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so,最快更新[综武侠]公主藏剑 !
我叫叶里,但其实,我也曾经差点儿就叫了李夜。
这两个名字,乃是当朝的皇帝陛下,也就是我们的舅父亲自为我和姐姐赐下来的。
因着母亲以叶氏之名建立了藏剑山庄,父亲以李氏之名统领天策府,故此,皇帝舅父赐下的这两个名字中,前者便将继承藏剑山庄,后者就会继承天策府。
虽然皇帝舅父自称赐名这事儿,纯粹只是因为他的一时兴起,但我却觉得事情绝对不是像他说的这么简单。
如同母亲曾经说过的那样,我们这位舅父,最擅长的就是“扮猪吃老虎”,跟他认真,你就输了。
但若是对他掉以轻心,完全地不认真对待,也必定会在某一天被狠狠打脸。
比如那一回举世震惊的紫禁城围困事件,他同太后婆婆被人软禁在寝宫之中,孤绝无援,是何等惊心动魄又绝望无助。要知道那叛贼手下的一群人,无一不是能够一击必杀了他的高手,谁料道最后却居然都被他玩弄于鼓掌之间,实在是让人惊叹。而且他居然还能毫发无损地一直到撑到母亲回京救援,倒也真是让人大跌眼镜。
我初次听见这事儿的时候,也是大吃了一惊的,从此便对这个总是笑嘻嘻或是装可怜的舅父刮目相看。因此,这一回虽然只是赐名这样看似很小的事儿,我认为这事儿也绝对没有看上去那样简单。
然而我并不是很擅长揣测人心的类型,对其中的深意也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猜测。只能大概地估计是他觉得,母亲的藏剑山庄和父亲的天策府,在江湖和朝堂的影响力都实在太大了,若是落在外人手中,他根本没法放心,所以才一定都要一个血统纯正的继承人才行吧?
故此,他便想着通过御赐的方式,将这事儿固定下来。
他是个想到就要做到的性子。因知道母亲对这种事儿一向都是不置可否的,若是同她直说,必然不会有什么令人愉快的结果,然则他却聪明地没有来找母亲,而是去寻了出了名的“忠君爱国”的父亲。
父亲对这事儿倒是没有什么意见,只不过,在具体赐什么名字上,他们还是有了些分歧。
因为原本,皇帝舅父是想赐我们国姓“赵”的。
只不过,这个事儿,父亲却没有答应。
他认为,虽然因着母亲的身份,我们家同江湖和朝堂都已经脱不了关系,但若是再打着国姓的招牌,那就实在是太显眼了。
没看母亲为了方便行走江湖都改了叶姓了么?
这要是孩子们再改回去,那不就明摆着又走回了“皇亲国戚”的老路了么。
父亲虽然在大事上对舅父这个国君绝对忠诚,但是在这些“小事”上,却是很有自己的想法的。
而一旦他决定的事儿,那就是再无转圜了的。
所以皇帝舅父想好的那些赵姓的或英武或绚烂的名字,就都没有了用武之地。
连好说话的父亲都是这个态度,一向性子冷淡的母亲就更是没有什么商量了。
于是,被冷冰冰的母亲和直爽爽的父亲双重打击过后,皇帝舅父赌气之下,最后,竟然就随意地给他心爱的龙凤胎外甥女和外甥定了这两个名字。
李夜、叶里。
李叶、叶李。
这两个名字,乍一看着还挺像那么回事儿的,但其实说白了不过就是父亲和母亲他们两人姓氏的组合。
即便象征性地替换了夜和里字,也并无什么华丽深远的含义。且因着这么一替换,更像是个没有用心的玩笑,实在是再随意不过。
要知道皇帝舅父自幼在数位太傅的教导之下长大,于文墨之事上是很擅长的,他对自己的文采也极其自信。
这两个乱七八糟的名字,实在不是他素日的风格。
想必他原本是想着用这种随意的名字衬托出他那些用了心的华丽英武的赵姓名字的好处来,靠此让父亲和母亲妥协的。
据说他当时还同他最宠爱的庞贵妃打了赌,信心十足地表示,长公主和驸马一定会对他随便给的这两个名字弃若敝履,然后选择接受他起的那些华丽优美的赵姓名字的。
偏偏事情的结果却是大出他的意料。
父亲和母亲对此都无异议,甚至对这两个名字还十分满意。
满意之下,母亲也难得起了兴致,跟父亲商量,两个孩子谁想继承天策府便就继承“李夜”的名字,谁继承了藏剑山庄,便就继承“叶里”这名字。
既然是母亲开口说的,父亲当然欣然同意。
何况,这也本就正中他的下怀。
因着他和母亲的身份,天策府在本朝担的干系极大,便是藏剑山庄,也已经是江湖中首屈一指的大势力,故此,在继承人的选择上,就需要格外的慎重。
他甚至提出,若是我和姐姐都没有能够继承天策府和藏剑山庄的资格,那么他便就将和母亲从弟子门人中各自挑选合适的继承人,并不拘泥于血缘关系。
虽然这个主意必定是得不到皇帝舅父的同意,然而母亲却很是赞同。
她也不想自己的心血,因着自家弟弟这些莫名其妙的想法衍生出来的条条框框毁于一旦。
于是,在父母亲达成了默契之后,我和姐姐便开始了同时被培养、各自修炼的岁月。
可惜后来皇帝舅父不知道怎地,还是听说了这个事儿,为此抑郁了好久。
听说那个时候他每天都要去庞贵妃那里哭诉他自己委屈和担忧。生怕我们两个太小了,父亲和母亲又太“凶残”,万一在我们的才能还没有显露出来的时候,他们就放弃了我们,不让我们继承他们的势力那要怎么办?
他一直对当年母亲教了他几天武功,但是最后却因为他实在没有资质而放弃的事情而耿耿于怀,因为,他可是当今大宋最英明神武的帝皇,怎么可能连武功都练不好。
一定是母亲当年不够耐心的关系。
当然,他大约自己也知道,自己说这个话,不过只是为了面子不想承认,并没有什么底气。故此听说这个话他也只跟庞贵妃说过,因为只有那位贵妃,同他最为投契,不管他说什么,都一向是跟他同仇敌忾的。
可惜这一次,连庞贵妃都没有帮他,因为他胆敢编排她最崇拜敬仰的长公主殿下。
庞贵妃能得宠那么多年,除了因为她不但是个美人,还会一两手功夫,又有着温柔解意的性情之外,最重要的是,她也同皇帝舅父一样无条件地崇拜和爱戴着母亲。
因为,据她说,母亲曾经在无意之中,救了她一命。
虽然后来追命伯伯说,当时不过只是有个登徒子试图对她不利,然而她自己也有点儿功夫、并且叫喊的声音太大,很快就引了人去救她,所以并没有被怎么样。而且,先去救她的明明是包大人,母亲只是后来才去的……且其实也不是专门为了她去的,不过只是顺手而已。
当真没必要这么念念不忘什么的。
然而,即便是这样,也完全不能磨灭庞贵妃对母亲的崇拜和爱戴之情。
她甚至在获救的当天就回去给母亲筹建生祠,也是因了这个事儿,机缘巧合得遇了皇帝舅父,成就了一番姻缘,入了后宫,成为了宠妃。
这么说来,与母亲相遇,被母亲所救,倒也真是成全了她的一辈子。
要说母亲是她的“恩人”,倒也不完全是穿凿附会。
这些倒是题外话了。且说不管皇帝舅父当时如何担忧,庞贵妃又如何誓死捍卫母亲这个她的“恩人”的尊严,这事儿没过多久就云淡风轻了。
因为没过多久,我和姐姐都被证明资质不错,只要自幼好好培养之后,便可以继承天策府和藏剑山庄了。
皇帝舅父听了这个消息,大大松了口气之后,很快便又故态复萌,皮痒地凑过来想找机会“插手”一下哪个孩子继承哪个势力这事儿。
原本,我作为男子,是父亲看好了要培养做天策府下一任统领的。
姐姐也因着练武的资质太好,而被母亲相中要教养成为新一代的藏剑山庄庄主。
故此三岁之前,我的确是继承天策府的内定人选。
对于这个结果,不但皇帝舅父感觉很满意,便是副统领戚叔叔和他们手下的一干人马也是这么觉得。
毕竟,寻常世俗之念里,都是“子承父业”的。
况且坦白说,我的资质虽然还比不过姐姐,但也是相当不错,故此,他们会这么想,也是再正常不过。
然而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是,最终继承了父亲统领的天策府的并不是我这个儿子,而是姐姐这个早我半刻钟出世的他的长女。
而原本并不看好她的戚叔叔和他手下的那些叔叔们,在她出色地完成了几次任务之后,也开始对她十分敬服。
便是得知了这个消息之后,又开始“嘤嘤嘤”地找母亲痛哭的皇帝舅父,也不得不承认,姐姐实在是个极其出色的天策府少统领。
只有身为谋士的阮红袍姑姑自始至终笑得一脸高深莫测,就好像早就知道会是这样的结果一般,愈发有诸葛太傅的风范了。
姐姐在天策府做的风生水起,我也成了藏剑山庄的少主,所以,这两个名字的最终从属,便也就这样固定了下来。
诸葛太傅听说了这件事,倒是起了心思有些想让我过去神侯府的。
然而毫无意外地遭到了断然拒绝。
甚至母亲同我都没有开口,早有皇帝舅父单枪匹马地冲出去说“这事儿不必再议。”
他说得太过决绝,难得地散发出了些皇帝的气势,于是诸葛太傅便只有歇了这个心思,改为眼巴巴地盼望着母亲再生个一子半女的,好去帮他的神侯府充充门面了。
原本诸葛太傅的神侯府也是人才济济,本不必惦记别人家的孩子的。可惜的是,不知道为何,那些身为名捕的叔叔伯伯姑姑们,都没有人想成婚生子,这才把他发愁坏了,想着能从母亲这个当年最得意的弟子的子女中选一个,好继承他的衣钵。
可惜父亲母亲感情虽然很好,但是这几年来天各一方、聚少离多,各自有各自的一摊子事情要忙活,所以给我再添个弟弟妹妹这事儿当然也就遥遥无期了。
“求而不得”的诸葛太傅于是便就开始有事没事地奔波在江南和汴京之间,总想着在皇帝舅父和父亲母亲的眼皮子底下把我和姐姐其中的一个挖角过去。然而,他却早就被两边的人盯上,甚至都不必母亲和父亲出手,光是皇帝舅父那边儿的人手,就够让他一次次地铩羽而归了。
幸而后来几位名捕叔叔伯伯、还有顾叔叔、林叔叔终于相继成婚生子,他才终于放过了我和姐姐,专心去培养下一代名捕们去了。
这都是后话。
且说当年既然是姐姐披上银红铁甲随着父亲回了汴京,于是我便穿上了同母亲一般的玄黄双色锦衣,留在了江南。
我们没有一同回去,也鲜少在江湖中露面,是因为母亲不喜欢汴京,也不怎么想再出去闯荡江湖。
据说是因为汴京她已经呆腻歪了,而江湖,她也已经闯荡过了。
现在,待在山庄里练练武、铸铸兵器,也就挺好的了。
这话倒是真的。
自从我和姐姐出生,藏剑山庄落成之后,母亲便来了江南常住。
平素她最爱呆在山庄里,专心钻研武学和铸造术,极少出门。
十年间,她也很少回汴京,更是不愿意留在皇宫之中。
就是皇帝舅父花了大力气帮她造的定国大长公主府邸,她也并不怎么喜欢。
偶尔带了我回去,她也是带着我到天策府跟父亲和姐姐同住。
便是太后婆婆在生时,她也至多每年带我回去探看一回。
等到剑庐建成,她便两三年两三年地不再出山庄。
同皇帝舅父见面的时候就更是少了。
倒是我同皇帝舅父见面的时候还要多些。
十岁之后,因着被母亲赶出山庄入江湖历练,我偶尔回京中的时候,皇帝舅父不管再忙都会跑来见我,若是没见到母亲同来,便总是看着我叹息道:
“你这孩子,怎么总是被你姐姐欺负,当年也一起来天策府多好啊。好男儿就是要上战场,这样才能镇守大宋、保家卫国啊。你看看你如今一个人蹲在江南那个破地方,算是什么事儿。”
我知道舅父其实想说的并不是我和姐姐。
他讨厌江南,其实只是让我和母亲都回来。
不过,听闻他从小就不敢在母亲这个他的同胞长姐面前大声说话,现在当然更是硬气不起来。
他不敢说母亲的不是,便只有“迁怒”于我和姐姐了。
而这种“迁怒”,与其说是真的生气,倒不如说,是一种近似撒娇的情感。
这种情感,在对着我的时候,还算隐蔽,对着姐姐的时候,就更是明显了。
虽然还不至于如同对着母亲那样,动不动就“嘤嘤嘤”,但他也很明显地对姐姐表现出了更深的依赖。
最典型的,当然就莫过于这种抱怨了。
他对着我的时候,还是能够保持着这种还算正常的语气说话,对着姐姐就没有那么温柔得体了。
我见到的一两次,便听得他总是质问姐姐为何不到江南把母亲带回来。
说话的时候,他的语气和神情中满是哀怨,简直堪比怨妇了。
然而,这还不是最厉害的。
听说他有一次说着说着,便忽然对着一身铁甲的姐姐痛哭了起来,把姐姐吓了一跳,还以为他神智忽然失常,差点儿专门飞鸽传书去请神医了。
结果被闻讯赶来的诸葛太傅当场拆穿,弄得姐姐很是尴尬,从此无事便不敢再入宫了。
偏偏她找的借口也是极好的。天策府本来事情就多,她说得也是极其合情合理的理由,当真是让谁也说不出什么来。
皇帝舅父闹了几次之后,看着也没什么效果,便也只有放弃了。
然而在这事儿上,他照旧还是不会怪自己太折腾的,只是见不到姐姐,他心里还是难受,一转头就盯住了诸葛太傅,声称他严重伤害了自己和外甥女儿之间的感情,把太傅给气了个半死,从此他同诸葛太傅的“梁子”就结下了。
也是从此,他便开始隐隐约约地跟我抱怨姐姐那冷冰冰的性子来,说她一点儿都不讨人喜欢,一点儿都不懂得孝敬他之类。
这种时候,我通常都是微笑不语。
因为我知道,虽然舅父他话是这么说的,然而,他却比谁都心疼姐姐的。
从那些源源不断地送往天策府的物资和钱粮就能够看出,他就是个“心口不一”的家伙。
那些什么指责姐姐冷淡不近人情的话,不过又是他另一种的撒娇方式罢了。
而且听宫里头的老人们说,最开始知道母亲生下了我和姐姐这对龙凤胎的时候,皇帝舅父是极其高兴的。估计他是想着这回不但有母亲这个皇姐留在京中陪他,还多了一对儿外甥外甥女,实在是极好的。
谁料我们还不到两岁,藏剑山庄便就建成,母亲便就带着我们去了江南,他便有些不开心。
不过好在那个时候父亲的天策府也小有了规模,他便想着让我继承了父亲的天策府,姐姐和母亲若是喜欢江南,就姑且在江南小住下,然后再回汴京来也就罢了。
可惜,他低估了藏剑山庄在母亲心中的地位。
没想到母亲一去,就再也没回汴京长住,让皇帝舅父悔得肠子都青了。
其实在这之前,他也一向对藏剑山庄没有什么好感。
这个在江南建立起来的山庄,在他看来,是阻隔他和最敬爱的长姐见面的东西,留给她们两个女眷,偶尔去转转就行了。
他自小就深深依恋着一起长大、总是护佑着他的母亲,故此也喜欢同母亲长得很像的姐姐。
这种心情之下,他便总想着让姐姐和母亲都留在京中,时时刻刻能进宫陪他说说话。
而继承了母亲美貌的姐姐,也的确一直是个安静娴雅的漂亮孩子。
所谓“爱屋及乌”,所有的孩子之中,他对姐姐也是最为疼爱的。
若是照这么下去,原本所有的一切都会按部就班地按着舅父的心意走的。
谁料道,很快地,事情的发展完全超出了他的预期。
姐姐不单是模样像母亲,性子也似足了母亲。
虽然看着冷淡,然则一旦认定的事儿却是十头牛也拉不回来。
从她三岁习武起,虽然开始是在母亲的指导下用双剑,但没多久便不知怎么地爱上了父亲的铠甲和长、枪。
刚开始,她拖着那些铠甲和长、枪跟大家宣布说她要进天策府,要上战场杀敌的时候,大家都以为这不过是个玩笑,谁都没把她一个小女孩儿的话放在心上。
谁料自此,她便一发不可收拾。不但上场杀敌的心思愈发坚定,而且武功和阵法也越练越好,直至最后成为合格的天策府少统领。
对于这个结果,除了皇帝舅父,没有人觉得有什么不对。
便是连我也觉得,比起没有什么个性的我来说,姐姐也的确更加适合让人热血沸腾的天策府。
即便别人再如何惊叹和不解都好,身为跟她一母同胞的弟弟,我当然知道,姐姐虽然是完美继承了母亲的美貌和冷淡的性子,但是骨子里却是个如父亲一般热血忠贞的人。
而我,虽然外表看着是同父亲一般的热血正气的样子,但其实比起铁血黄沙来,心里却是更喜欢江南烟雨的。
特别是这里还有花叔叔在。
花叔叔虽然目不能视,但是心却比谁都通透。
他坐在迷蒙的烟雨笼罩的湖畔小亭内,安然泡茶的样子,实在是看着就让人心情宁静起来。
在父亲和母亲各自忙碌的日子里,花叔叔给了我许多关怀和照顾。
所以,能够留在他的左右,我感觉很欢喜。
除此之外,说实话,比起朝堂和战场,我也更喜欢江湖。
江南离着江湖更近。
便是母亲在这里,也是更加如鱼得水,更加自由些。
如她这样的女子,如何能够困在皇宫之中呢?
她天生便是属于江湖的。
她不喜欢待在宫中和京中这事儿,皇帝舅父拿她没有办法,便是太后婆婆在生的时候,也是拿她没有办法的。
而且不知道为何,我总是隐约感觉到那么霸气的太后婆婆,见了母亲也总是低声下气的。就好似,她有什么把柄落在过母亲的手中一般。
比起恭恭敬敬地奉养着太后婆婆的皇帝舅舅来说,母亲和太后婆婆她们两个人不像是母女,倒更像是陌生人之间一般客气。
这也是怪事一桩。
不过,除了这一点之外,太后婆婆是极其疼爱我和姐姐的,对舅父也很好。便是在对待母亲的时候,除了态度上不够亲热、还总隐约带了些愧疚的意思之外,她该给母亲的什么也都不会吝啬。
这种奇怪的现象困扰了我很久,直到太后婆婆过世之后,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才得知当年的真相,也终于明白了为何母亲对待太后婆婆是那么一种态度。
万万没想到,皇宫竟然真的被围攻过。
而且还不止一次。
皇帝舅父的性命和皇位也险些不保。
这种如同小说话本一般的情节,实在让人有些目瞪口呆。
可惜,因着年代久远,当事人也大多缄口不言,所以当年的事情到底如何也已经说不清楚。
总之,最后皇帝舅父无恙、大宋的江山无恙,舅父也肯念在抚养之恩,原谅太后婆婆的一时糊涂、被人趁虚而入搞出了那多事情,那么,叛国也好,没有叛国也好,便就没有那么重要了。
只是瞬间便有些明白了母亲为何不喜欢汴京。
因着这里的人和事,都不是非黑即白的那样简单的。
这样的事情,对她来说,不但费神,而且伤心。
而我同她一样,都喜欢简单直接的东西。
朝堂上的事情,太过弯弯绕绕,还是交给父亲和姐姐去操心罢。
对我和母亲来说,还是留在江南最好。
因着这种心思,我对留在江南的生活相当满意。而十二岁之前,我大部分的时间,也的确都是开开心心地留在藏剑山庄中,接受母亲和诸位叔叔姑姑、师兄师姐们的教导的。
山庄建立的时间虽然不长,但短短十来年间,竟然也已经有了不小的规模,隐隐已经有了统领天下武林之势。
这中间,母亲武功和身世的震慑力虽然起了不小的作用,但是其他几个长老级别的叔叔伯伯姑姑们的武功和来历也不可小看。
比如花满楼叔叔是江南花家的人,林朝英姑姑虽然身世神秘,但那一身不凡的武功实在让人不服不行。
除了留在山庄中的花满楼叔叔、林朝英姑姑之外,他们的弟子中也有几位师兄师姐很是厉害。
比如林姑姑的弟子,原本是她的婢女,年纪跟她差不太多,但是却总是恭敬地执弟子礼,武功也练得很是认真,功夫十分不错,对我们这些小弟子也很是亲切,我们这些人就没有不服气她的,都尊称她一句“大师姐”。
而花叔叔的弟子,也如同他一般儒雅文静,偶尔有几个神采飞扬的,倒是似足了他那一位好友陆小凤叔叔。
据说,是那位陆叔叔不知道打哪里弄来的,原本要跟着他学艺的故人之子们。
林姑姑不但武艺高强,还生的花容月貌,据说旧年还去抗过金的,乃是个英气逼人的美人。
我听着林姑姑的事迹,觉得,她其实很适合去天策府做总教头的,然而,她却并没有去,而是来到了江南,陪着母亲小桥流水人家。且她的武功路数也愈发地清冷孤高,整个人愈发心如止水,且终身未再去过北方,自言最讨厌臭道士。不知道,这一切与终南山新起的那一派全真教有没有什么干系。
林姑姑固然是不世出的绝代佳人,另外还有位曲无容姑姑,却也有着完全不逊色于她的风姿。
虽然这位曲姑姑总是蒙着面纱,而且她性子沉静,话也不多,武功也好,又执掌刑罚,故此我们很是敬畏她。
只是,她虽然看着冷淡,但其实对我们山庄里的谁都很好,偏偏只对比她晚来了几年的一点红叔叔分外冷淡。
我曾经悄悄去问过花叔叔和林姑姑这事儿的缘由。然而花叔叔只摸了摸我的头,什么都没有说。林姑姑倒是少见地惆怅了片刻,念了几句“问世间情为何物”,十分可惜地摇了摇头,然后便就恢复了表情淡淡然地继续去闭关,弄得我愈发一头雾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