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so,最快更新民间春秋 !
(凤凰展翅小乡镇,山清水秀民风淳;生活便利美景多,人人羡慕镇上人。)
这个隆重举行祈雨仪式的古老乡镇依山傍水地坐落在太行山麓西端。乡镇的规模并不算很大,也就近千户人家的样子,但却山清水秀,民风淳朴,颇具北方传统乡镇的色彩。在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条件下,这里当然说不上有多么富庶,但乡民们靠着传统的勤劳和智慧繁衍生息,简单而快乐地过日子,倒也不在意时光的飞逝。事实上,乡镇上的绝大多数人家所关注的,只是四季的交替变更和生长在地里的庄稼;所期盼的,除了能够有一个又一个风调雨顺的好年景之外,再就是家里的老人们都身体硬朗,娃儿们都聪明健康快快长大,以及那一个个延绵不断,拨动人们心弦的“三六九”集市日。
倘若站在高处远远眺望去,这个乡镇的整体形状看起来极像是一只欲展翅飞翔的凤凰。她的身子和双翅,是串联起来近千户人家房舍的十字大街;镇子北面有一座形状丰满的青石山,正好是她头顶上那漂亮的羽冠;青石山略往东南一点点那美丽的清泉池,则犹如是她那清亮动人的眼睛;而在镇子南面的那一大片繁茂的树林子,就恰如是她那异常美丽的尾翼了;此外,在她的左侧翼下,一条四季不断流的小河由北至南潺潺而下,更为这只神奇的“展翅凤凰”增添了无限遐想。
在其十字大街的北街上,有一个在北方农村并不多见,而且很是像模像样的铁匠铺。铁匠铺的门面是五间板房,通红的炉火每日里都在呼呼地燃烧着,丁丁当当的打造声常年不断。由于几位师傅们终日里面对着通红的炉火和炙热的钢铁块儿,加之干得也是丁丁当当节奏性很强的力气活儿,所以总是汗流浃背的。虽说这些师傅们黑红色的脸膛上经常会横七竖八地粘上一些墨色的道道,活像是戏里的大花脸,但他们的手艺却相当说得过去,大到铡刀、镐头、铁锹、犁头、耧头、锄头、菜刀、镰刀……,小到剪刀、锥子、缝衣针,没有做不来的。
在铁匠铺的旁边,是一个同样不多见,但只有三间门面的石匠铺。在铺子里边,靠墙立着三个宽大结实的木柜,里面常年摆放着几位石匠师傅们的代表作品:各种小巧可爱的动物、就像玩具一样的小石磨、小石碾、小石磙……偶尔地,也会有人来铺子里关顾。饶有兴致地欣赏一番之后,这些人也许会掏腰包买上一两件这样的石头制品给自家的娃儿们玩儿,或者放在家里作为收藏品什么的。
这几位石匠师傅都是邻村上下的乡民。农忙时节,他们就回家种地去了。每逢这个时候,十里八乡的村民们倘若谁家想打一盘真正实用的石磨,一个石碾子,或者打个石磙,甚至打一对儿守护在院门儿两边的石狮子的话,则必须自家准备石材,然后亲自登门去请;或者比较熟悉的话,就托人捎个口信,师傅们就会得便上他们的家里去打造制作,真正在铺子里面做这些活计的情况并不多见。农闲了,师傅们就悠闲地守在铺子里边,一边精心雕刻着一些随心所欲的石头玩意儿,一边静候顾客的光临。
再靠十字大街中心一点儿,是一个有六间门面房,外加三间库房的木匠铺。在其门面房的一侧,摆放着一些做工精细的衣箱、衣橱、厨柜、桌椅等木制家具。在另一侧,则摆放着耕地用的犁、整地用的耱、种地用的耧等木制农具。当然啦,犁头和耧头是需要借用铁匠师傅们的劳动成果的。在门面房中间宽敞的空间内,木匠师傅们可以施展得开锯、刨、开凿、镶嵌、上漆等一系列的木工活儿操作流程。
在该木匠铺三间库房里,分类存放有各种材质的木料。需要打制家具和农具的乡民们,可以根据需要随意从中选择。
在乡镇上亦有不少零散的,也可以称得上“木匠”的手艺人。乡民们若想要打造自家日常使用的简单家具和农具,以至于盖新房什么的,往往更愿意请这些匠人们帮忙。究其原因大概有二。先,这些居家的零散木匠都属于一些街坊近邻,彼此之间非常熟悉。做活儿的时候,他们会全盘考虑充分利用主家自己保存的或者专门购买的木材,就连那些斜头巴脑的边角料也不会浪费掉;其次,主家只是在做工期间给他们做一些上好的饭菜加以热情招待就行了,至于工钱嘛,是可以随意给的,或者私下协商着适当给一些就行。总之,请他们来制作各种简单的木工活儿,要比请木匠铺的师傅们制作合算得多。
但不管怎么说,这个木匠铺子里的那几位师傅们的手艺,是任何一个散布在乡民们中间的匠人都比不上的。所以无论是乡镇上,还是乡镇周围村庄里的人家,倘若想打制一套娶亲用的精制衣柜,陪嫁用的漂亮梳妆盒,或者是一架在各个方面的标准规格和要求都非常严格,制作难度很大的耧车时,就必须得请木匠铺的师傅们来做了。因此间,尽管有庞大的“游兵散勇”们散布在乡民中间,但木匠铺的生意永远都是红红火火的。
至于十字大街中心位置的几家饭铺、饼铺、日杂百货、一个祖传的耿家客栈,以及东街上的那家常年开张的张家肉铺、西街上的那家带有门面店铺的董家油坊、南街上的几家土布织坊……倒也没有多少特别之处。不过,乡镇西侧的那条四季不断流的小河却是不能不说的。这是因为,她不但是乡镇人们最大的骄傲,而且还串联起了乡镇上的几大美景呢。
在这条四季不断流的美丽小河上,修建有大小三座桥梁。其中最大,也最像样的一座是用瓦青色上好石材砌成的拱形大桥。此桥直通乡镇的西大街,据说建成已经上百年了,但仍然毫无破损结实非常。这座拱形大桥的桥面相当宽阔,两挂四套大马车对过也绰绰有余。另外的两座则都是规模小得多的木架便桥,只能通过一挂大马车的样子。这两座小便桥分别位于拱形大桥的南、北两侧,与拱形大桥之间各相隔一里左右的样子。由于小河流出乡镇之后逐渐往东南方向拐弯了,所以,那座南便桥实际上差不多已经位于乡镇的正南了。如果盛夏时节下暴雨了,偶尔会有洪水聚集沿着河道急冲而下冲毁便桥的时候。一旦生这样的事情,乡民们就在洪水过后,再重新架设便桥。此外,在河面开阔,河水较浅的地方,人们还会随意搬来一些较为平整的大石头,不远不近地一溜儿稳在河水里,然后踩着这些俗称“踏石”的大石头过河。
在小河的东侧,原本是有一条骡马大道的。此大道北上一段之后逐渐往东迂回,再经过一个往东急转弯的拐把子路后,直通乡镇的南大街。拐把子路的周围,是一些乡民们祖上遗留下来的,亦或后来又根据自家的喜好或需要,经过拆建或改建以后,连片连片,且又都是独门儿独院儿的农家房舍。
由于南便桥在盛夏时节偶尔会被暴雨后的洪水冲毁,这多多少少让那些外乡来客感到有些不太方便。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就干脆顺着小河的西边儿走了。老话说得好:世上的路都是人走出来的。如此,那条骡马大道就不知不觉地从小河的东侧给转移到小河西侧去了。东侧的骡马大道冷清下来以后,路边就不断地有野草疯长。于是,那些原先就在路边上种地的乡民们,就把杂草铲除掉,把一部分路面也开垦成了土地,种上了各种各样的作物。几年过后,原先的那条宽阔的骡马大道,就慢慢地变成一条小便道了。
在小河西侧大约百多步远,就是南北延绵数百步的高地了。这片高地到底有多宽,谁也没有丈量过,反正是够一眼望的。高地上七高八低的,从来没有人耕种,只是随其自然地生长着一些杂七杂八的小灌木丛和杂草什么的。高地的土质细细的,绵绵的,浅茶色,没有一点儿沙砾和杂物。一句话,这里有取之不尽的上好黏土。虽然土质太黏不利于农作物和高大乔木的生长,但却另有好用场呢!于是,人们就沿着河边一溜儿建造起三个很大的砖瓦窑。三家窑主的师傅们各显神通,方砖、长砖、通瓦、板瓦、猫头、滴水、兽头……都可以烧制出来,而且质量颇好。
由于有这么三个需要人手劳作的砖瓦窑,所以,除了几位专业工匠师傅们之外,只要肯吃苦,不但镇上的壮劳力可以随时,尤其是在春、夏、秋三季里随时有活儿可干,就是附近村子里的青壮年男人们,倘若想在这些砖瓦窑上找个临时活儿干干,也是非常容易的事情。
在专业工匠和众多窑工们辛勤的汗水中,用不同模具脱好的各种原坯,成片成片地整整齐齐摆放在广阔的场地上,等待自然晾干之后装窑烧制。如果哪一家砖瓦窑自然晾干的原坯剩余了,窑主就会指挥自家的窑工们,把剩余的原坯整整齐齐地码放在自家砖瓦窑旁边的一大溜儿宽敞的板房里。因此,每逢秋末冬初,这些板房里总会存满了各种各样的干坯。这样,即使是严冬时节泥水不粘了,不能再脱制原坯的时候,这三个砖瓦窑也一准儿有得干坯烧窑。
烧制期间,高高的烟囱里冒出来的浓烟一团团地滚滚而上,场面确也称得上蔚为壮观。烧制好后,为了使滚烫的成品尽早降温以便于出窑,窑工们会泼洒河水为其降温。每当这个时候,砖瓦窑的上方蒸汽弥漫热浪翻滚,另是一番恍若仙境的奇妙景观。降温之后的各种砖瓦、猫头、滴水和兽头等成品,由窑工们一趟一趟地从窑内背出来,再一层一层地分类码放或者垒摞在砖瓦窑的旁边,供镇子上,或者周围乡村的人们选择购买。
沿着小河北上,走一里多远以后往东北方向拐进去百多步的样子,也就是差不多在乡镇的正北面,有一座类似于一个大馒头的青石山。每逢农闲季节,乡镇上的一些壮年汉子们,就会组织起来一哨人马,用土制炸药来这里开山炸石头。炸开的石头稍做修整之后,就堆放在一边等待那些盖房子的人们来买了。由于这座不大不小的青石山属于全乡镇人家的公共财产,所以,凡是乡镇上的人家来购买时,价格是相当便宜的。
沿着小河南下,在一里多远的小河边儿上靠乡镇这一侧有一个小树林。树林子虽然没有多大,也就三十多亩的样子,但在一侧这条美丽小河的滋润下,杨树、榆树、槐树、柳树、椿树、桑树、泡桐树……各种类型的北方乔木在这里争先恐后快乐地生长着,远远望去郁郁葱葱煞是喜人;若是走进林子之后抬头望去,在树木稠密的地方,浓密的枝桠树叶遮天蔽日,只能从枝叶的缝隙中看得见点点天空,而小树林里边清新湿润的空气更是让人心旷神怡。即使在最炎热的盛夏日午后,这里也永远都能够给人们以凉风习习清爽宜人的感觉。
在小树林的边上或者里边的那些树木比较稀疏一些的地方,五颜六色的各种野花争奇斗艳,美丽的彩蝶三五成群一帮接着一帮欢快地翩翩起舞;而在小树林里边的那些树木比较稠密一些的地方,树下经常会生长着一些白白大大的香菇和无以数计的浅茶色小小“雨点儿”蘑菇。乡镇上的人们都知道,这两种蘑菇不但没有毒,而且还都是绝佳的美味呢!在连续几天的小雨之后,经常会有人挎个小篮子来小树林里采蘑菇。
在小树林里那些盘根错节的大树下,经常会窜出来几只活蹦乱跳的野兔子;每逢这个时候,往往会引得小男娃儿们好一阵追逐。
自古以来,树林就是鸟儿们的乐园。在这个小树林里,尤其是春夏秋三季里,喜鹊、山雀、麻雀、斑鸠、黄鹂、布谷鸟……各种鸟儿们欢快的鸣叫声不绝于耳;而在严寒的冬季,就只有喜鹊、山雀、鸽子、麻雀等这些留鸟们继续留守在这里了。每逢冬天的雪后,喜鹊们在雪地上留下的踪迹在这个小树林子里随意蜿蜒,别有一番情致。
小树林一侧的那条小河清澈见底四季不断流。这条美丽的小河不但是本乡镇的母亲河,而且还实在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好地方呢!
在乡镇上,每逢夏、秋季节,总会有那么一些男女小娃儿们非常喜欢结伴儿来小河里摸小鱼、抓河虾,或者捞一些圆圆脑袋长长尾巴的小蝌蚪,用大坛儿小盆儿的装了带回家里养着玩儿。在玩儿水的同时,如果现了小半寸长的小鱼苗,乡民们都管它们叫“小鱼珍珍儿”,就会毫不犹豫地用双手掬起来,将活蹦乱跳的小鱼苗连同清澈、清凉的河水一口吞下肚子里去。这些“鱼珍珍”很小,几乎是透明的,整个小脑袋看起来就好像是只有两只圆鼓鼓的大眼睛一样,而另一个比较显眼的特征就那个快摆动的小小尾巴了。尽管“小鱼珍珍儿”们的动作非常敏捷,而且它们的个头也实在是太小了,但小娃娃们每次来小河里玩儿水的时候,总能掬起来喝下去几条。大人们都说,喝了“小鱼珍珍儿”很“下火”呢!所以,乡镇上的小娃娃们全都养成了喝“小鱼珍珍儿”的习惯。谁知道呢,这话也许是对的,因为小娃娃们喝了河水和小鱼苗以后,不但不会拉肚子,而且他们虽然成日里在野外疯玩儿,在小河里耍水,被烈日晒得就像黑泥鳅一般,但却很少有烧生病的!
到了炎热的暑天,每日里午饭后半个多时辰的时间内,这条可爱的小河是镇子上那些半大男娃儿们的天堂。每当这个时候,一准儿会有三五成群的秃头小子们来到河边。他们会毫无顾忌地脱光了跳到河里去尽情地戏水洗澡。估摸着快起晌了,他们就自觉地上岸来穿好衣服跑别处玩儿,或者下地干活儿去了,把这条清澈见底的小河留给了很快就会来河边洗衣裳的女人们。
结伴儿去小河边洗衣裳是乡镇上的大闺女、小媳妇,乃至老太太们最乐意做的一件家务事儿,也让乡镇外其他村庄的大闺女、小媳妇,乃至老太太们羡慕不已。每逢上午或午后,尤其是暑热天起晌后,她们经常会挎个竹篮,里面装上需要洗的衣服鞋袜什么的,再带上一块胰子,一个捶敲棒子,也许还会再带一把猪鬃刷子,互相招呼着高高兴兴地来到河边洗衣裳。沿着整洁的河岸,常年里不远不近略略倾斜摆放着几十块平整光滑的洗衣石。来这里洗衣裳的女人们,年轻的大闺女和小媳妇们不嫌累,干脆就蹲在洗衣石后面洗;上了年纪的则嫌蹲久了累得慌,就搬一块适合坐的石头稳在洗衣石的后面,再在这块石头上垫一件准备洗的衣裳,然后舒舒服服地坐着洗。
金色的阳光、蓝天上漂浮着缓缓移动的白云、轻轻吹拂的清风、潺潺流动的水、时不时突然跃出水面又轻盈落回水里的银白色小鲢鱼、成群结队的小蝌蚪、高一声低一声嘻嘻哈哈的说笑声、捶敲棒子此起彼伏的敲打声、河边干净的大石块和碧绿碧绿的草滩上晾晒着的花花绿绿的湿衣裳……构成了一幅无以言表的乡间美景图!
每逢农忙季节,这条小河还是那些下地干活儿的庄稼人们最贴心的好伙伴呢!当人们在自家地里劳作完了以后回家去的时候,只要途经这条清澈见底的潺潺小河,必然会毫不犹豫地放下家什,蹲下来洗脸洗手洗去疲乏,然后干干净净高高兴兴一身轻松地回家去。
每逢深秋时节,镇子上家家户户都会腌制冬日里一家人吃的绿叶儿菜;而那以新鲜的萝卜或者蔓菁缨子、白菜叶子或者甘蓝的边叶为原料的,一大缸,甚至两大缸的冬菜,是需要清洗干净了再腌制的。不过这也不难,他们有这条清澈的小河呢!每逢这个时候,女人们就会先把准备淹菜用的大缸和压菜石清洗干净了,然后在前一天的下午和晚上收拾切好两大筐菜叶子,临了还不忘往筐里搁一根儿应手的光滑木头棍儿,再备上一块大大的干净油布和一个大大的箩筐。第二天清晨天麻麻亮时,乘着还没有人在河里洗衣裳,也没有牛羊鸟雀的在河边喝水,男人们就不顾已经有些个略带凉意的瑟瑟秋风,挑着两大筐碎菜往小河边去了。此时,已经自行流淌了一整夜的河水干净极了。来到河边的男人们先铺开油布,把一个菜筐里的碎菜小心地倒出来,然后先把菜筐洗干净了,再用箩筐分次装上一部分碎菜,用木头棍儿搅拌着细心地淘洗干净。当两大筐碎菜全部淘洗干净以后,他们就高高兴兴地挑回家里去了。由于用活水淘洗的碎菜非常干净,因此,镇子上家家户户腌制的冬菜都一点儿也不会硌牙。
在小河上游不到一里远的地方,有一大片自然形成的泉眼,清澈透明的地下水源源不断地从这些泉眼里咕嘟咕嘟地涌出来。这些泉眼分散在四个大水塘里,而这四个水塘的面积几乎一样大,并且都是方方正正的样子。在它们的中间,是一个呈“十”字形,足有两步宽的青石堤。在这些青石堤的大约中间位置,各有一个半步宽的开口相互连通,而在最靠西南的那个水塘外侧还有一个略宽大一些的开口,溢出开口处的泉水,就自然而然地流到了前面所说的那条可爱的小河里了。由于从这些泉眼里涌出来的地下水冬暖夏凉,所以这条小河在严寒的冬日里也绝对不会结冰断流。不过,在天儿太冷的时候,尽管小河仍然流得很欢畅,但河水还是有些冰手,俗称“激手”的,所以就很少有人再在小河边洗衣服了。这个时候,她们更乐意往北多走几百步,到那一大片自然形成的泉眼处来洗。
这里的四个水塘都没有多深,最深的地方也没不过成年人的脖子。水塘的底子都是青石板,站在塘边上望去,连石头缝儿也看得清清楚楚。在每一个水塘里面,都有成群结队的青虾游来游去,煞是有趣儿!偶尔也会有人用粗纱布什么的做个网子,或者干脆在笊篱上绑根细长的木棍儿,再提个小水桶来这里捞虾。
除了女人们在河水激手的季节里喜欢在这些大水塘边上洗衣裳之外,每年的冬天,男人们还必然会把自家地里当年收获的黄麻,捆扎结实了扛来泡在塘水里用大石头压住泡上几天,这个过程被称作“沤麻”,所以,这些大水塘也被当地人称作“麻塘”。
事实上,不止是乡镇上的人,就是十里八乡的汉子们,冬日里也会扎堆儿来这里沤麻;而邻村上下的婆姨们甚至也会不辞劳苦地结伴儿来这里洗衣裳!
新收获的黄麻杆儿在温暖干净的塘水里泡上几天之后,晾干了才能利利索索地剥下麻皮来。剥黄麻皮的过程俗称“折麻”。黄麻皮的韧性相当好,庄稼人家家户户都离不开那些粗细不一,结实异常的麻绳。女人们还会将黄麻皮搓成细细的双股绳用来纳鞋底。这些双股细绳的一端越来越细,好用来穿针。
如此种种,在乡镇以外其他村庄人们的眼里,乡镇是一个福地,乡镇上的人们简直就是生活在天堂里了!
由于生活是如此得丰富多彩,所以居住在乡镇上的人们会油然而生出来无比的优越感,认为自家生活真是方便极了!不但那条四季不断流的可爱小河,还有那四个大大的,即使在严冬日里也非常温暖的活水塘,使他们身上的衣服永远都是清清爽爽干干净净的,能让他们每年秋末都能称心如意地腌制出来干净美味的冬菜,而且凡是家里所需要的东西,在家门口就可以全部买得到。还有,这里不但有不少的河田水地,可以确保即使老天爷一年里不给下一滴雨,也不至于颗粒无收;而且,这里还有那么多别的村庄里的人们见不到的美景!
这个美丽的乡镇被周围的乡民们亲切地誉为“三六九镇”!至于她为什么会得到这么一个雅号,那还得从“三六九”集市日说起了……
亲爱的读者朋友,如果您喜欢本章,请加入书架书签!也请您投推荐票、投评价票、+关注、做评论,多谢多谢!您的支持,将是我继续努力写下去的最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