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弃妇卷土重来 > 52第五十一章

52第五十一章

作者:鱼丸和粗面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笔趣阁 www.bqg.so,最快更新弃妇卷土重来 !

    第五十一章

    几次三番的从死亡线上拉回来,此时的老太太已经完全说不出话来了。

    “娘,儿子回来了。”

    林建军扑通一下跪床前,老太太如老树皮般的手微微动了动,张口嘶哑着嗓子,声音有些微弱,“娘…对…不住…。”

    说完她眼珠转了一圈,“们……以后……都好好的。”

    剧烈的咳嗽声传来,医护员上前套上氧气罩,对着一家摇摇头,“准备后事吧。”

    呼吸机传来“滴滴滴”的信号,床^上的老太太已经停止了呼吸。

    “节哀顺变。”

    医生说完,习惯性的抓了下胸前的听诊器推开门走了出去。而此时病房门口,“咔嚓”一声、闪光灯亮起,一名戴眼镜的记者正对着病床猛拍。

    “干什么呢!”

    林建国红着眼瞪着记者,抬手就要抢他手中的相机。记者把相机举高,另一只手抓起胸前的牌子,“是《天津日报》的记者。”

    “大哥,这位记者是来了解情况的。”

    林建军走过来,拉住林建国,从兜里掏出一团皱巴巴的报纸,展开一看正是周一的那期《京城早报》。而报纸上褶皱的最厉害的一块,正是老太太大儿媳妇说的原话,

    “四邻八乡的老少爷们都看着呢,大家都是亲戚,也实不好多说什么。但这五、六年,二弟一家也就中秋春节回来那么次,而且每次都把娘给气病了。”

    这位大**说到这长叹一口气,似乎已经说不下去了,此时老的大孙子海涛正端着一碗鸡蛋羹进来,走到老床前一口一口的喂给她吃,老的眼中禁不住闪现出感动的泪光。

    林建国脸色变了,李桂花也扯着袖子有些不自然,“这……这怎么也写上去了。”

    记者趁机发问,“根据们初步了解的情况,林建军先生前些年,村干部的调解下,与林建国先生有过一份合约?”

    林建国搓搓手,脸上一阵愠怒。李桂花更是终于忍不住,抓着大儿子走了过来,直接嚷嚷着,“娘还尸骨未寒呢,们这问东问西的做什么,赶紧走、赶紧走!”

    边说边推推嚷嚷的,林建军护记者身前,“大**,记者也没多说什么,只是问问实际情况。”

    “他还没多说什么,二弟咱们让大家伙看看,娘刚断气他就问问叨叨。还有二弟,明知道娘就这几天的活头了,跑到外面故意不来也就罢了,还招来这么些不相干的。”

    若梅冷眼看着,贼喊捉贼,李桂花这一招真是用的炉火纯青了。父亲为什么不能来,还不是因为大伯一家亲自作证的那篇报道。父亲眼中的红血丝,一看就是好久没有睡觉了。

    偏偏李桂花一句句的骂出来,心里一阵爽快,自感觉好到了极致,她习惯性的伸手往记者身上推去,边推边嚷嚷着,“走,赶紧走,让娘清静会儿。”

    林建军挡记者身前,李桂花的手正好伸到他身上,几天没休息突然被这么一推,他身体剧烈的摇晃然后直直的向后面倒去。情急之下他抓住了身后病床护栏,终于是没有倒下,但床体剧烈的摇晃着,病家属本就因死了烦躁着呢,这下更是看不下去了。

    “这位大婶,这里还有别的病,小点声。”

    “说谁大婶呢?”

    李桂花凶狠的眼神瞪过去,若梅跑到爸爸跟前,“大伯母不要打爸爸,海涛哥别过来,不要打爸爸。”

    **滨拉住大哥,“梅子,妈妈和海涛哥没有要打。”

    “不信,看他胳膊抬起来了,小时候他每次要打和哥哥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看胳膊上,现还留着疤呢。”

    海峰跟过来把妹妹挡身后,拿起她的胳膊吹了吹,“妹妹别怕,有哥哥,哥哥保护。海涛哥要是再欺负妹妹,别怪不客气。”

    两家陷入了僵持,**却拿着白布走了进来,把被子撤掉蒙上白布,“病房内需要安静,们来跟老道个别吧。”

    林建军站直了搂住俩孩子,跟记者到了个歉。那记者把病房内的一切都记心里,联合昨天村里知道的内容,他心里也大概有数了。安抚了几句,他退出了病房。

    ……

    北方要脸面,所以尤其重视这些面子上的事。孩子出生、新结婚、老丧葬,有条件的家向来是极尽奢华之能事。这种大环境下,老太太的丧礼搞得很隆重。

    火化场里,林建军更是当即决定买了最贵的骨灰盒。一个40cm*20cm的宫殿式匣子,就花去了2000块钱,万元户等同于土豪的九十年代,这可是一笔很大的金额。林建国本来想拿钱,但被李桂花拦住了,全程一家只顾得嚎啕大哭,拿钱的事全是林建军跑前跑后。

    灵堂自然是搭了长子家,四根柱子立起来,四周用白布拉上帐幔,里面放上几张条凳。林家村里也是个大姓了,扯上各种表亲和前来吊唁的,院里挤得满满当当。

    灵堂内一片哭声,这个时候李桂花却拿出了老的遗嘱,上面不知道谁的字迹写着老二家村里的房子,要归老大家所有,末了有老太太的签名和红手印。

    “二弟,家那房子的宅基地,本来就是们家的。只是分家时娘看们没房子,就跟和建国商量着让给了们。再说们现城里都有房子了,也看不上农村这点地方。”

    村里七嘴八舌,农村的确有长子继承家产的习惯。有皱皱眉觉得这不合理,老二家砖瓦房都盖起来了,那房子肯定是家家的。而有些则觉得,宅基地是老大家的,那上面的房子就该是老大家的。

    支持者中的一部分,就包括村支书赵学泉。赵文瑞也跟来了,几年没见他跟海涛三兄弟感情越发好,现正哄着林若丽。

    “建军啊,家就海峰一个,也确实不缺这套房子,就按老的遗愿办了吧。”

    林建军看向家,若梅摇摇头,海峰跟着摇头,崔荷也满脸不赞同。房子的一砖一瓦,都是他们养奶牛赚回来的,至于宅基地虽然说的不清楚,但当初分家时说好了,不给他们钱就给这房子。

    “大哥大**,当砖瓦房怎么来的,村里的老少爷们都清楚。当年分家时,们只得了那三间土胚房。大哥们家也不缺钱,房子明明白白是弟弟的,说到天边也跟们没关系。”

    “可宅基地是们家的,二弟,娘尸骨未寒就要违背她的遗愿么?”

    “大**,房子有房产证的。”

    村里这几年盖砖瓦房的越来越多了,这多亏了养奶牛赚的钱,所以现大多数还是向着若梅一家的。

    “老大家的,那房子本身就是建军一家盖得。”

    “对啊,咱们村里又不缺地,要不让建军另外买块宅基地给。”

    七嘴八舌的,说的李桂花涨红了脸。李桂香站姐姐身边,握着她的手劝慰着,“大姐,先办林婶的后事吧。”

    李桂花总算有了台阶下,但嘴里还是嚷嚷着,“娘啊,尸骨未寒,有就不听的遗愿了。媳妇先把您的后事风风光光的办过去,多给您烧点纸钱,跟爹地下也过得舒坦些。”

    林建军和崔荷不跟她一般见识,骨灰盒谁买的灵堂谁租的,村里都看的一清二楚。一两句话,改变不了什么。

    ……

    忙活了一天,若梅一家回到农村的院里,却发现大伯一家正等院门口。

    “大哥这是干啥呢?”

    “二弟,咱们说说这房子的事。”

    “大哥,不是弟弟舍不得这几万块钱,只是当初分家时说的很清楚了。”

    李桂花摇了摇手中的报纸,“这些年可一直是们养的娘,二弟看,报纸上写的清楚明白着呢。再说分家时,可没说这房子是给们,娘那是让们暂时住着。”

    说着她拿出一张泛黄的纸,“这可是当初宅基地的条子,娘最后留给们了。”

    林建军累了一天,实是不想跟这一家子扯皮。若梅打了个呵欠,当爸爸立刻认为女儿也累了,心疼起来他也恼了,“大哥大**,累了一天了这事忙完了咱们再说。”

    “行,这房子先让们住两天,怎么咱们也是亲戚么。”

    “爸爸,们家有房产证,这是们的房子啊。”

    若梅懒懒的来了一句,成功的镇住了对面的一家五口。李桂花干脆撒起泼来,“咱们农村办事,有农村的规矩。再说就是按照法律,们的宅基地上,们建什么房子。”

    林建军心火直冒,让崔荷看好女儿,自己挤开海涛打开大铁门,然后把一家拉进去,抄起门口的棍子,“都累了一天了,改天再说,们先出去吧。”

    挥了几下棍子,李桂花吓得直往后退,边嚷嚷起来,“打了、打了!”

    “丢丢,大伯母死赖着不走。”

    若梅和海峰坐着鬼脸,尤其是海峰,他护妹妹身前,趁着众没注意朝着**涛身上的弱点处,狠狠地掐了几把。妹妹说的对,跟大伯一家讲道理是不行的,只能武力解决。

    这几年兄妹俩天天跑步,没事也家里客厅里比划比划。别看海峰个子小,但浑身上下可有劲儿了。几下子下去疼的海涛呲牙咧嘴的,跟着李桂花一起喊了起来。

    林建军用不高不低的声音说道,“们全家可是文明,大**海涛们有本事去街上说去。随便怎么说,就说抄家伙打了,看哪个信!别让真动手,赶紧滚!”

    “最后说一遍,房子是盖得,一砖一瓦都是们全家赚来的,跟们没一毛钱关系。”

    赶走了大伯一家,林建军进屋,收拾好单沙发让若梅坐下。崔荷做饭去了,他拨通了临市的电话。

    “大后天能上报纸,好嘞,真是麻烦您了。”

    一家终于露出了舒心的笑容,停灵两天、然后下葬,然后若梅海峰也该回去上学了。

    算起来加上星期六星期天,她已经将近一周没来学校了。拐出街角,走到通往校门口的路上,她就感觉到了指指点点的目光。

    这两天的电视她也没少看过,里面铺天盖地的孝敬老的节目。虽然只是市电视台,但其源头的那篇报道也算是尽皆知了。摸了摸胳膊上的黑色绸带,亲奶奶死了,她和哥哥都带着孝。

    “妞妞,教室里不要出去,等放学哥哥来找,咱们一起走。”

    海峰把妹妹送到教室门口,千叮咛万嘱咐,直到预备铃响起才上楼。若梅刚进教室,就发现原本友善的目光中夹杂着一些质疑。

    “林若梅,终于回来了,快坐下吧。”

    李浩辰接过她的书包,若梅伸手摸了一把桌子,出乎意料之外,上面干干净净的一点灰尘都没有。

    “每天都给擦,现很干净吧?”,说完他看了下四周,“不用管他们,爷爷知道们家的事了,他找过童爷爷了,过阵子就没事了。”

    若梅点点头,熬到第一节课下课,她冲出教室买了份报纸。京津等地联系紧密,所以京城也可以买到天津的报纸。拿到教室翻了又翻,终于第二版看到了那位记者撰写的报道。

    “这是什么?”

    童天策吹着口哨,跟着李浩辰一起过来,扫了眼报纸他恍然大悟,“怪不得爷爷很生气,原来事情是这样的啊。”

    李浩辰也有些振奋,“妞妞妹妹,这下不会有再说林叔叔什么了。”

    若梅翻过报纸,给他们看了下标题,“咱们这是京城,这是天津的报纸,没多少能看到的。”

    “那为什么不找京城的报纸?”

    若梅点了点他的头,脑袋耷拉下来,“没敢给家发,总编说上面有管着呢。”

    一个班的同学,有也看到了报纸,“这上面说的是真的么?如果是真的,那《京城早报》为什么会那么说。”

    “对啊,肯定是他们家花钱买通了这份报纸。”

    若梅扭头看去,是一个蘑菇头的小女孩,带着小眼睛。据李浩辰说这个小女孩平时学习成绩很好,全市小学生竞赛中还拿过好几次奖。若梅隐约记得,上次随堂测验,貌似她比小女孩多考了一分?

    没等她开口,李浩辰就说开了,“《京城早报》也没撒谎啊,它们只是看到了表面现象。而《天津日报》把后面的情况报出来了,这都看不明白,脑子被奥数题塞满了么?”

    “李浩辰,凭什么这么说。还是们班班长呢,谁不知道天天跟林若梅后面,一个大男孩子真丢脸。”

    “,林若梅是同桌,跟她说话怎么了?倒是,天天闷着头也不跟同学们交流。”

    若梅拉住李浩辰,“先别说了,这位同学如果有质疑的话,可以先看一看报纸里的内容。前几天什么都不说,就是因为不知道该怎么说,《天津日报》上所报道的一切都是真的。们家那些事,县里的都知道。如果有同学不相信的话,可以骑自行车一小时去县里,随便找个问问。”

    斩钉截铁的说辞,镇住了场所有的同学。有些甚至也跑到校门口买了份报纸,报纸上印着一副黑白插图,正是老太太处于弥留之际时的影像,报纸第一句就是,“六旬老临死之前,涕泪横流对儿子道歉。”

    报纸全篇幅实名刊登了某县优秀企业家林建军的童年成长历程,同时那位记者还详细写了医院里李桂花和**涛的态度,对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孝”文化产生了质疑。

    “母慈子孝,长辈慈祥是前提,儿孙孝顺才是水到渠成之事。现社会上不乏一些不孝顺的儿女,但不可否认的是,有部分老的做法也存着些许失误。”

    “改革开放后,们国家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好,民群众已经全部解决了温饱问题,向着小康社会迈进。物质水平越来越好了,精神需求就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通篇一句都没提京城的不实报道,只是把问题深化,揭露了子女教养问题。当然其中,也有林建军每个月坚持送去的米面粮油的数目。报纸最后抛出了一个问题:对于孩子和老,物质上的关心和精神上的关爱,究竟哪个更重要?

    整整一满篇幅,该说的地方也都说的明明白白。小伙伴们眼中的质疑褪去了,围若梅身边,“报纸上是真的,爸爸小的时候要过饭?”

    若梅点点头,“是啊,爸爸说那时候家里穷,奶奶和大伯又不赚工分。想要不饿死,只得努力做工然后去要点饭啊。”

    “真的跟报纸上说的一样,大堂哥小时候经常打和哥哥?”

    若梅撸开校服袖子,露出一条月牙形的伤疤,“们看,这就是养奶牛那年,大堂哥把推到弄破留下的疤。”

    京城的孩子大多实蜜罐中长大的,像刘柳那样从小到大一指头没挨过才是正常现象,小伙伴们都惊呆了,“真的好可怕,怎么会有这样的,堂哥对可好了。”

    “是啊,竟然真的会打啊,这疤不会退不下去了吧,以后可要离他远点。”

    李浩辰也看过来,“妞妞妹妹别怕,以后告诉爷爷。爷爷可厉害了,又那么疼,一定会帮教训海涛的,也会保护。”

    一直到放学,若梅家的事已经传遍了一年级。海峰来接妹妹的时候,就收货了一大^波同情的目光。小孩子是最有同情心的,放学后他们唧唧喳喳的,整个校园迅速传遍了此事。

    而同学们回家后,又当新鲜事告诉了各自家长、一传十十传百,这期《天津日报》很快就销售一空。若梅到家时,那位记者正打来电话,报社正加急加印,马不停蹄的发往京津地区。

    端了盆水洗了下胳膊,原先怵目惊心的疤痕立刻变得不太明显,被校服袖子一遮,谁都看不出什么。崔荷过来点了下女儿的头,“这丫头,有话好好说,干嘛非得骗家。”

    “当年那伤疤就是这样的,只是还原事实**而已,说一千道一万不如这一条疤。”

    坐下喝口汤,电视里又是孝敬老的节目,主持正愤然抨击着某些的不孝行为。只是这次播到一半,节目突然停了,再下来就是正常的新闻。

    若梅和哥哥对视一眼,林建军也和崔荷对视一眼,四一起看向姥姥,“姥姥(娘),们成功了。”

    林家这次的行动出乎意料的成功,国最乎的就是面子。别说这次的《天津日报》卖得好,就是不好,那也是明晃晃的打脸。这么明显的错误不实报道,竟然刊登了本市门面报刊的头版头条,而且市里还配合着进行了为期一星期的“孝道”主题宣传。

    现被家临市揪出来,被“批|斗”的那个,“文|革”期间养活了一家,之后被大哥亲娘排挤到那个地步,孩子生病打针都得往岳家借钱,家里连馒头都吃不起,这样还每个月往家交钱。这样的孝顺,简直可以称之为“愚孝”了。如果这都是不孝,那二十四孝往哪儿搁!

    市委**办公室,办公桌上放着三份报纸,一是五年来福乐面粉厂先进事迹剪报,二是那份《京城日报》,最后一张就是当日的《天津日报》。看着三份资料,京城市委**的眉头皱成了疙瘩。为官多年,他一眼就看出了这其中的门道。

    关键是他任期内,市里竟然会出现这种六月飞雪的报道,冤枉了一个优秀企业家那是小事,毕竟每年冤枉的也不是少数了。但是重点于,丢脸丢到临市了。现整个京津唐地区,现肯定都看京城的笑话。

    还首都呢,全国的领头羊,竟然出现这种低级错误。市委**觉得,全国民都戳着他的脊梁骨。为官多年,他的面子可是被踩到地上了。

    “**,负责宣传的副**到了。”

    市委**要查一件事情,那当然是处处开绿灯。没过十分钟,确切的结果出来了,是广电总局的刘明珠主任。

    “这一会已经接到好几位**电话了,现怎么办吧?”

    要是平常时候,市委**肯定就给开个绿灯,装不知道过去了。毕竟大家都一个市里,体系内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凡事留一线日后也好见面。但现白纸黑字的摆那,要再不管会成为大问题的。

    “林家那面粉厂还停工中,**工作一向认真,咱们也是高效率的政府。”

    **眼前一亮,“让工商局赶紧去走一趟,毕竟粮油是民生行业,没问题的话就赶紧恢复生产吧。告诉工商局,好好安抚下,咱们政府不会冤枉任意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作者有话要说:姨妈到访身体一直不舒服,昨天低烧了。吃完酚美片,晚上七点就躺下了。想着今天还要上班,定好闹钟一大早五点爬起来,总算没耽误更新。

    明天我尽量六千,如果做不到别抽我,握拳,一定会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