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村委会 > 第二百三十章 大棚

第二百三十章 大棚

笔趣阁 www.bqg.so,最快更新村委会 !

    路小北推开铁门,他脸上笑容渐渐凝固,眼前的景色,没有想象中各式各样的水果,只有清一色塑料大棚。

    “小刘,你们在什么位置,听到请回答一声,我去找你们。”路小北大声喊叫,站在原地等候,久久无人回应。

    他掏出手机,看到屏幕上时不时显示无信号,打给他们的想法,只能作罢,在这附近溜达一下。

    抬头望着这些大棚,发觉室外温度比室内大棚的低,是因为空气流通的关系,另一方面,独特地理位置。

    在彩云省,四季如春,气候温和,在山区中,空气好,利于植物生长,培养出来的水果,比城市中那些新鲜爆满。

    室外的空气格外清新,在室内大棚空气不流通,人在里面待久了,使人体会有点不适宜。

    “百果园,还以为只是很小一块的地方来栽种水果,没想到这地方大的出奇。”路小北踩在松软的泥土上,探索着周围的大棚。

    他在探索大棚时,发现好些许的大棚里空空如也,只有一些筐筐箩箩,还有几把锄头摆在角落,深色泥土,似乎是被翻过的痕迹。

    “哎呀,大妹子,你晚上要不要去村头广场那边跳舞啊,听说有人买了新扇子,你要是不去,我带着其他姐妹去。”

    “听说你家儿子带女朋友回来,还是大学毕业的大学生,啥时候给大家伙看看,盼望能早点喝到你们家的喜酒。”

    “老头子,听说你家房子翻新,连洗衣机、电视机都买新的,贵得很的那种,有时间摆个酒席,请大家去喝喝酒,沾点喜气。”

    “听别人说,这个村子已经有一些外地游客过来游玩,这要是成了旅游景点,那就会有很多年轻人来这里。”

    村民谈论声飘荡着,声音虽小,却吸引到正在散步的路小北,闻声寻找着。

    顺着声音,路小北来到大棚前,听着里面传出来声音,确定是这里。

    路小北推开门,映入眼帘的是,这个大棚,有着众多农民聚集在此,这些农民大多都是中年人,也有不少上了年纪,穿着朴素,个个忙碌着手头上的工作。

    这些农民有的拿小铁铲挖一个个小土坑,在里面撒上一些粉红颗粒,跟着有人拿着嫩苗丟在土坑里。

    紧接着,后面的人将土埋上,完成栽种方面的善后,这劳动工作,秩序井然。

    “你们好,这是在栽种什么品种的水果,若是方便的话,我能采访一下各位,可以给我讲解一下,不会占用大家太多时间。”

    然而,他们只是转头看了一眼,并没停下手中的活,这些农民工继续着手上的工作。

    “咳咳,那你们忙,你们忙。”

    路小北微微一愣,走在一旁,蹲在角落里,对于农民们不回应,没放在心上。

    “滴滴滴”

    他裤兜里的手机震动,似乎是有人发来信息。

    “咦,下午七点在百草园门口集合,前往金作坪村小饭店就餐,请各位务必按时归队,迟到的话,会没有饭吃,特别是我们的路小北同志,别忘了时间,不然!”看着这则信息,路小北微微一笑,发个信息,都来调侃一下,他瞧了瞧手机上的时间。

    下午四点五十六分,距离着归队还有些时间,路小北注意到,那些农民们陆续停下的活,有一部分人离开大棚,少数人留在大棚中。

    这个点,他们离开回家,应该是去吃晚饭。

    路小北看着远处角落,一位老伯坐在地上,嘴里叼着一根廉价的香烟,戴着老花镜,手里有一张泛黄的报纸,旁边摆着飘着热气的茶杯。

    老伯怀里有着个老旧收音机,因为有些年头,声音不灵光,刺啦刺啦刺耳声响起,他习以为常,不停摆弄着眼镜。

    路小北起身,环顾四周,决定再三,他迈步走向老伯,作为年长的老一辈人,所知道的事情多。

    说不定,自己来采访的事情,他要是知道一点,就可以为他解答一二。

    “老伯,您是经常来这大棚干活吗?怎么他们回去吃饭了,您还在这里,不去吃饭,能不能向你打听一些事,不知您方便嘛。”路小北走到老伯身后,望着他那报纸,上面有些字,都早已模糊不清。

    “嗯?你刚才说什么,没听清楚你说的,人老了,有点不中用了,看你面生,还有穿着打扮,是外地来的人吧。”老伯那沙哑的声音,不仔细用心听,还听不清说什么。

    “老伯,您是在这干活吗?这都到吃饭的时间,您怎么不回去吃饭呢,你家里人不会着急吗?”

    “嗯?我是在这百果园干活,我家儿子都出去打工,在这里啃点面包,回到家看着空荡荡的房间,在家待着也是待着,在这待着也是待着,有啥区别意义呢?”老伯说道这,缓缓吸了一口烟,收起手中的报纸。

    “原来是这样,您也别饿着,该吃的吃,该喝的喝,在大棚里待久也不好,空气差,要不我扶您出去走走。”路小北面无表情,心里不是滋味。

    农村除了脱贫攻坚之外,还有空巢老人这个问题也极其严重,不止是金竹坪村这个地方,普遍于大多数农村。

    年轻人在农村收入不够支撑整个家庭,为了孩子,以及父母着想,他们只能选择进入城市,这样能减轻家中负担。

    因此,村中年轻一辈极少留在村中,大多数选择离开,去大城市中进修,或者打工,这样久而久之,村中就只剩一些老年人,以及一些年龄还小的孩子。

    他们并不知道,这就是无奈的选择,是生活所迫。

    老伯家就在附近,平时闲着没事就来大棚打工,一个月里,很少能看到他不在大棚,大多数都是窝在大棚,村里邻居都劝阻过,他也不听劝。

    为了能给家里补贴家用,给自家孙子准备点压岁钱,他宁可多干活,少说话。

    过年时,他儿子和儿媳妇带着孙子回来,也能掏点钱,将家里装饰精致点,置办一点年货,显得不那么寒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