还是那句话,不可作奸犯科牟取不当之利。”

    “但凭殿下驱使,绝无怨言!”

    李承乾的安排很简单,首先是有功七家,在吐谷浑开设好作坊,就地采用白叠子制作冬装,减小运输损耗。其次,咸阳需要开设相关作坊,因为冬装需求大,七家商贾两个地区开设也得好几年不停的赶工才能达标。

    随后,咸阳的产业安排,十三家商贾需要抽调一名代表,作为咸阳市场监管局的常驻理事会成员,负责督促和监督各家在咸阳下辖的各家产业,同时负责统筹管理市场的数据,相当于半个编制人员。

    五个月后,李承乾的部署都安排下去了,咸阳县城内规划了一条商业街,重整了咸阳县城内错综复杂的商铺,乃至活版印刷作坊、炼铁厂、铁匠铺、酿酒厂都投入了生产。

    借由这些商贾的协助,从各地采购所需的纸张、铁矿石、各类材料、工具等等。而府库的支出,也是一举创下新高,令县丞糜顾景苦不堪言,多次向李恪申诉。

    李恪在糜顾景的再三抱怨下,不得不向李承乾反馈府库的问题。李承乾对此,则是一副淡定神色,完全不慌。李承乾召集了市监局的十三家理事会成员,令他们以自己的能力去宣扬咸阳酿酒厂的佳酿。

    李承乾送走了他们,随即淡然道:“是时候了,该回长安了。”

    李恪疑惑道:“大兄,可是长安有什么消息吗?”

    李承乾笑了笑:“临近年关了,子女岂能不归家看望家中老幼?近些日子,你也操劳的挺多的,许多事情有你盯着,孤也放心。明年开春,就该准备扩大土豆的种植了。”

    李恪点了点头:“是,臣弟明白了。”

    随即,李承乾带着李恪去找了李渊。李渊这段时间瘦了许多,以往发福的身体如今显得瘦削了许多,整个人的精气神都不一样了。因此说,心病还须心药医嘛。

    “要回去了?”

    “是,爷爷。临近年关了,咱们爷孙也该回去了。毕竟,落叶归根嘛。”

    李渊爽朗一笑点头答应:“行!高明你开口了,肯定有打算,爷爷听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