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盛唐发动机 > 第一六三章龙窑

第一六三章龙窑

笔趣阁 www.bqg.so,最快更新盛唐发动机 !

    3人到准备去孟津渡登船去长安,出了洛阳东门,远远的看见如同大号蜈蚣一样的怪车在装货物。张仲坚说道:”去问问,这是什么,做什么用的。“

    一个随从来到火车皮前:”大兄弟,这是啥啊,好大啊,像蜈蚣一样,难不成是蜈蚣精吧?“

    一个装卸班的中年人说到:”这是货车,不是什么蜈蚣,也不是什么精。“

    随从好奇的问道:”这货车能运多少东西啊?这么大!“

    中年人说到:”这货车多时候可以挂20节车厢,装个2万担应该不是问题。“

    随从被惊呆了,2万担,那是多少东西啊?这么拉动啊:”那要多少马来拉啊?“

    中年人被随从的话逗笑了:”马拉?马拉的动吗?前面有火车头,跑起来又快又稳。“

    随从最终问出了问题:“这车去长安的么?我们可以不可以坐么?”

    中年人说道:“这是货车,你去长安,那边有客车,比这车舒服多了,价格也不是很贵,而且速度又快。何苦爬这车?”

    随从问到哦:“去长安客车要多少钱?多少时间能到长安。”

    中年人想想说到:“去长安大约4元吧,明天早上坐车,吃晚饭的时候就能到长安。”

    随从谢过中年人,回到张仲坚的身边,把问到的事情和张仲坚一说,

    4元?2贯?好便宜,这速度可是真快,早上起来在洛阳,晚饭在长安吃。张仲坚一边盘算,一边往车站售票处走去。火车站售票处前,排队排的整整齐齐的,但也有人去插队,被军伍退下的老兵,拉出去一顿教育。

    但也有人自持天潢贵胄的家奴,非常横,结果是去了美洲,因为这是皇帝的私产,不容人撒野。其实是吴怀斌早就预料到这情况,谁都想自己拥有特权,拥有特权的人就乱用特权。吴怀斌在建立客运站的时候,就要求对插队,黄牛重点打击。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但总有些人不信,结果的可想而知的。可以这样说,洛阳火车站的次序是血和泪堆积的。

    张仲坚登上火车,找到自己的位置,稍微等了一会儿,一声汽笛声后,火车慢慢的启动。张仲坚没有观察外面的景色,他现在完全陷入自己的斗争中,是归附,还是走?抵抗是不大可能的,见识过吴怀斌的水战,他不认为陆地上就能抵挡兵锋。

    这次到大唐,主要的事情,已经办的差不多了,要买的物资已经买了,不该得罪的也得罪了。他那天下老子第一的性格也该不了,改不了,那就继续吧,继续往南走。这次到长安和二弟道个别,也许以后再无相见之期了。

    吴怀斌带着卫队来到新平镇,第一件事情就是把新平镇改成景德镇,随着改名申请的,还有就是请李二派来烧陶高手,对瓷器来说,吴怀斌只是懂一点皮毛,在瓷砖厂的工作,只能是

    瓷砖,对瓷器没有多少帮助。但一些设备还是知道的,比如磨碎机,大石碾子,转盘。

    杨奎带来的7千人里有木工,石匠,泥瓦匠,铁匠,说难听的他们就是一个封闭的小社会,这比吴怀斌在白塔塘弄纸厂来的时候,人才雄厚许多。没有技能的砍柴,挖高岭土,或者协助石匠打巨碾,有技能的做各自的事情。

    整个景德镇高速运转了起来,每天都在变样。龙窑起来,圆窑也起来了,窑厂连接高岭土矿的铁轨,码头。一切都在建造,吴怀斌发现人手还是远远不够,李二调集来的1000多烧陶高手,也只是杯水车薪。

    吴怀斌在长长的龙窑前面,看着龙窑装窑。龙窑一般都是随角度30度斜坡修建,每条炉长度不一样,有几十米的,也有数百米的,为保持炉内温度一致,每隔10多米,龙窑两侧交替加一个炉门。每当开烧的时候,远远看去像一条火龙,所以才叫龙窑。龙窑一装就是几万件甚至几十万件瓷器,所以一般只生产常用的民用瓷器。

    圆窑是烧制高端的瓷器,高端陶瓷对温度要求很高,需要时时刻刻注意火候,哪怕是最厉害的师傅掌控火候,高端陶瓷的产品的成功率也不过30%,而进贡的官窑却是千里存一,万里挑一,否则,怎么会买几千万,上亿呢?

    吴怀斌对高端的瓷器一点兴趣都没有,那东西虽然金贵,但对民生没有多少好处,更何况吴怀斌是拿这东西去海外换钱。

    这次装窑是实验性质的,2万多件瓷器,里面一半没有施釉,一半已经施釉,而且大部分都是碗碟,花瓶之类的比较少,一是陶工转到瓷器,一下子没有适应手生,一个是花瓶之类的装饰品,还没有发明,贸然生产多了会造成资源浪费,更何况,现在技术并不成熟。

    龙窑装了一天才装满,吴怀斌一直守在边上,不是他有责任心,而是他实在没有办法离开,毕竟龙窑是第一次出现并且使用。

    天黑了下来,窑门用耐火砖密封后,长安来的老窑工在龙窑的窑头摆了祭案。祭案上摆着,鸡,肉,鱼,以及枣,橘子,柿子等水果。老窑工在祭案前,点了2两柱香,嘀嘀咕咕的开始说了,吴怀斌很想听清楚老窑工说什么,发现一个字都听不懂。说了十多分钟后,老窑工把香递给吴怀斌。

    吴怀斌本来不想参加这样的祭祀,但那老窑工的年龄实在太大了,比吴宪诚还要大。更让吴怀斌不好拒绝的是,他是宗师级的老窑工,李二筛选的时候,不愿意他再担风险,到底景德镇还如同蛮荒之地。谁知道这老家伙非得带着一家老小来到景德镇,这个人情就欠大了。

    吴怀斌接过香,在祭安前,摆了几拜,然后把香递回给老窑工。老窑工把香插如香炉,仰天长喝:“点……火……”悠长而高亢的声音穿透整个窑厂。窑头上的炉门内堆了松树木柴,为一次点火成

    功,松树木柴上面浇了油。一根小松枝在祭台的蜡烛上,点燃后,缓缓在放进炉里,火焰开始升腾。

    为加快炉温升高,个个窑门都在加柴。也不知道为什么,是方便装窑,还是逃避天上神仙的窥视,在夜晚开始烧窑。这龙窑长约150米,两侧多达20个窑孔,在夜晚中,像是一条火龙在飞舞,也许这就是龙窑的由来吧。龙窑从商代就开始出现,但一直比较短,到唐朝后期才增长。

    瓷器,从东汉就出现了,但真正成熟的大规模生产瓷器出现是唐末,到宋朝时开始成熟。唐初,瓷器没有得到大发展,只有当粗糙的陶器的一个补充,制作相当的简陋,这根本没有办法拿出去换钱。

    窑烧了7天,其实在4天后,窑工们就有意识慢慢的降低窑内温度,第七天的时候,老窑工让人把窑门打开通风。一边请来吴怀斌一起看结果。

    龙窑降温时间需要相当长的,直到下午太阳开始西斜的时候,窑里在进的去人。吴怀斌是做过出窑工的,早让人准备了多层棉布手套,厚实的工作服,还有加盐的温开水。

    窑工们把一个一个耐火的盒子抱出来,老窑工向一个出窑工招手。那个窑工把耐火盒子拿到老窑工面前,吴怀斌知道,这是一个装盘子的盒子。窑工把盒子打开,一个白色微微带红的盘子呈现在老窑工面前,老窑工颤颤巍巍的拿出白色的盘子。太完美了,这是对于老窑公来说,但对于吴怀斌来说,这只能勉强换钱。

    对于民用的,只要不是开裂,没有很大的瑕疵,就算是合格的商品。一万多件的瓷器,按照吴怀斌估计有个8千件成品的就不错了。可是第二天报上来的,有1万件合格的瓷器。而没有施釉的瓷器胚报废率也只有1成左右。

    老窑工乐的合不垄嘴,这产品是他见所未见,他烧过唐三彩,烧过青瓷,但没有见过这样白的单纯的瓷器。但看见吴怀斌并不热心,而且心不在焉的,于是好奇的问道:“王爷,怎么不满意这次产品?”

    吴怀斌耸耸肩说道:“没有满意不满意的,拿出去换钱而已,老徐,你发现没有,这微红的颜色,不太好啊,不想再让他白点?”

    徐老窑工拿起盘子,仔细观察,白色的玻璃质里透微微红色,疑惑的问到:“这是怎么回事?”

    吴怀斌淡淡的说:“那是高岭土里有铁成分,只要碾碎后,用强磁铁吸走铁,就会更白。”

    徐老窑工问题是无意识的问,他没有指望吴怀斌能给他一个满意的解答,毕竟这个时代,玩化学的都是那些牛鼻子老道,那是属于神鬼的领域,他没有想到吴怀斌居然懂。

    成功的人大多都是一根筋的,认准了就去做,徐老窑工就是一根筋的,只要有新技术就忍不住去实验。,现在知道有更好的技术怎么忍的住不去试验?对吴怀斌拱拱手,就有转身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