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宫锁帝梦 > 89 立法

89 立法

推荐阅读:
笔趣阁 www.bqg.so,最快更新宫锁帝梦 !

    推荐《民国武林秘闻录》《活在流水线上的青春》

    慈禧垂帘听政以后,借整顿吏治之机,此案又被提及。慈禧痛下决心,一定严惩,要杀一儆百。负责总办秋审的刑部郎中余光绰就是常州人,对何桂清十分愤恨,而他恰好负责此案。

    他认为仅依据“封疆大吏失守城池斩监候,秋后处决律“是不够的,又加上何桂清击杀执香跪拜父老十九人,伤天害理,罪当加重,拟斩立决。

    然而,盘根错节的政治关系,却使本已定罪明确的案件变得十分复杂,来自于方方面面的说客竭力为其开脱。这些人各怀心腹事,有的是私交甚厚,有的是兔死狐悲,有的是不明是非,有的是见风使舵。

    一时间,围绕是否诛杀何桂清掀起一股狂澜。慈禧执意认为举国用兵,如果包庇临阵脱逃的将帅,又何以鼓舞三军士气?争论没有阻挡住慈禧杀何桂清的决心。

    自太平天国爆发以来,清廷封疆大吏及府县各官,连连失地弃城。有的府县官员赴任之所,因地当要冲或邻近太平军,竟规避不前,数年不到任。

    有的官员则是太平军一到,即弃城逃走,为逃避失城罪责,事后托请上司倒填年月,捏称因公赴乡出境。

    此类积弊一直未予严肃处理,以致吏治日坏,丧师失地之员日见其多。

    看完奏折,慈禧断然处决何桂清,军兴以来第一次使一品大员以失地弃城罪伏诛,刹了上述歪风,整饬了吏治,纲纪为之肃然。

    但是,这还不够,慈禧要借此立威,重塑朝纲!慈禧垂帘不久,适逢三年一次对官员进行考核的“京察“和“大计“。

    这是效仿明朝的官员管理制度而实施的一项对现任官考核的制度。

    每三年考核一次,对京官的考核叫“京察“,对地方官的考核叫“大计“。按照清朝的制度,京察时三品以下官员由吏部和都察院负责考核。

    三品以上官员及总督、巡抚等方面大员,则先自陈政事得失,最后由皇帝敕裁。经过考察后,官员按照“称职“、“勤职“、“供职“三种等级,实行奖惩。

    “大计“是考核道、府及州县官员。一般是由各级官员依隶属关系逐级考察,做出评断,最后申之各省督抚,核其事状,注考造册,送吏部复核。

    “大计“后的官员,按“卓异“与“供职“两个等级奖惩。清朝对官员的考绩,不论是“京察“还是“大计“都以“四格“、“六法“作为考核标准。

    所谓“四格“是指“才“(指才干,分长、平、短三等),“守“(指操守,分廉、平、贪三类),“政“(指政务,分勤、平、怠三类),“年“(指年龄,分青、中、老三类)。

    所谓“六法“是指“不谨“、“罢软无为“、“浮躁“、“才力不足“、“年老“、“有疾“等六个方面的缺失。经过考核,被列入“不谨““罢软“者,革职处分;属“浮躁““不才“者降级;“年老““有疾“者勒令退休。

    这种制度的实施,其目的在于奖优罚劣,使各级官员时时恪尽职守、效忠朝廷。京察与大计涉及官员的奖惩,贿赂徇庇就是司空见惯的官场事情。

    长官往往博宽大之名,每届京察,只黜退数人,余概优容,而被劾者,又不免冤抑。

    慈禧认为,此次官员考核是她推行吏治整顿不可多得的机会,通过考核可以裁汰庸懒、老弱、不称职的官员,也可以使官场有所警示,寻求振作。

    为达到自己满意的效果,慈禧亲自掌握这次考核的奖惩大权。

    慈禧认为,要取得此次考核不同以往的效果,就不能虚应了事。因此,慈禧亲自掌握奖惩大权,议政王奕提供考察依据,两宫太后分别引见各级官员,依据政绩,给予考核。

    考核的原则:以官声、政绩取人。成绩突出者,给予破格提拔;平庸衰朽者,不论“年已逾岁“或将近休龄,都勒令退休。为的是将年富力强有进取心的官员安排在重要岗位上。

    潘祖荫,字伯寅,号郑庵。咸丰二年探花。他以才华出众、耿介敢言蜚声朝野。左宗棠由于樊燮一事被劾时,潘祖荫就曾积极上疏为左宗棠辩白,竭力推荐左宗棠的才能。

    其中“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就是出自他之口。

    慈禧垂帘听政开始,曾经诏求谏言,潘祖荫上疏请皇上勤圣学,求人才,整军务,裕仓储;敬请免民赋以纾民力。慈禧批阅后颇为欣赏,认为这是一个不可多得之人才,京察中将其升任光禄寺卿。

    将年老体衰已不能胜任工作的内阁学士巴彦春、平庸无能的光禄寺卿雷以諴和品行污下的光禄寺少卿范录典,一律同时勒令退休。

    在官员任用上不分满汉,奖惩分明。

    但对于刚刚垂帘听政的慈禧来说,她与历代皇帝一样,对于汉族官员尤其是统军大员有着极大的戒备心理。

    然而慈禧这时清楚,直接威胁大清统治稳定的是,长江流域的太平军和黄河流域的捻军,这些心腹大患一天不除,她的统治就一天不得安宁。

    然而,环视左右,那些满族大员不是颟顸无能,就是妄自尊大。从咸丰爷到自己垂帘听政的十余年间,一直尽心尽力效忠朝廷、屡受挫折却坚持围剿太平军的最大功臣,却是以曾国藩为首的汉族官员。

    在清朝的政治体制中,一直坚持满重汉轻的原则。满族官员不仅在决策中拥有绝对的权力,而且占据重要职位,以维持满人的显赫地位。

    然而,随着满人整体政治素质的下降,越来越多的政治、军事活动不得不依赖汉人官僚和士绅。肃顺就喊出了“天下满人混蛋多“,应该是这一时期社会的真实写照。

    慈禧同样担心曾国藩的发展会成为威胁大清统治的地方势力,然而她更清楚,对于她来说为患最重的是太平军的存在。而对于官员任命中的满汉分治,慈禧有着更为现实的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