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so,最快更新[三国]七步成湿 !
建安二十三年,曹操征汉中,命曹植跟随。
大军途径洛河,曹植偶遇洛城太守谢文,双方闲聊之下,俱对对方颇为欣赏。
洛城太守品行高洁,其二女谢氏年芳十六,其形貌之优美,聪明且伶俐。其年未至及笄,已是远近闻名,求亲者几乎踏破谢家大门。然谢文对求亲者俱是不满,是以谢氏至今未曾许配人家。
随谢氏年龄增长,谢文亦开始着急。然前来求亲者品性每况愈下,谢文不愿害了自家女儿,是以统统回绝。直至此时见着曹植,方才眼睛一亮,甚至不惜入殿自请,欲将其女谢氏嫁与曹植为妻!
曹操凝视谢文许久,久到对方豁然省悟面前站着的人究竟是谁,整个人都几乎是冷汗淋漓,他才挥手命谢文起身,淡道:“谢卿之女,孤相信,一定是不错的。来人,去将曹植唤来,你亲自同他说。”
曹植入殿,骤闻此言,脸色分毫未变。他沉思片刻,抬首凝视谢文,而后又微笑对曹操道:“父亲之意,曹植知晓。但此事关乎甚大,还需深思熟虑。”
曹操挥退谢文,拍了拍曹植肩膀不悦道:“不过一个女人,喜欢便娶回家,不喜欢便回绝了。孤的儿子,何必委屈自己?”
曹植垂首,敛眸不语。
当日,曹植静立于洛水之岸半日。待归去,赋诗一篇,谓之曰《洛神赋》。
“建安二十三年,余随魏王往汉中,济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说神女之事,遂作斯赋……”
此赋一出,其周围之人当即上陈曹操。曹操阅之,心中甚喜,甚至更为偏爱曹植。
这一篇《洛神赋》当然是曹植为推脱这一门亲事所作。他用了整个下午时间思考如何得体推脱又不失曹操欣赏,最终也不知是灵感乍现抑或某些不能言说的奇怪原因,居然当真被他写出了这一篇,甚至连自己都觉得惊才绝艳的《洛神赋》。
这一篇赋,通篇有几百字皆在形容洛水之畔绝世佳人洛神宓妃,感叹其形貌之美,感叹其命途多舛,又感叹自己求而不得,更感叹自己将要去往汉中战场不得长久陪伴于她。然至于结尾处佳人隐去,又是豁然开朗,决意了结战事后常伴其左右,是以瞬间脱离惆怅悲伤,反是骤变豪情万丈,令人甚觉畅快淋漓之感!
此赋一出,天下除了欣赏、赞美,更有多数人好奇曹植心中“宓妃”究竟是谁。
有交好者实在太过好奇,便上前询问之。只见曹植浅浅扬唇,他看着某一方向,眸色竟如星辰璀璨。他停顿许久,久到他人以为曹植不会回答时,方才听的他轻声道,“他自然是我心中,唯一的仙人。”
而待他人顺着曹植目光看去时……瞧见的为何竟会是一个男人,答案便成历史遗留的不解之谜了。
魏平三年正月,曹植除孝。
这个时候,曹植已当了两年半的皇帝,此间曹植轻苛捐杂税,重农业发展,完善法规律典,放轻刑法惩治力度……更将朝堂之内整顿完毕,大权尽握在手。
至于天下,孙权俯首称臣,刘备自立为帝攻打汉中后。曹植便命张辽夏侯渊等将领与之抗衡,现金形式对大魏有利,不出半年,汉中之征必有结果。
是以除去后位空悬,当真是没有什么值得百官遗憾了。
所以目前状况,便是百官轮流进谏。至于主题,则是异常统一:陛下,你该娶妻立后啦!
曹植烦不甚烦。
他便取出当年所作的《洛神赋》,命人暗中传遍整个大魏,只为表达一句话:我心中已有一个洛神啦,这天底下还有哪个女人能比我心中的洛神更美更好更痴情,再来见我吧!
百官听闻此消息,也是醉了。洛神本就是世人心中最为美丽动人的假象,倘若曹植心中本没有心仪的“洛神”,那么这世间还有哪个女人能美过帝王脑中遐想?倘若曹植心中已有“洛神”……快说出来,他们保证不打死这个“洛神”!
百官思索此事,自是心绪不宁,甚至连好几日早朝都有些敷衍。甚至有有求至卞太后面前,却是意料不到地,被训斥了。
卞太后也曾听闻过《洛神赋》,自然也知道对于这世间女子而言,“洛神”的条件又是如何苛刻。只是她一直以为此赋乃是为曹植为纪念亡妻所作,对比曹操一生几乎数之不尽的女子,这般从一而终的感情,又岂能不令她感动呢?
况且现在也有了曹豫,完全没有必要为子嗣娶妻。是以她对曹植不愿娶妻一事完全呈无视态度,也不愿拘了曹植,使母子之间平添裂痕。
卞太后不愿管此事,“洛神”传闻愈演愈烈,甚至连郭嘉都看不下去了。
某个风和日丽的午后,他一遍与曹植对弈,一边就此事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胡闹。”
曹植一手撑着下颚,微眯了眼睛:“要我不胡闹也可以啊。我倒是想诏告天下,娶先生为妻……但是先生,你敢答应吗?”
郭嘉眼中有光芒微闪。
他凝视曹植,露出就好像多年前觉得少年是在恶作剧般包容又温和的微笑,施施然道:“不敢。”
曹植深深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吐出。
——明明都已经当上皇帝了,还是要被自己最喜欢的欺负……心塞!
郭嘉眼中笑意更深。
他伸手摸了摸曹植的脑袋,意味深长道:“如此胡闹,还是算了。你最近不是想要引进一些东西么,不正是急缺人手的时候?”
如此轻飘飘一句话,便决定百官未来将近整整一年的苦逼生活的,这世间大概也就此一位,独一无二的“洛神”了。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不想码谢小鸡,于是开了个洛神脑洞,来写番外=,=
这里要说明一下,这篇洛神赋里描写和历史上曹植写的大致一样,但是其中情绪表达与最后一段是完全不同的。原篇曹植是为了表达郁郁不得志,而这里是从表达了自己将一切都放在百姓身上的豪情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