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龙城飞将 > 第七卷 迷途 第二百二十章

第七卷 迷途 第二百二十章

笔趣阁 www.bqg.so,最快更新龙城飞将 !

    无广告小说网看着就是爽!

    ——黄巾军平定河北不过年余,豪强叛乱,渤海犹烈扬威军王屋独立野战团以千里急行二十余日既赶赴渤海,一夜收复高城,再战,一日破南皮但穷途末路的南皮豪强竟以城内百姓为人质,逼迫扬威军后撤王屋独立团团长郝昭不忍百姓无辜遭到屠戮,下令部队撤退,再次让出南皮,南皮城防重归叛乱豪强之手

    城外扬威军大营

    帅帐之内,数十名军官沉默静坐,脸上均是一片铁青,无人出声,就是平时最闹的徐盛、丁奉此时都紧咬牙关,额头青筋崭露,愤懑的一句话都不想说

    太憋屈了这一仗本来打的既痛快,又轻松,别看城内叛乱豪强私兵不下三、四万,又占据坚城固守,但是独立团五千余人一个冲锋就拿下城头,再现邺城之战时的风采可是城内豪强竟然卑鄙的拿老百姓做人质,面对两军阵前大批颈压利刃惊恐万状的老百姓,扬威军的士兵怎么能视若无睹?扬威军平时的政治宣传最主要的一句口号就是把军队叫做百姓子弟兵,把军队喻做是老百姓的儿子,这其中的意义既浅显又深刻说到底,军队是由什么人组成的?还不是来自于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每一个士兵都是老百姓辛辛苦苦生养出来的儿子,所以把军队叫做百姓子弟兵最是贴切不过,扬威军上上下下都以这个称呼自勉,也正是因为扬威军把这句口号落实到了实处百姓才会拥戴军队,拥戴扬威军

    没有人对团长郝昭的命令发出质疑,他们不可能命令军队对老百姓发起冲击,就是下了这样地命令,军队会不会执行,士气还能剩下多少,都是值得怀疑的事情不是说在任何情况下军队都不能伤害老百姓那样敌人只要把老百姓做为前驱,扬威军就不用打仗了关键是看交换的代价是多大,如果牺牲一部份人是为了保护多的人不受伤害,那毫无疑问牺牲的该是那少部份的人但是今天面对南皮城内数万甚至十数万挡在冲锋道路上的百姓,扬威军只有选择后撤,因为为了几万叛军,不值得把城内地老百姓都填进去

    事实上到底是快平定南皮叛乱的战略意义重要,还是城内地十几万老百姓重要见仁见智,也许快平定南皮能挽救渤海多无辜的百姓,但不管怎么说,谁也不能无视眼前十几万老百姓的安危,这么大的影响,没人谁敢承担这样的责任,郝昭不能,整个独立团都承担不起

    这一仗独立团不败而败,这种败仗比真正吃了败仗还要令人窝火,有一种有力没处使的感觉真吃了败仗,寻找原因,总之不是上级没指挥好,就是自己没打好总还有个发泄的对象,哪怕冲自己发火那也有个发泄地途径,但今天的火气却只能憋在心里,否则的话,你冲谁发火?团长?团长指挥没有失误,战斗的进展如计划里的一样顺利,退出南皮跟团长没有关系跟自己?犯不着冲毫无人性的敌人?敌人躲在城里,听不到满腔的怒火没地方发泄,才会造成帅帐内沉闷的气氛

    这时帐帘一挑,一名守卫走了进来禀道:“团长高城县令诸葛谨求见”

    郝昭一直低着头,神情平淡既没有失败地懊丧,也没有功败垂成的愤怒,闻报眼皮一抬,道:“有请”现在整个渤海都失去次序,南皮地方上就以从高城赶来的诸葛谨官身最大,理所当然的临时负责主持地方事务,军队还需要地方上的大力支持,所以郝昭一直对诸葛谨待之以礼

    不多时,诸葛谨挑帘进入帐内,先向郝昭一拱手,再向帐内的诸军官见礼,道:“今日大战,军队辛苦了,地方上特意备了两百口羊、五百坛酒来慰劳军队东西不多,表个心意,还希望军队能再接再厉,早日收复南皮,还南皮百姓一个安宁”

    听着诸葛谨这话,帐中军官大多面红耳赤军队地荣誉是建立在胜利之上,打了胜仗享受犒劳心安理得,打了败仗还有什么脸收地方百姓的犒劳?

    徐盛因为和诸葛谨关系熟,说话不禁忌,嘟囔着道:“子瑜兄莫非是来讽刺我等的?把东西都抬回去,仗打成这样,哪还有脸和百姓见面?”

    诸葛谨面带微笑,道:“文响兄何出此言?今日军队打了一个大大的胜仗,何来的败仗?”

    丁奉眼珠子一瞪:“子瑜兄,胜了就是胜了,败了就是败了,那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咱们独立团也不是输不起,何必说这些虚伪的安慰话?”

    帐内军官也均流露出不满之色,失败固然难以接受,但别人不必要的虚假安慰加难以入耳

    诸葛谨哈哈大笑,道:“承渊兄,你是打了胜仗不知道胜在哪,打了败仗不知道败在哪啊”

    这下不止是丁奉,帐中军官都一片茫然,不明白诸葛谨在打什么玄机诸葛谨也不等他人开口询问,便道:“我教你一个乖,你看看你们郝团长,可有气馁之意?”

    众军人都拿眼觑向郝昭,也没觉得团长跟平时有什么不同郝昭治军以严,加之因为年轻便居高位,是注意自己的言行,故此脸上长年累月就是这么一副严肃的表情,常人也瞧不出悲喜

    郝昭目视诸葛谨半晌,眼中慢慢地流露出欣赏之色,道:“终究还是瞒不过子瑜兄啊”

    一语既出,帐内情绪立时涌动起来,一扫先前地颓唐甘宁又惊又喜,道:“团长原来你已有制敌之策?”

    丁奉埋怨道:“团长,有什么妙计就说出来大伙儿听听,打什么埋伏?你也忍心看着弟兄们憋着一肚子气不痛快”

    众人七嘴八舌闹了半天,郝昭才道:“我没有什么妙计,我在等着别人送上破城妙计?”

    众人不约而同齐声问道:“是谁?”

    郝昭道:“我亦不知”

    众人险些唬倒,这是什么话?

    甘宁忽然抓住诸葛谨的手,笑眯眯地道:“子瑜兄方才你和咱们团长打哑谜,想来你是知道答案的了是不是?”

    诸葛谨望向郝昭,郝昭向帐中扫了一眼,都是军中心腹,值得信任的军官,微微点了点头诸葛谨遂笑道:“兴霸兄,我说你们打了个大胜仗,那可不是讽刺也不是安慰话,沙场之上固然可决胜,沙场之外亦可决胜这一次你们军队虽然在沙场上遭到小小的挫折,但是在沙场之外却取得了一场大胜,是政治上的胜利此战之后,天下俱知我扬威军乃仁义之军,百姓也加痛恨门阀豪强的歹毒,其意义远胜一场普通的沙场争胜”

    甘宁琢磨了以下诸葛谨地话道:“这话倒也有些道理,但却还是没有攻破南皮的妙计啊?”

    诸葛谨微笑道:“城中豪强亦非铁板一块,并非人人都有拼死一战地决心,而今日一战,我军已显军威,任谁现在也已经知道南皮不可能守住再者,叛军今日以百姓为人质之举实已大失人心,士气涣散,无与我相持决战之力豪强之中总有识事务的,谨断定,这两天内,必有豪强遣人出城联络我军,愿为内应以洗前罪所以郝团长虽已胸有成竹,却也不知献城的到底是谁”

    这番推测,合情合理众人恍然大悟原来团长是在等城中有人投降,怪不得吃了败仗也不慌不忙不过推测毕竟是推测在事实发生之前,一切还是未知数,众人都觉得太过被动,与自己想像中的大不相同,信心不是很足,情绪不免又低落了下去

    就在这时,帐外一声“报告”,一人挑帘进入,正是陆逊

    陆逊进帐禀道:“团长,都安排好了”

    郝昭点点头,道:“辛苦了记得把名单都记下,无论成败,都记大功一件”

    陆逊道:“是”交令完毕,列于帐下

    有人好奇,问陆逊接了什么命令,陆逊以军事机密为由堵住了众人的嘴巴

    其实陆逊是在撤退时接到郝昭的命令,命他挑选人手化妆潜伏在城中,查明有哪些豪强没有参与以百姓为人质的举动,然后上门劝降,以保留生命、浮财为条件这种事有很大地冒险性,上门劝降的人很有可能被不愿投降的豪强杀掉,愿意接受命令的人都可称得上英雄,所以郝昭才会令陆逊记下名字,不管成功与否,都记大功但是军事行动到底还是要保密的,有的计划可以先向下边透露,有的却不能,特别是这种事关成败的细节,其机密是绝对只能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地,郝昭不会把这些都完完全全的公之与众

    果然,三日后便陆续有豪强遣人出城联络扬威军,愿意献城反正之所以不出郝昭、诸葛谨所料有人愿意投降,强抓百姓为人质失了人心是一方面,很多人对董昭的歹毒感到寒心,重要的是独立团在攻城时表现出的强大的战斗力,在明确地时间,明确的地点,发起毫无掩饰的进攻,就这样三万多守军都被打的一败涂地,半天都没顶住,那谁还有信心守住南皮?守不能守,逃无处逃,那不投降还干什么?在中国,历来就不缺乏识事务、知进退的聪明人,外族入侵都能“忍辱负重”当汉奸,别说内战中把墙头草精髓学个十足了

    从高城的俘虏中郝昭就得知了这次叛乱有兖州方面的人在组织策划,这次攻城失败是因为兖州人歹毒的下令拿老百姓做人质,切齿痛恨之余特意命令投诚豪强戴罪立功,务必配合扬威军活捉董昭,死的董昭没有说服力,活的董昭才能使河北在政治上对兖州可进可退,完全占据主动

    在与投诚豪强商议妥当之后,五日后地深夜,南皮西、北两处城门被打开,扬威军潮水般涌入南皮,按计划分头扑向目标由于城内守军来不及反应,所以没有再度出现把老百姓当人质推向战场地场面,战事顺利之极,反叛豪强大部份被堵在了家里,韩离、董昭被反正的豪强联合用计诓住,当场生擒活捉,连自杀地机会都没有

    *******************************

    河北邺城,黄巾军大本营

    南皮顺利平复的急报递在了大将军李晓的案头,李晓浏览之后当即提笔发出命令,密令独立团封锁董昭被生擒的消息,同时派人把董昭押到邺城现在不是与兖州翻脸的时候,但却是日后开战的借口,名不正则言不顺,现在河北好歹还是兖州朝廷的臣子,没一个合理的借口,说翻脸就翻脸,这不符合中国人的习惯,首先在道义上就处于劣势

    对渤海以及其他郡县的叛乱李晓从来就没放在心上,事实上在豪强发起叛乱之前他就得到了准确的消息,所以他才会下令王屋独立团以演习的名义急行军开赴渤海,担负平叛的主要力量之所以选择独立团,纯粹是为了锻炼部队,这支部队他放了恁许多的人才,实是给予厚望,希望这些人才能如历史上一样大放异彩,这样扬威军又将出一支王牌部队

    锻炼部队、锻炼人才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平叛战斗算不上什么强烈度的战争,极适合独立团这样的部队,现在看来,独立团表现的不错,已经有了一支精锐部队的模样但五千人要平复整个渤海郡的叛乱在人手上还是有些捉襟见肘,因此李晓又颁下第二道命令,命令王屋独立团扩军,由三个营扩编为七个营,这么多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将窝在一个团里当连长,委实有点浪费人才,而编部队的磨合正好用叛军来试刀,让部队在战火中成长,这比任何严格的训练都快管用

    第三道命令,命令早已从塞外隐蔽南下幽州右北平的赵云独立团、第一骑兵师张辽重骑团火进入渤海,割裂渤海叛乱各县的联系,把叛乱的影响控制在当地,配合独立团练兵平叛

    第四道就不是命令了,而是奏本,举荐高城县令诸葛谨暂代渤海郡太守之职,统掌全郡大小事务,配合军队平叛

    军事上的事,做为军事委员会最高统帅,扬威军内部的事务李晓自己就可以做主,但政务上的安排做为内阁总理李晓可以提议,但决定还需要经过内阁讨论和张燕同意,然后张燕用印才算是正式命令虽然是一个过场,但也要把程序走完,这是黄巾军政权正规化建设的一个开端,李晓不可能为了贪恋权力而自己毁掉自己一手建立起来的次序

    前三道命令很快发走,奏本则提交内阁内阁成员本有三人,李晓、余毒、杨凤,但杨凤领军坐镇幽州,所以内阁现在就李晓、余毒两个人,余毒对内政正处在学习阶段,基本上十窍只通了九窍,所以李晓的奏本在余毒这里只是转道手,加上对李晓的信任,没有不同意的内阁通过之后然后上交燕王,张燕盖上大印,便是正式的旨意,由飞驿火发往南皮

    最新最快章节,请登陆,阅读是一种享受,建议您收藏。

    更多全本TXT小说请到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