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重活有晴天 > 第六章 中秋

第六章 中秋

笔趣阁 www.bqg.so,最快更新重活有晴天 !

    “啦啦啦……后天是中秋节咯,要吃大月饼啦!”

    天井对面家的小胖子,王小应欢快的喊着。他们家承包了镇上的果园,家庭条件不错,已经买上了电视机。

    他三岁的也是胖胖的小妹妹,长得胖嘟嘟的,煞是可爱,白里透红的一张圆脸象是一个红苹果,大而清澈的一双眼睛象是两只黑葡萄,扎两根冲天辫,活脱脱就是一个传统写意画里的一个胖娃娃。

    王小秋吸溜一口口水,跟着说:“耶,太好了。我想吃肉月饼。”

    “林梓晴,你家买月饼了吗?我家今年买了一个好大好大的月饼,有那么大!”小胖子两只手在空中划拉了一个大圈比划着,得意的炫耀着。

    “还没买吧,我没发现,可能晚上就有了,我妈妈会带回来吧!”林梓晴满不在乎的口气说着。

    她没有那么想吃月饼,因为月饼有点硬,她今天发现自己有一颗大蛀牙,早上还有点疼,说完这句话,她慢悠悠的转身就走到自家房门口。

    就到中秋节了,这是林梓晴重生回来以后过的第一个大节日。

    古镇上的大月饼,是用土灶,下面烧柴火。上面用鉄钩子吊着一个大平底锅。两面翻烤出来的,五仁带肥肉的馅。

    除了表皮色泽花纹十分漂亮外,最大的特点就是“大”。下雨天,小孩子常叫:“天爷天爷大大下,月饼蒸上锅盖大,小伙子吃上把房跳塌。”

    大的月饼,足有十几公斤,像大锅盖似的。

    到八月十五日,女婿携妻带子去丈母娘家,大多要用一个装米的大竹筐挑,另外一头装上一个带肘子的大猪脚,跟一坛子自己家酿的糯米水酒。

    中秋总在国庆节前后,这可乐坏了小孩们,因为学校通常会把星期六、日加起来,来一个特长假,那样就可以尽情地玩了。

    大人们也很高兴,因为可以跟家人好好团聚一下,周边村子里的亲戚也会走动起来,气氛一下就热闹起来了。

    这些天大人们就开始忙了,为小孩买衣服,为祭祀祖宗而准备,为赏月买月饼、买鸡鸭鱼……鞭炮,等等。

    中秋那天,林梓晴一家要跟她爷爷奶奶过,几个伯父也过去,因为中午要祭祀祖宗。

    林梓晴的爷爷在镇上当“东门大队”大队长,平时有点不苟言笑,爷爷奶奶一共生了8个子女,其中二女儿在6几年的时候生天花,没有抢救回来,五岁多就夭折了,现在只剩下6个儿子一个女儿。

    林梓晴的大伯父林文良,大伯母都是镇中心小学的老师,大伯父是小学副校长,兼任总务处主任,他们生有四个孩子,大儿子林建平,三个女儿分别叫淑香、淑慧、淑芳。

    林梓晴这一代的孩子,男的排行“建”,女的“淑”字辈,但是林梓晴跟林梓田没有按辈分起名字,他们姐弟俩名字是林文山查了词典自己起的。

    林文良跟林文山相差了18岁,大伯父家的大堂哥只比林文山小了八岁,今年在读高二。

    林梓晴的二伯父是镇中学里开食堂的,孩子生的比较多,有六个,五个女儿,儿子林建辉最小。

    三伯父林文南,小学毕业,在家里种田、种菜,也生了四个孩子。

    四伯父是木匠,大字认识不得几个,但是却学了一手很好的木匠手艺,很多人请他打造家具,林梓晴爸妈睡的雕花架子床就是他做的。

    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林建星.小儿子林建鹏。因为老婆生完小儿子身体不好,年纪轻轻就离世了,后来续弦了一个隔壁乡的罗寡妇,罗寡妇也带过来了两个孩子。

    林梓晴的小叔叔林文军,跟爷爷奶奶住一起,小的时候发了高烧,脑膜炎,虽然救回来,治疗好了,但是留下后遗症,智商上受到限制。

    有的时候会做一些小孩子的事,有点不可理喻,现在还没有结婚。

    林梓晴是几个堂兄弟姐妹中最小的一个女孩,上面有10个堂姐。

    中秋早上,谭丽云拿着一条长袖裙子走过来,摸摸林梓晴的头,说

    “今天你穿这个,等下跟你伯父家的姐姐们先走。”

    “好,这个裙子真好看。”林梓晴接过来看了一眼,是件用粉色棉布做里,淡紫色轻纱做外罩的新裙子。

    “这是你小舅妈在蓉城买的!”妈妈开始给林梓晴换上裙子。

    “你不要以后再怪你小舅,他不是故意的。”谭丽云轻轻地摸摸女儿的脑袋,抚过她的发丝,看了看她头上的伤疤叹了口气。

    “哦!不会了”林梓晴淡淡的答了一句。

    “晴晴你好了吗?等你了,出发咯。”林淑梅在房间外喊了一句。

    “就来。”

    林梓晴跟三伯父家的堂哥堂姐穿着新衣服,准备走去奶奶家了。早餐大人们没让他们吃多少,准备留着肚子去“吃大餐”。

    走进青石小巷中,两侧是高高的石墙,放眼望去,湛蓝的天空被各种翘起的屋檐分割成美丽的图案。

    好多老屋子外墙完好,但内部的木质构造在潮湿的气候情况中已经有点腐坏了。现在古镇还没有开发旅游,也就没人翻修。

    林梓晴用手指摸摸墙上的青苔,顺着石头铺起来的崎岖不平的路朝前走。

    走出青石小巷,顺着鹅卵石砌起的城墙穿出东城门,再往前转个大弯,旁边是一大片稻田。

    稻子已经收割了一些天,田里已经堆起草垛。

    去奶奶家要从这片稻田的中间的一条泥巴小路走到头,经过一个很大的晒谷场,还有一小块小沼泽地,里面长了非常多的”灯芯草“。

    爷爷奶奶家就在他们挖的大鱼塘边上。是用泥巴跟青砖混合建的三间平房。

    屋后有葡萄架,周围用细毛竹片扎了圈篱笆,还种了一圈“木槿花”。现在木槿花还没到开败的时候,淡紫色的花蕾十分好看。

    林梓晴想起一句诗“凉风木槿篱,暮雨槐花枝。”

    院子,东面有一个鸡窝,鱼塘的旁边是几哇菜地,种了空心菜、韭菜、大蒜、生姜之类的。

    一行人在快到院子时,她奶奶梁礼美就从房子里出来了,很高兴的看着他们:

    “都来了,快进来!”奶奶养的两只狗,一条黄色的母狗跟一条黑色的公狗,正狂摇着尾巴就冲了出来,朝他们闻来闻去。

    陆陆续续人都到齐了,爷爷就给供桌前摆了几碗菜,几块小一些的月饼用个碟子装好了,还有一碟橘子,一碟瓜子,点上两根蜡烛,接着香炉里插上香,就带着他们开始祭祀祖宗。

    祭祀完毕,因为今天吃饭因为人多,爷爷让几个伯父把圆桌摆在了房子外面的晒谷地。

    “吃饭啦!吃饭啦!”随着奶奶一声声召唤,几家人都围坐到了餐桌前。

    今天的饭菜看起来很丰盛,这个年代生活不富裕,平时鸡鸭鱼肉是舍不得吃的,只有过大节跟过年才丰富一点,几个小一点的男孩子都很开心,拣着好吃的菜,大口大口的塞进嘴巴里。

    “吃慢点哦,不要急!”大堂姐林淑香喊着。

    一旁的大伯母看见了,笑着说:“现在比以前好一点了哦,以前过节都没有红烧肉吃,就吃几片切的薄薄的肥肉片,还要用一个高脚碗放中间,更不会有鸡鸭吃啊。”

    “是啊,现在菜好吃点了,”三伯母接着话。

    “我们小时候野菜可是主粮啊,别说是野菜了,就连树叶、柳树芽都落光了,那还吃不饱呢,为了抢野菜还打架呢!6几年的时候还有人吃过观音土啊,哪像现在啊!放了油、调料、那时候就是用水煮一下,放点盐就吃,有时候连盐都舍不得多放,别提多难吃了,以后一辈子我也不想吃了!”说完又夹了一大口菜。

    林梓晴夹了一口面前的茭白炒咸肉片,味道很不错,茭白是奶奶鱼塘边上种的。咸肉是自家腌制的。都切的薄薄的。,很入味。她眯眯眼,回味了一下。

    “晴晴,你头受伤了,多吃点!”这时二堂姐林淑慧笑着把最有营养的西红柿炒蛋放在了她的位置,想让她多吃点。

    “谢谢二姐!你也吃。”

    “晴晴这次大难过去,必有后福哈!来这个鱼汤很好,我给你舀好了一碗!”四堂姐林淑英站起来端了一小碗奶白色鲫鱼汤给她。

    “我们家最最聪明乖巧的晴晴,姐姐给你夹一块红烧肉哈。”小堂姐林淑梅夹了一大块五花肉放进她的碗里。

    “够了,谢谢姐!”林梓晴感动的笑着回应她们。这个时候她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像一缕阳光,一股清泉,让她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的心灵突然纯洁明净起来。

    饭吃好后,几个堂姐抬出一张八仙桌,不知道哪里拿出来的扑克牌说要打“红五”。

    伯父叔叔们也直接在吃饭的桌子上就拿出牌打起闽北地区特有的“标分”,小孩子们跑到晒谷场玩去了。

    林梓晴没跟着去,她走到奶奶的小菜地里,想看看那些奶奶种的小菜。20多年后,奶奶快90岁了,再没种过。后来院子里只种上了本地的桃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