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唐朝贵公子 > 第一百一十章:龙颜大悦

第一百一十章:龙颜大悦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笔趣阁 www.bqg.so,最快更新唐朝贵公子 !

    皇帝会有很多儿子,可每一个儿子的分量是不一样的。

    有时李世民觉得李泰乖巧听话,甚可有时也会觉得李承乾更像自己。

    选择,是最难的。

    可是今日……李世民总算明白,李泰身上最大的弱点是什么了。

    李承乾可以和陈正泰一起制定出战略。

    同时敢于去实践。

    而原本他一脸狼狈不堪,鼻青脸肿,会引起别人笑话的样子,现在……却也变成了足以彰显战功的印记。

    李世民此时还是觉得有些难以置信,可是现在……事实证明,这东西不信也不成!

    此时,他显得格外的高兴,眼眸都显出了光彩:“朕不畏突厥之患,唯独畏惧的,乃是朕后继无人也,太子坚毅果敢,这一点,很像朕。有这样的太子,朕可以高枕无忧了。”

    听着李世民毫不吝啬的夸赞,这殿中群臣,心思各异。

    大多数有军功的,如长孙无忌、程咬金等人,心里都不禁大喜。

    却也有人心里不禁复杂起来。

    太子立下军功,如今地位坚如磐石,反观李泰,就显得有些灰头土脸了。

    在朝中,许多人喜欢李泰,尤其是那些世家大族的子弟!

    这其实可以理解,李承乾和他的父祖一样,性子都过于张扬,大家都看得出,他和李世民一样,有着好大喜功的一面!

    世家大族最不喜的就是好大喜功,他们喜欢关起门来好好囤粮囤钱过日子,享受着岁月静好。

    无论是杨氏、韦氏、崔氏,大抵都是如此,因为王朝都扩张,就免不得需要钱粮,朝廷迟早要将主意打到他们的头上,而世家子弟大多爱读书,读书才是他们的资源!

    在承平的时代,读书入仕的世家子弟便可尽占优势。所以他们更喜欢的是性子温和的李泰,尤其是李泰知书达理,小小年纪,对儒家的经典,便能信手捏来,这就更加的难得了。

    越王府里,有大量的读书人成为越王的门客,而这些读书人,大多与世家大族息息相关,有的乃是崔氏故吏,有的是杨氏旁系子弟,他们都有一个共通点。

    可对于功臣们而言,就不是这么一回事了,他们渴望更多的功绩,他们在家世方面显然是远远不及那些大士族的,不过是凭借着成为皇帝的肱骨之臣,立下的赫赫军功,方才能有今天。

    这些人,其实更多的像程咬金,他们虽成为了新贵,心底深处却有一种说不出的焦虑感!

    他们深知自己虽凭借军功富贵,可这不是长久之计,一旦大唐对于功勋武臣不再借重,那么迟早他们的子孙会渐渐的泯然于众人!

    对于李承乾,程咬金就很喜欢,他觉得李承乾像自己。

    李世民唇边带着显而易见的笑意,道:“如此大功,世所罕见,最紧要的是……此次解决了突厥之患,足以告祭太庙,向太上皇报喜了,李承乾真是朕的麒麟儿啊,此次随李承乾前往夏州的将士,也要封赏,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心里激动得不得了,连忙站了出来:“臣在。”

    李世民就道:“朕听说你的侄子长孙家庆,也随太子去了夏州?”

    长孙无忌目光明亮,忙道:“是。”

    “赐县公爵。”

    长孙无忌立即道:“陛下圣明。”

    他心头火热啊。

    长孙家庆是自己的侄子,也是李承乾的表兄,太上皇在的时候,因为重视李承乾的教育问题,便让这长孙家庆去给李承乾作为陪读,一直陪伴在李承乾的左右,哪里想到……读着读着,就读了个军功出来。

    陈正泰这个家伙……老夫看着行啊,可惜……那外甥女已经再嫁了,早知如此……还是该想想法子等再嫁给陈正泰的好!

    长孙无忌心里忍不住琢磨着……家里还有什么寡妇吗?又或者……还有什么即将要成为寡妇的?

    他心里不免可惜,作为长孙家族的大家长,他很关心子侄们的婚姻问题。

    真是操碎了心哪。

    其实到了长孙无忌这个份上,并不多在乎一个爵位了,可自大唐开国之后,爵位开始变得越来越稀有起来,除了儿子世袭父祖的爵位,再想凭借军功而封爵,已经变得非常难得了!

    这是一份巨大的荣耀,也意味着……这能凭借跟随太子一起封爵的人,将来会成为太子登基之后最重要的班底,就如当初的秦王府旧部一般。

    长孙无忌这样的人,当然看重的不是现在,而是未来。

    李世民随即莞尔一笑,又道:“程卿家。”

    程咬金自也是激动得不得了:“来了,来了。不,陛下,臣在。”

    李世民就笑道:“你的幼子也随军了吧,如此大功,朕不吝赏赐,也赐县公。”

    程咬金大喜,他还怕皇帝小气呢,程处默这个小子……是自己的幼子,这也就意味着,自己的长子可以承袭自己的爵位,而次子则娶了公主,可到了这个最小的儿子这儿,其实已经没有多少恩泽了,哪里想到,那个混蛋小子,稀里糊涂的……便得了一场军功!

    军功啊,这可是和他老子我一样的人,县公虽小,可将来的前途肯定不尽于此!

    他美滋滋的道:“臣谢恩。”

    李世民又叫了几个人,这都是有印象的,统统封爵了。

    这次功劳太大了,若是此战乃是李靖率军打下来的,只怕能因此军功而封爵者至少百人以上,可偏偏……此战的成本极小,自然……要给予特别的赏赐,所有随军的,人者有份。

    “高卿家。”

    高士廉慢吞吞地站了出来,高士廉可不是寻常人,他是长孙皇后的舅父,若只是舅父这一层关系倒也罢了,偏偏长孙无忌和长孙皇后这一对亲兄妹当初因为失孤,年幼时便被赶出了长孙家,最后是高士廉将他们收留,将他们抚养长大,因此在坊间,人们将高家和现在的长孙家族是混淆一起的,高家便是长孙家,长孙家即为高家。

    “朕听闻,你的孙子高瑾也随军去了?也赐……”

    高士廉脸色又青又白,咳嗽一声:“陛下,臣孙没有去,他确实是在东宫当值,只是那一日,他恰好腹痛,所以……”

    “噢。”李世民叹了口气:“那就可惜了,你就当朕没有说过方才的话吧。”

    高士廉:“……”

    当初高士廉还是很得意的,自己的孙子聪明啊,一听太子说有大事要去办,觉得太子肯定要胡闹了,于是直接借了腹痛的借口开遁,后来听说太子竟是带人去了夏州,满朝震惊,高士廉还不无得意呢!

    你看我孙子多聪明,他就晓得厉害。

    可现在……高士廉有一种吐血的冲动,这龟孙丢人啊。

    李世民心情极好,兴致很高,他继续开口封赏。

    只是许多人心里听了,既是羡慕,又是妒忌。

    李泰面如死灰,他心里清楚,父皇如此重赏皇兄身边的人,而这些人……地位越高,将来势必更加成为太子身边的羽翼和爪牙,反观自己,什么好都没得到,倒是显得有些无所适从了。

    孔颖达一脸懵逼,早说呀,早说老夫也去。当然……他毕竟是读书人,还是不屑于军功的,我孔某名门之后……不稀罕!

    忙活了好一阵,李世民最后将目光落在了陈正泰身上,道:“此次灭突厥,虽说陈正泰没有跟亲随太子而去,但朕以为……和陈正泰息息相关,若无陈正泰居中谋划,何来今日的大捷呢?”

    李承乾已是眉开眼笑,便顺着李世民的话道:“父皇说的是,没有师兄,儿子还在长安蹉跎光阴呢,此次……虽然他很遗憾没有成行,却是首功。”

    陈正泰立即腰杆子挺直可,心里想:没错,正是在下。

    当然,这话是不能直接说出来的,面上一副很谦虚的样子道:“太子言重了,这都是太子和众将士们奋战的结果。我哪里能有什么功劳啊,不过是瞎琢磨出了火药和飞球,陪着太子殿下定制了出战的谋略,以上种种,都不足挂齿,恩师和太子都太抬爱了。噢,对啦,有必要声明一下,飞球和火药还有沿途的所费的钱粮,都是学生所出。当然,襄赞钱粮,这应该也不算功绩吧,学生的钱,不就是恩师的钱吗?不分彼此,不分彼此的。”

    群臣听了,真真想吐血。

    从前许多人都自长孙家里听到某些传闻,说这陈正泰油嘴滑舌,大家还只觉得这不过是言过其实,可今日见了……已经有人想要捋起袖子,直接打破这家伙的狗头了。

    李世民面带微笑道:“首功就是首功,还谦虚个什么,你是朕的弟子,朕还亏待了你?爵加一等,封郡公。”

    才加一等啊?

    这是不是太小气了?

    陈正泰心里不禁幽怨起来,我方才只是谦虚,难道陛下没有看出来吗?

    只是这在旁人看来,县公与郡公之间,本就是无法跨越的鸿沟,在开国之后,这郡公已极少再授予了。

    陈正泰自然是乖乖的谢恩。

    李世民微笑道:“朝中授予的郡公,可谓是凤毛麟角,此次陈卿家功劳甚大,朕思来想去,郡公的食户乃是两千,因此……就加封实户吧。”

    群臣又不禁惊讶起来。

    要知道任何一个统治者,其实都有小心思,表面上什么国公、郡公,舍得封赏给你,什么食千户、万户之类,给予你利益的保障,可实际上呢……

    到了唐朝,这所谓的食户便开始缩水了,这食户大多数只是纸面上的食户罢了,于是在这个基础上,又衍生出了所谓实户的概念,也就是说,表面上郡公是两千食户,可是朝廷哪里有这么多食户给你,让你收他们的税。因而……真正给予的食户,不过是三四百户而已,这在唐朝便叫做实户。

    就如陈正泰,此前乃是县公,食户一千五百人,可实际上一根毛也看不到,而如今……总算是李世民格外给予了恩赐,这郡公直接给了两千实户了。

    陈正泰又谢恩。

    李世民调侃似的道:“这一次,却不知正泰又想封在何处?要知道,这长安可没有地方给你封了。”

    陈正泰却是毫不犹豫的道:“学生恳请恩师,将学生封在鄠县,最好是鄠县西南。”

    鄠县?

    鄠县也属于京兆府,其实和长安相邻,不过数十里的路程罢了!

    这个小县与长安隔河相望,却因为县中多山,处于秦岭余脉,因而农地稀少,格外的贫瘠!

    在朝廷看来,这京兆府之下的小县,若不是靠近长安,简直就是鸡肋,和关中区域其他的县相比,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每一次遇到了灾荒,最惨的往往都是这鄠县,原因无他,穷!

    李世民听罢,哑然失笑。

    这群臣也不禁莞尔。

    他们还以为陈正泰会狮子大开口呢,毕竟这可是实封的郡公,和别人不一样,一旦陈正泰选择了一个土地肥沃的县,那收益可是极惊人的。

    李世民就道:“诸卿,朕这弟子,什么都好,唯独对地理有所欠缺,好吧,房卿家,这鄠县有多少户人口?”

    房玄龄上前道:“陛下,鄠县乃是小县,前些年遭遇了战乱,今岁又遭了灾,可谓是十室九空,前年的时候,县中户册尚有三千,到了今岁,以臣的预计,只怕不到两千了。”

    “如此甚好,这鄠县贫瘠,便将这鄠县封给陈正泰罢,他劳苦功高,理当受此封赏。”

    陈正泰就立即道:“学生感激不尽。”

    李世民却笑道“你到时不要哭才好。”

    我会哭?我现在高兴得都想高歌一曲了!

    陈正泰心里想,到时还不知道哭的是谁呢?

    真以为他傻吗?

    那鄠县……是关中地区最大的矿脉啊!无论是铜是铁,或是金银、煤炭,出产都是极大!到了后世,整个陕西的矿产……大多都是从那里来的,只不过在唐朝,大家还没有察觉到这鄠县的价值而已。

    陈家有了鄠县,可以吃一千年了!

    这样的大实话自然不能在这个时候说出来的,陈正泰就正色道:“恩师所赐,莫说是这鄠县,便是破铜烂铁,学生也甘之如饴,无一日不感念恩师恩泽。”

    破铜烂铁?

    这铜,可是当今的货币,铜说穿了就是钱。而至于铁,那自不必说,乃是天下最重要的物资,在唐朝可没有破铜烂铁的说法。

    不过大家也只是一笑置之。

    李世民打起精神:“诏令那突利可汗来长安,他既要内附,朕便准了,朕要见见他。”

    说着,便道:“时候不早了,诸卿退下吧。”

    众臣纷纷退下,只有李泰还不肯走。

    李世民则是低着头,饶有兴致的又拿起捷报,美滋滋的看了一会,抬起头,却见李泰孤零零的站在殿中!

    毕竟是自己的儿子,李世民含笑着呼唤李泰的小名:“青雀,你还在此做什么?”

    李泰恭顺的道:“父皇忘记了?前几日,父皇给儿臣布置了功课。”

    李世民这才想起什么:“是那何以击突厥?”

    李泰点头:“是。”

    李泰的脸色有些不自然,却还是硬着头皮。

    李世民晒然道:“这突厥都快亡种了,还击个什么?”

    李泰:“……”

    这几日,他几乎是废寝忘食,翻阅了无数的经史,还请教了许多的大儒,这才呕心沥血的写出了一篇文章,陈列了如何招抚和征讨突厥人的方略,这可是花了无数苦功的啊。

    李世民见他一脸委屈巴巴的样子,又心软了:“也罢,你的功课,朕就不看啦,朕给你新布置一篇功课,嗯……”

    李泰心里燃起了一些希望:“还请父皇赐教。”

    李世民想了想,就道:“就好好的写一篇,关于汝皇兄击突厥的时论吧,好好想一想,为何汝皇兄如此作战,又为何能使突厥分崩离析,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日突厥已灭,自当好好的分析总结,警示后人,也彰显汝皇兄的功劳。”

    李泰脸色微微有些难看,可随即,他又真诚的微笑起来:“是,儿臣明白了。”

    “且去用功吧。”

    李世民一挥手,他还有许多事要做呢!

    李泰正待要走,张千却是在此时躬身道:“陛下,陈正泰还留在殿外,似乎有话想和陛下说。”

    “噢?”李世民一挑眉,喜道:“看来有些话,正泰不便当着大臣们说,和朕有一些私话,既如此,将他叫进来。”

    没多久,陈正泰便入殿来,李世民越看他越是顺眼,便道:“前些日子,将你软禁在家,你一定心里对朕有所抱怨吧。”

    “软禁?”陈正泰显得诧异道:“学生还以为恩师派人来,是为保护学生呢,恩师是不知道,学生这个人性子比较刚烈,因而在长安城中结识了不少仇家,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学生想到恩师派了禁卫,守在学生的家门口,学生心里既是感激,更紧要的还是心安,恩师美意,学生岂会不知呢?”

    李世民:“……”